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长三角城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时间:2022-09-18 07:07:06

提高长三角城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一、长三角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压力

纵观中国金融格局,近两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金融业正经历着改革的浪潮。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股份制银行海外上市,农信社奋起直追,外资银行兵临城下。然而作为中国银行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商业银行却没有明显的变化。

1、经营区域受限,竞争力较弱

自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之初,其经营活动就被限制在所在的城市。所以城商行的数量在全国银行中是最多的,有113家,占全国银行总数的33%。长三角的城商行也是如此,基本上每个中等以上的城市都有自己的银行。这些商业银行的经营情况不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它们都只在当地开展业务,为当地经济服务,应当说,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随着金融业形势的改变和金融市场的开放,各自为阵的布局显然不适应竞争的需要了。

经营区域限制阻碍了规模的扩大,影响了竞争力的提高。长三角各个城市在地域上彼此相邻,经济上联系紧密,商业银行的业务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很多长三角的企业是跨城市经营的,这要求商业银行能够按照企业的地理布局为其提供存贷款和资金清算服务,然而地域的限制使得城市商业银行在其他城市开展业务非常困难,当然也就失去了这些客户,限制了规模的扩大,经营地再好,也不能跟网点密布的国有商业银行相提并论。规模小,网点少直接影响到了城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拿上海银行来说,上海银行是城市商业银行中的老大,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股权结构在113家城商行中都是首屈一指的,但是上海银行在2004年的平均资产收益率只有0.72%,经营区域的限制影响了上海银行的盈利能力。

2、资本充足率较低,经营风险较大

资本充足率低是全国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银监会颁布的《城市商业银行监管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城商行应该在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基础上,将应核销的资产损失从资本金中予以扣减。2006年底前,各城商行资本充足率基本要满足8%的监管要求,而资本充足率和拨备不符合监管要求的银行,其机构扩张、业务发展和股东分红都将受到限制,甚至有可能退出市场。可见市场充足率是悬在各城市商业银行头上的一把利剑,如何提高和保持资本充足率是长三角城市商业银行的一个长期课题。

3、内外资银行挤压,生存空间较小

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了应对2006年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加紧进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准备,股权结构逐步合理,实力进一步增强。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一体化,金融一体化的呼声越来越高,银政壁垒有望解决。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加强了在这些城市的资源整合,资金在长三角地区流动更加顺畅。比如,华夏银行与上海温州商会以及宁波商会签署合作协议,华夏上海分行为温州和宁波在沪、来沪企业或投资者的创业发展、经营管理,提供创业信贷支持、商铺按揭贷款、异地联动、个金服务等多种金融服务。华夏银行总行已经确立了江浙沪三地六家分行整体联动的模式。这些措施扩大了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长三角的市场份额,挤走了一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构成威胁的另一类银行是外资银行。长三角地区是中国发展潜力巨大的地区,而且是利用外资最多的地区之一,必定会成为外资银行争夺的焦点。英国渣打银行和比利时联合银行先后在南京设立了分行,德国商业银行上海分行、日本瑞穗实业银行上海分行、美国花旗银行上海分行、香港东亚银行上海分行、日本三菱银行等都对长三角经济新兴发达地区的金融业务表现了极大热情。一旦2006年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势必会以优质的服务和丰富的产品从城市商业银行夺走一部分高端客户。城市商业银行在内外资银行的双重挤压下,生存空间将进一步缩小。

4、金融创新力不从心,发展潜力不大

随着银行业内部竞争的加剧,纯粹赚取利差已不能体现银行长远发展需要,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成为商业银行新的生存之道。如今大多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都发行了银行卡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一些衍生业务。而城市商业银行受诸多条件的限制,对产品创新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城市商业银行由于网点限制,其开发银行卡业务的成本无法分摊,只能自己承担;对于同样的开发成本,国有商业银行能以数百倍乃至数千倍于城商行的网点回收投资。虽然现在所有银行安装的ATM机均可实现银行卡跨行通用,从而使城市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卡在地域上得到拓展,但出于成本和方便的考虑,消费者当然还是愿意选择全国性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银行发行的银行卡。这对异地无网点的城市商业银行发行银行卡,也起到了负面的阻碍作用。

二、提高长三角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措施

1、打破区域限制,走合纵连横之路

城市商业银行的大股东一般是各个城市的地方政府,因此地方色彩强烈。在新的形势下,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地方金融机构的定位显然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因此作为地方政府要改变地方金融的观念,树立市场金融的观念,要站在城市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角度支持商业银行的改革,而不是固守地方利益不放。在长三角地区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得很好,比如上海、南京、宁波、苏州、杭州、无锡等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就经营得不错,经营得好的城商行可以收购兼并业绩较差的城商行。比如,江苏省位于长三角的城市商业银行有11家,那么这些城市商业银行可以联合起来出资组建一家金融控股公司,或者组建一家类似于总行的机构,这些城市商业银行都接受控股公司或者总行的领导,各家城市商业银行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通过资源的内部整合,城市商业银行无论资产规模还是市场份额都会得到提升。同省联合后,可以在异地寻求合作,使整个长三角的城市商业银行系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一个成功的例子是“柜面通”业务的推出,使得江浙两省的城市商业银行在银行卡异地、跨系统柜面业务的办理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效果显著。

2、找准市场定位,走特色经营之路

城市商业银行要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首先要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城市商业银行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网点设置等方面处于劣势。但城市商业银行并不是一点优势都没有。城市商业银行当初的立足之本是所在的城市,城市的居民和企业是城市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经过近10年的经营,城市商业银行对本地人来说更为亲切和熟悉。这其实是一笔无形资产,城市商业银行应利用好这笔财富。具体地说,城市商业银行应定位成普通市民和中小企业的银行。这样的定位与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并不形成冲突。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集中在大城市、大产业、大项目上,很少顾及中小企业,而外资银行由于网点的限制也不可能大规模地为普通市民服务,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高端客户和优质客户上。城市商业银行这样的定位可以回避与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正面竞争。为了更好地为市民服务,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在人民币理财、大额消费贷款、住房消费贷款等方面寻求突破,在为中小企业服务方面,城市商业银行可以针对不同成长期的企业制定不同的金融产品,实施差异营销。

3、严格风险控制,走稳健经营之路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但风险管理也是一把双刃剑,控制过度与控制不足都会给银行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商业银行的经营实际上就是不断在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中寻找最佳契合点的过程,既要保持业务发展的良好势头,又要坚持内控先行,追求风险可控前提下的科学发展。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说,风险控制更为重要。城市商业银行本身的资产规模小,抵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出现风险更容易陷入困境。城市商业银行对于金融稳定的影响毕竟不同于国有商业银行,所以国家在城市商业银行出现问题时进行扶持的可能性也是比较小的。城市商业银行应严格按照银监会的要求尽早达到8%的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可采取引进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或者发行次级债的办法来补充资本金。城市商业银行控制风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降低不良资产率。要严格贷款的五级分类管理,做好事前的审查和事后的评价工作;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动态监管过程;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通过资产置换、重组、剥离等方式减少损失。

4、加强金融创新,走开拓进取之路

创新是银行业竞争的永恒主题与制胜武器。随着金融服务市场的加速开放,金融创新正从业务创新向服务创新扩展,从以产品为核心向“以客户为核心”升级。金融创新是城市商业银行的薄弱环节,在金融技术创新方面力不从心。其实创新是多层面的,如果做到了客户已经想到的,想到了客户还没想到的,使本行的产品和服务不同于他行,能够吸引客户,留住客户,那么这就是一种创新。上海银行就是在不断的金融创新中发展壮大的。以客户为中心,倡导人文关怀、情感服务,针对不同客户的需要,推出了一系列金融产品和服务,比如以个人住房贷款为龙头的“好当家”个人金融服务系列;以各项自动转账业务整合而成的“付费宝”系列;为中高端客户推出的“慧通理财”服务系列;包括贷记卡、借记卡、IC智能卡等多种银行卡产品的“申卡”系列。这些业务品牌既加深了公众对业务本身的关注和理解,同时也提升了上海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品牌价值。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前进。

“付费宝”品牌系列后的又推出中小企业便捷贷牌,并以上海银行的名义获得了上海作者单位作者作者市作者单位:江苏工业学院

上一篇:员工忠诚的培养 下一篇:谈纺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