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抓手,让“美”盈满诗歌鉴赏课堂

时间:2022-09-18 04:02:38

多元抓手,让“美”盈满诗歌鉴赏课堂

众所周知,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因为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们对于诗歌学习的兴趣不大,甚至很多学生对于诗歌学习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轻松学习诗歌就成了语文教学工作者重点研究的问题。在高中阶段的诗歌学习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的意境,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从多方面入手,教会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让学生深入诗歌,体会诗歌的独特之美,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标。

一、妙用电教,再现意境美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逐渐进入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一股活水。电教设备的使用,让抽象的语言文字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们对于诗歌中描绘的意境产生直观的感受,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和文本直接对话,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深入体会。

例如教学《蜀道难》这篇课文时,在初读课文的时候学生们就感觉到这篇课文中描绘的意境难以深入体会,究其原因和作者的语言表述有一定的关系,同时学生们对于蜀道没有直观的经验,这就给教师的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充分利用了电教设备的优势,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直接的体会。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下搜集到了很多关于蜀道的相关资料,然后将这些资料制成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上进行观看。在多媒体上,同学们看见了青泥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以及古木参天等景象,对于蜀道的雄奇艰险有了直观的体会,同时大家还听见了瀑布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巨响以及子规的悲凄啼鸣,让我们再次深刻感受蜀道之险。这样,在电教设备的帮助下,学生们走进了文本创设的情境中去,感受到了诗与境的交融之魅力,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为了消除学生对于诗歌学习的畏难情绪,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采用了电教设备的辅助手段,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将文本中描绘的意境进行再现,不仅让学生享受到了美的熏陶,而且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的深度阅读。

二、鉴赏名句,咀嚼语言美

鉴赏诗歌之美,还可以从诗歌中的经典名句入手。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诗歌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经典之作,其中的很多名句都是流传悠久的佳句,一直以来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在鉴赏诗歌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抓住这样的经典名句进行解读,感受作品中的语言美,实现对文本的深度阅读。

例如在教学《登高》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师就采用了咀嚼名句的方法引导学生鉴赏文本的意境。在这首古诗中,被大家传诵至今的佳句就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而教师就从这句古诗入手引导学生深度咀嚼:“同学们,‘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今天我们就一起仔细品味一下这个句子,请大家思考一下,什么是文本中说的‘落木’?长江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文本中提到的几个修饰性词语,例如萧萧、滚滚、无边、不尽,又给我们怎样的想象画面?”这样的几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大家纷纷讨论起来,通过大家的合作交流,形成了这样的看法:在这句话中我们感受到了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以及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这不仅是在写景,更是在抒情,几个修饰性词语的使用让阔大的意境真实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想到了落木O@之声,长江汹涌之状,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伤感之情。这样在鉴赏名句的过程中,学生们充分联想,在探究过程中对于诗歌中的语言美有了深刻的体会。所以在品味诗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赏析名句,从而实现对文本语言之美的深入体验。

三、引导想象,体验情感美

鉴赏诗歌离不开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只有学生能够借助想象的力量对诗歌进行创造性理解,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诗歌的情感,同时在鉴赏诗歌情感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阅读,实现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雨霖铃》是柳永的经典之作,在这首词中作者向我们展现了非常凄美的意境以及浓重的离愁别绪。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体会当时的意境,让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的学习过程为例进行说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体会一下这两句诗渲染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想象到这样的画面:秋日的清晨,凉风吹来,头顶一弦残月,旁边杨柳依依,让人不禁想起别离时刻,顿生愁绪,才知借酒浇愁愁更愁,正是“不着一情字却处处见情”。

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能够让学生真正走近营造的意境中,体会意境特点,体会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这样有助于升华他们的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赏析诗歌之美是诗歌教学的重点内容。而作为语文教师要注重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灵活生动地教学,让学生真正走近诗歌营造的意境中去,欣赏意境美,品味语言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享受诗歌学习,真正体会到经典之作的精髓。多元解读,让我们从不同角度品味诗歌之美,让美盈满我们的诗歌学习课堂。

上一篇:序列化习作,表达性创新 下一篇:对外汉语教学中易混淆词辨析的立场与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