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合作创新实现模式的探讨

时间:2022-10-25 01:49:41

中小企业合作创新实现模式的探讨

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有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几种。本文主要从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特征及发展现状的的技术创新实现主体模式----合作创新的角度来展开论述。

一、合作创新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实现的主体模式

合作创新,主要通过企业与企业间的合作,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来实现企业技术创新。合作创新的经济学基础是“分工提高效率”。合作创新可以充分发挥合作各方优势,共同进行新产品开发,从而弥补企业创新资源和能力不足,合作群体获得“1+1>2”的效果。现有合作创新模式多种,如产学研结合、中小企业集群、战略联盟和技术联盟等。 目前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主要集中在创新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创新风险与创新收益难以平衡导致创新倾向不显著等几个因素上。其最大的障碍因素是创新资源投入不足,这主要是由中小企业的先天规模因素导致的,创新资源的缺乏是导致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的物质性条件,同时,导致创新风险的防御能力不足。因此,中小企业创新资源的获得能力、创新能力与风险防御能力,三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动态运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新资源状况是中小企业得以创新的前提。

合作创新模式作为中小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主体模式,主要居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合作创新模式的选择有利于企业在更广阔视野下组织创新资源,从而克服中小企业创新资源不足的先天障碍;第二,合作创新模式下,合作各方的责、权、利较易明确,从而有利于企业对创新风险的分散与转移;第三,基于“分工提高效率”的合作创新模式,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速度,以便更好地响应市场需求,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二、 合作创新实现的模式

在合作创新的创新模式下,企业是创新核心。企业依据市场动态、技术动态提出创新需求信息,信息流动面向所有相关主体,包括学校、科研机构、社会服务体系中各类机构以及政府。各种合作创新模式下的其他成员都将围绕特定的企业创新需求开展创新活动,而企业的创新需求又必须基于市场需求提出,从而保证企业创新活动与市场需求的适应性。

1.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为克服创新过程中的规模弱势,增强自身的创新资源组织能力,中小企业之间必须加强合作,合作的具体方式有:因地缘形成产业集群;因市场关联形成联盟。集群形成产生“吸引效应”与“扩散效应”。一方面吸引其关联企业在该集群集中落脚,形成客户、供应商甚至竞争者的集中,最终形成该地区独特的竞争环境。同时,还会吸引各种人才及生产要素。如此一来,产业信息交流、透视竞争对手及互相强化的机会将不断出现。另一方面,集群的地缘因素会增加信息和活动的集中,加速集群内部信息流通速度、并将创新信息扩散出去,从而影响到其他相关部门的行为。总之,集群的建立,有利于企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组织创新资源,提高自身创新资源的获取能力;集群内良性互动机制促进了各类信息交流与扩散,有利于企业及时吸引合作伙伴,从而及时把握创新时机,提高创新速度;最后,集群内竞争与利益冲突是企业创新的持续动力源。中小企业针对自身独立创新资源不足、创新能力不强、抵御创新风险能力有限的状况,可以基于价值链建立战略联盟、技术联盟,通过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的方式,提高创新效率。产业集群与各种联盟是两种相互补充的企业合作形式。

2.校与企业的人才、研发合作

高校与企业之间合作创新的启动来源于高校对企业创新需求信息的感知与捕捉。高校对企业的创新需求信息的反馈,一方面体现为满足企业创新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体现为补充企业创新能力的不足而基于企业开展的合作创新行为。实践中,一方面,高校通过对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及创新需求信息的捕捉,及时调整专业、课程及高校研究方向与内容,主动为企业创新活动服务。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基金或订单培养等方式与高校共同培养适应于本企业自身需求特征的人才,同时开展创新合作。

3.研究机构与企业研发合作

研究机构作为知识产出部门,在一体化创新实现模式中,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来源。我国中小企业大多不具备建立自身研发部门的条件,因此,大量的技术创新活动必须依赖外援力量,实践中,研究机构可以被纳入到企业技术联盟体系中,与企业的其他合作伙伴共同发挥作用。

4.社会服务体系与企业的多维度、多层次合作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融资难、信息缺、科学管理水平不高的现实创新障碍,可以通过企业与各类社会服务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方式予以一定程度的克服。资金、信息、管理是企业创新成功的基础性条件,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在这些方面先天不足。如:缺乏专业的市场信息分析能力、难以在短期内迅速融资以支持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对技术创新过程缺乏有效管理与控制等。社会服务体系与企业合作创新,有利于促进组织专业化的深度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分工与合作的效率。

三、地方政府在中小企业合作创新实现模式中的作用

作为合作创新的行为主体之一,地方政府不是游离于合作创新活动之外的,其不仅要通过制度、法律、文化的手段,为中小企业合作创新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环境,而且还要通过政策去组织、引导、扶持、推动、激励各类中小企业合作创新活动的开展,以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体来说,地方府在中小企业合作创新实现模式中的作用如下:

1、营造良好的中小企业合作创新的软环境。由于合作创新要求成员之间分享具有敏感性的知识和信息,同时合作成员间充斥着竞争与合作的共存状态,所以尽管合作创新的本意在于增加企业创新活动的柔性、减少创新风险,但是在合作过程中不免产生冲突和风险。因此政府必须积极引导和推动,为合作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首先是制度环境,政府作为作创新的行为主体之一,主要通过创造和培育与市场紧密结合、相互补充的产权制度、专利制度、奖励制度、投入分配制度等。为合作创新实现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完善规范合作创新的法律环境,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是契约经济,地方政府应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有关规范合作创新活动的法律法规,并加大贯彻执行的力度,使合作创新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最后,地方政府还应完善市场机制,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担当起建设合作创新文化的重任,构造有利于合作创新的文化环境。

2、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

加快高等教育产业化,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在区域内营造人才培养、流动和使用的良好机制。目前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科技人员奇缺,职工素质不高,这直接影响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因此,政府应抓好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同时重点加强科研院所与地方经济的合作,积极推进科技和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步伐。

3、培育中小企业产业群,分工合作,资源互补。通过中小企业产业群可以有效地促进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创新,并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扩散效应,带动辅助产业、基础产业和周边地区的发展,形成引智高地。

4、加强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政府要充分发挥和完善技术服务、技术评估、技术经纪及信息咨询等方面职能,有效地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的联合。要发挥信息网络优势,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产学研联合信息网,定期征集企业技术难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人才供求信息,及时做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项目中介、咨询服务等工作。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评估功能,加强对科技成果的认定和管理,并对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广阔、效益好的科技成果要优先促其转化; 要加强各行业协会的功能建设,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掌握企业情况、行业动态、技术发展方向等方面的优势,由行业协会牵头组织专家开展咨询服务活动。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力量,建立面向行业、为中小企业服务、开放式的产学研研究开发中心;要针对中小企业资金缺乏的硬伤,建立各级创新基金。并投资建立良好的区域间交通运输系统、信息通讯网络、企业家交流聚会场所等技术基础设施,创造富于吸引力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为区域间中小企业的合作创新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作者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国际经贸摩擦频发引发的思考 下一篇:人本因素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