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应用与教学研究论文

时间:2022-09-18 04:47:27

动漫应用与教学研究论文

动漫因其夸张有趣的造型、天马行空的故事情节深受儿童的喜爱。儿童在观看动漫作品时能够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交流。所以,作为儿童心灵上的伙伴,将动漫引入语文课堂,一定能产生更有趣的教学效果。如果我们能抓住小学生都喜爱动漫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动漫的独特魅力,将会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动漫弥补孩子的想象空间,会激起学生学习动漫的兴趣,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低年级小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注意力不够集中,自我克制的能力还没有形成,老师必须通过创设适合小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把课本中静态的语文知识利用动漫的形式呈现,变静为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在生字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摘苹果”、“青蛙跳过河”、“放飞气球”的动漫形式出现,让学生开展闯关游戏。由于课件采用了学生喜爱的动漫形式,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动感的图像,优美的音乐,和谐的声音,学生好像置身于童话情境之中,自然兴趣倍增。

在设计对话片段时,也可以使用动漫方式。特别是对于人物语言的朗读,学生模仿力台电,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既丰富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将学习内容通过动漫的形式展示,能够丰富学生的表象,感受语文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的过程,深刻领悟语文的思想方法。但与此同时,要注意使用动漫方式要精要少,不能喧宾夺主。

例如:在学习《棉花姑娘》这一课时,出现了五个对话人物:棉花姑娘、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这是一个童话故事,语言浅显易懂。人物的对话故事我挑选出第二段:棉花姑娘与燕子的对话部分,加强朗读训练,其他部分让孩子分角色进行练习。故事学完了,还可以让孩子观看动画片,看看文本提供给我们想象的画面和电脑制作的动漫有什么异同?同学们能从课文中选一个自然段配上插图吗?学生只有不断练习绘画,在绘画与文本间穿梭,才能让静止的画面流动起来。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模仿讲故事,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动漫实际上是给学生提供了另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利用动漫容易操作与变化的特点,给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从丰富的表象中,通过动漫这一窗口来看世界,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动漫益于激发儿童形象意识。鲁道夫.阿斯海姆认为:当这些突出特征能唤起各种敬畏、好奇、藐视、有趣、羡慕等反应时,同样也会被记忆保留和歪曲,在这种情况下,它们会比真实的样子更大、更快、更丑或者更讨厌。“在学习《恐龙的灭绝》一课时,学生对恐龙世界的未解之谜非常感兴趣,我搜集了有关恐龙的动画片放映给学生看,学生表现出深厚的兴趣。有时“拿来主义”也比较实用。教学实践表明,高效的多媒体动漫应用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能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第一要素,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就可以激起学习的动机,激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激发更强的探究欲望。而教材中所呈现的学习内容往往是孤立的,固定的。

《去年的树》也是一篇童话故事,内容简约,寓意深远。在课文学习的最后阶段,将这个童话故事作为学生动漫学习的素材之一。学生分小组进入微机室,给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背景素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以不同的绘画形式进行动漫的创作。在这个动漫的创作过程中,学生已经学过“燃烧的火焰”这一动画过程,因此,创作变得简单了。根据学生制作出来的动漫初稿,进行演练,学生分角色朗读并进行录音,由老师进行素材的整合。这个简单的动漫不就形成了吗?学生感到特别的新奇。原来文本的理解与动漫的展演只是认识世界的两种不同的方式而已。

动漫教学是目前基础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在小学动漫课堂上,我校动漫实验教师积极探索 “自导,自演,自主创新”学习模式。学生遇到问题后,小组内可以讨论解决,教师再辅以指导。作品完成后,开始作品展示,师生一起总结。

“我是导演,我做主”,将语文素材引入动漫世界,将动漫视角延伸进语文课堂,学生将动漫的思维辐射进我们的生活,日积月累,层层铺垫,最终一定能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上一篇:有关河南动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下一篇:论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