我国经济型汽车的发展前景预测及分析

时间:2022-09-18 07:31:21

我国经济型汽车的发展前景预测及分析

【摘 要】本文在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型汽车发展前景做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必须及早对经济型汽车进行研究,制订相关的政策措施对汽车生产和私人汽车消费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使其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否则将造成严重的社会环境问题。最后对发展经济型汽车的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经济性汽车;汽车保有量;预测;社会效益

一、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汽车产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其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正在逐步凸现。同时,汽车产品是一个外部性特征明显的产品,大规模的生产和使用汽车产品,在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给能源、环保、交通等方面造成巨大的压力。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与能源、环保、交通等方面的矛盾已经凸现。我国目前汽车的普及率还不高,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汽车普及率提高和保有量将大幅度提升,汽车产业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则更加尖锐。如何缓解汽车行业发展与外部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是当前阶段汽车产业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其中,由于经济型轿车具有价格实惠、油耗低、经济环保等优点,所以发展经济型汽车是目前缓和矛盾的一种主要方法和手段。

二、经济型汽车发展前景预测

本文中的经济型汽车,大致等同于国内的家用汽车概念,其购买主体是个人或家庭,主要用途是用于日常工作、生活。根据相关数据获取的可能性,将基本的预测方法设计为以国内汽车历史保有量数据为基础,通过和相关影响汽车消费的因素作回归分析,分别预测出2015,2020和2025年的经济型汽车保有量。(1)目标年份经济型汽车保有量预测。国内汽车保有量历史数据中,主要有“民用汽车保有量”、“私人汽车保有量”两大类。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又细分为“私人客车保有量”和“私人载货汽车保有量”两个细类。鉴于经济型汽车私人购买、日常使用的特征设定,认为“私人客车”是与经济型汽车概念最为接近的,因此先对“私人客车保有量”进行预测,再据此测算经济型汽车数量。可获取的数据显示,德国在1970年,1.5升及以下排量轿车占轿车总保有量的比例为71.5%;意大利在1986年,1.55升及以下排量轿车占轿车总保有量的比例为81%;日本在1975年,1.5升及以下排量轿车占轿车总保有量的比例为63.8%。各国轿车保有量中,不同排量轿车所占比例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即在轿车普及初期,小排量轿车所占比例很高;当轿车普及进程完成以后,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小排量轿车所占份额开始缓慢下降。根据对我国汽车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认为从现在在2025年以前,正是汽车普及到发展的阶段,但尚不能完全完成。根据一般规律,这个时期应该是经济型汽车所占比例由低到高的阶段。2011年全年的轿车销售数据中,1.5升及以下轿车所占比例为33.4%(未包括微型客车数据),据此, 2020年这一比例达到72.1%(大致相当于德国1970年水平),2010~2020年间这一比例按匀速递增,则得到各目标年份中国经济型汽车的预测值如下表所示:

表1 2025年以前各目标年份经济型汽车保有量预测值

(2)经济型汽车预测结果分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1年在对未来20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长前景进行研究时,对2025年以前各目标年份国内家用轿车保有量进行了预测,其预测的步骤为:依据2010年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的分布结构;依据调查数据,得出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与每百户居民家庭家用轿车保有量之间的关系;根据中央政府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预测2010~2025年的GDP逐年增长速度;估算城镇居民年收入与GDP的关系,据此预测城镇居民的人均年收入增长趋势及其结构特征;依据人均年收入与家用轿车保有量的关系,对城镇居民家用轿车保有量进行预测;同上步骤,对农村居民家用轿车保有量进行预测;综合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家用轿车保有量预测结果,得出总的家用轿车保有量预测结果;根据相关因素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本研究的预测结果与上述预测结果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表2 本文预测结果与国家预测结果比较

从研究成果的预测目标看,本文研究的“私人客车保有量”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家用轿车保有量”内涵基本一致,具有直接可比性。从比较的结果看,本文研究2010和2015年的预测结果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结果比较接近,2025年的预测结果偏大。原因应该在于本预测所用的模型为三次多项式模型,其增长速度是递增的,其曲线对时间不收敛,夸大了远期时间点上的保有量增长速度。不过从中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看,2025年以前,中国汽车生产和消费都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因为从收入水平看,即使到2025年,中国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仍然只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中下水平。从国外汽车工业发展的进程看,这个阶段正是一个国家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汽车(主要是轿车)保有量会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从长期发展规律看,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会呈现低-高-低的规律,但是在 2025年以前,中国汽车产业总体上应该是处在快速增长阶段,还不会出现明显的增长速度下降的拐点。根据上述分析,认为本研究的预测结果是可以接受的。另外,根据本研究对“私人客车保有量”的预测结果和有关人口的预测结果测算,2015,2020,2025年,国内的“私人客车千人保有量”(基本上等同于“轿车千人保有量’)分别为69.4,95.1,156.6辆/千人,这一水平明显低于国外汽车普及初期的千人保有量水平(一般认为,当轿车保有量达到40辆/千人左右时,轿车开始进入家庭,普及进程开始;当保有量达到300辆/千人以上时,进入高度普及阶段,发展速度开始放缓)。由此也可判断到2025年,我国的汽车普及进程远未完成,在此前很有可能保持如本文研究预测模型中所显示的较高的增长速度。这从另一个侧面反证了本研究的预测结果是可以接受的。从预测结果看,经济型汽车 (在此仅指小排量载客汽车)未来的保有规模十分巨大,2025年将达到13716.9万辆的水平,并且该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张。在当前,私家车达到7000万辆左右,己经导致诸多社会、环境问题,可以想象,如果不及早对经济型汽车进行研究,制订相关的政策措施对汽车生产和私人汽车消费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使其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将造成严重的社会环境问题。

三、发展经济型汽车的社会效益分析

(1)对未来社会生活的影响。大众汽车消费将极大促进汽车产业发展。汽车产业除可以广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拉动经济增长之外,它还是高新技术、先进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载体,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产业升级,成为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2)节油效应。对2010年国内轿车工况法油耗的统计表明,1.5升以下轿车的平均工况法油耗是7.48L/100km,而所有轿车工况法油耗的平均值是9.2 L/100km。1.5升以下轿车的平均工况法油耗比总体平均值低18.7%。经济型汽车在总体汽车保有量中所占的比例越高,则节油效果越明显。假设2025年经济型汽车占不同的比例,按照同样的算法,可以得出,经济型汽车比例每提高10个百分点,将节省4%~5%的汽油消耗量。可见提高经济型汽车在所车车型中的比例,十分有利于节油。(3)缓解车路矛盾和停车困难等问题。调整车型消费结构,发展经济型汽车对于缓解车路矛盾和停车困难确实有积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陈清泰,刘世锦等.迎接中国汽车社会-前景、问题、政策[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2]钱根为.21世纪中国汽车产业[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浅析当前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及策略 下一篇:以顾客满意为宗旨的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