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18 04:48:20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当代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们树立自主学习意识,自觉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正确认识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正确认识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教师要少讲几句,多相信学生。对语文教学来说也是一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对于学生接受知识来说,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内因,教师的主导作用只能通过启动学生的学习内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起作用。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必须废止“注入式”,少讲几句,多相信学生,贯彻“启发式”,实行“群言堂”,否则,教师的主观愿望再好,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状况就很难改变。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满堂灌”的语文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严师”的控制下形成了“等、靠、要”的被动心态,课堂气氛沉闷和程式化,忽视了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在课堂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没有时间进行思索,阻碍了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挥。著名文学家、教育家林语堂先生曾指出,“学校应该像一处坚果丰富的丛林,任猴子到它想爬的树上去选取和摘食,然后荡一个秋千,跳到别的枝头去。猴子的本性会告诉他哪一个坚果美味可食。”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将教学转变为导学,树立相信学生的意识,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最好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自主决定自己学习的进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达到自我控制、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的境界,在自学过程中学有所得,能力得以迅速提高。

三、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

拥有良好的习惯是学习的必备条件。当学生掌握各种自学方法之后,应该通过反复的练习加以巩固,使之成为优良的自学习惯。因为学生学好语文并非一朝一夕,更不可能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语文的自学习惯要有针对性地慢慢培养,需要教师帮助、引导学生去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优秀的教师深知如何锻炼学生的自制能力,如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练习,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培养起其自学习惯。

(1)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在很大程度上讲,这样既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老师。学生不仅增加了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而且由于许多问题在课前已自主解决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避免作进一步的分析介绍,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每天新课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以上所讲的自学法进行预习,对生字词和课文内容作个初步的识记与思考。学生一旦养成预习的习惯,自学的能力也会有相应地提高。

(2)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的主阵地,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保证了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与此同时,认真听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在处理事情时认真、专注的性格,而且可以很好地掌握教师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使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学习如何科学地独立思考问题,更好地领会和运用语文知识。

(3)培养练习巩固的习惯。不管学生多认真、费劲地去学习语文知识,关键还在于如何理解分析所学的内容并加以融会贯通。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练习巩固的习惯。除了认真做作业和思考所学,方法还有很多,例如:找与课文相关的内容磁带多听;自读课文;复述或背诵课文;写读后感等。

(4)培养自我检测的习惯。这一习惯作为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学习进程起着重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觉的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估,同时也进行了自我调节、完善以及不断发展认知。平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检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出题自测;教师点拨,学生矫正或学生之间互考互评,教师做好裁判等。

四、培养学生自学语文能力,要注意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指导学生自学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掌握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语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也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指导学生自学,教师要拟定好预习指导题,启发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好语文并不容易,学生开始总感到难度大,抓不住要领,如果指导不得力,学生越发感到困难,就会失去积极性。每篇课文都有其深难独特的地方,要使学生抓住要领,教师布置新一课的预习任务时所提出的预习指导题特别要注意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既要结合课文和教学目标实际,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使预习指导题真正起到帮助、引导学生去完成学习任务的“拐棍”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备课。

(3)学生主动学习,更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有了积极性,并不是教师省心了,而是对教师指导要求的标准更高了,教师必须掌握摸清学生的自学情况,多方面示范指导。班级学生的学习实际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教师要掌握好上中下三种学习情况,教师所提出的预习指导题和课上所提出的启发问题要基本适合三种学生情况的学习态势,难易适度。在时间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对差生帮一帮,辅导一下,使他们尽可能跟上,对好学生来说,能有使其提高一步的余地。课上自学讨论的启发指导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备课要精深,要“吃透”学生,吃透教材。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贯穿于学生自学语文过程的始终。

(4)要重视学生读、说能力的培养。语文是工具性基础学科,学生走上社会运用语文进行交际活动是十分广泛的,重视培养学生读、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方面,不光是教师范读一遍课文就行了,要根据课文篇目、体裁形式的不同,可以让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范读,也可以教师重点读其一段或反复读一两句。为了提高学生的辩读能力,在指导“读”的过程中还要做到读中有评、评中有讲、讲中有读。培养学生“说”和“讲”的能力也是如此,难度小的课文主要由学生自己说和讲,难度大的课文教师可讲其一段,或来个“范讲”,学生“说”“讲”完,大家评一评,议一议,教师做小结。

(5)培养学生的自学语文能力,一定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只要我们坚持教学改革的精神,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方面,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情况将会有所改变。

上一篇:浅论提高农村学校班级管理效能的措施 下一篇: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需要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