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中人名的取名艺术

时间:2022-09-18 02:28:50

【前言】鲁迅小说中人名的取名艺术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揭示文章主题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被封建“四大绳索”——政权、族权、夫权、神权联合绞杀而死。作为封建卫道士的鲁四老爷,在祥林嫂的悲剧上扮演了“四权”的全权代表的角色。他是地主,无疑拥有政权,同时也是其它三权的绝对维护者。当祥林嫂的婆婆来抓她回去,...

鲁迅小说中人名的取名艺术

内容摘要: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创作难,就是给人起一个称号或诨名也不易。”这就说明了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名称决不是信手拈来,随意而“安”的,而是蕴含着作者独具魅力的艺术构思。

关键词:暗示背景 揭示主题 表现形象

一.暗示社会背景

阅读任何文学作品,都不能离开作者当时特定的写作背景。离开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我们就不能全面地、辩证地、历史地看问题,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读鲁迅作品更是如此。《故乡》中闰土这个名字看似平常,“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便叫他闰土。”旧时人家依照儿女的生辰取名是很正常的。可细加玩味,这正表明封建习俗的积淀已经深深地淤积在中国民众的思想里,毒害着一代又一代的农民。“我”搬家时,闰土要了一幅香炉和烛台便是最好的证明,二者相互呼应。

江南某些农村,还有用小孩出生时的斤数当作小名的习俗,所以,《风波》中便有了九斤、七斤、六斤,《社戏》中有了六一公公,八公公。《风波》中的“风波”,是发生在辛亥革命六年以后、张勋复辟之际。辛亥革命时,七斤被剪除了辫子;如今皇帝又坐了龙庭,没有辫子就当不成顺民,可见七斤夫妇无论对当初的辛亥革命还是眼下的张勋复辟都全无认识。九斤老太的那句颠扑不破的名言“一代不如一代”,不仅是指祖孙三代出生体重一代不如一代,也是她对日益贫困的生活的理解,究其真正原因,正是由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未能唤醒民众,发动民众。张勋复辟便是辛亥革命不彻底的直接表现。“九斤”、“七斤”、“六斤”的取名,正暗示了辛亥革命六年后,中国农村依然停滞、落后,农民依然贫困麻木的社会现实。

二.揭示文章主题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被封建“四大绳索”——政权、族权、夫权、神权联合绞杀而死。作为封建卫道士的鲁四老爷,在祥林嫂的悲剧上扮演了“四权”的全权代表的角色。他是地主,无疑拥有政权,同时也是其它三权的绝对维护者。当祥林嫂的婆婆来抓她回去,要卖她到深山老墺时,他“皱一皱眉头”,并且说,“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当祥林嫂第二次丧夫且失子,走投无路再次来到鲁镇时,鲁四老爷暗暗告诫四婶,这种人是“败坏风俗的”,“祭祀时用不着她沾手。”看来,祥林嫂罪不可赦,后来她信了柳妈的话,到土地庙里捐了门槛以求赎“罪”。照理,祥林嫂这下生前可平安度日死后也不用锯开了,可鲁四老爷仍然不让她碰那神圣的祭器,也就是说她的“罪孽”是永远赎不了的了。这是给祥林嫂的致命一击,在封建“四权”的绞杀之下,祥林嫂走向了地狱,可见作者给他取名“四爷”是不无深意的。

三.表现人物形象

1.精神胜利者。谈到鲁迅的小说,没有一个人不熟悉阿Q,阿Q这个人物的形象,已被列为文学上的典型人物,用罗曼罗兰的话来说:“阿Q的可怜的形象将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关于他的名字“阿Q”,曾有人认为是个象形字,主体的椭圆形代表人的头部,底下的一捺是他那富有个性的小辫子。这只代表一部分人的观点。可是小说第一章《序》中是这样说的:“他活着的时候,人们叫他阿Quei,死了以后,便没有一个人叫他阿Quei了”,“阿Quei,是阿桂还是阿贵呢?”无法查考,“只好用了‘洋字’,照英国流行的拼法写他为阿Quei,略作阿Q”。显然阿Q与阿贵是同音的,是英文单词Quei的缩写。而《新英汉词典》(增补本)上并无此单词,与阿贵同音的单词只有queer【kwi】,意为“奇怪的,古怪的:神经不很正常的”。我们知道阿Q身上存在着种种复杂而矛盾的,常人所不能理解的表现:率真任性而又正统卫道,自尊自大而又自轻自贱,争强霸道而又懦弱卑怯,敏感禁忌而又麻木健忘,不满现状而又安于现状,这诸多矛盾的因素竟在同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这不是很古怪、不正常吗?可以说阿Q性格的表现是古怪的,神经不正常的,其实质就是精神胜利法。“精神胜利法”本来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种落后而又腐朽的精神状态,它想瘟疫一样蔓延开来,毒害着人民群众。阿Q就是深受其害的一个典型。

2.叛逆者。鲁迅小说中也有少数的叛逆的女性形象,像《伤逝》中的子君和《离婚》中的爱姑。子君是经过五暴洗礼的知识分子,深受新思潮的影响,所以她不仅要有自己的名字,而且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子君”。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里的“子”、“君”都是对男子的尊称,从名字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她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正如她自己所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她向封建思想和道德挑战,并取得了第一个回合的胜利,与涓生结合同居,这在当时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3.文化流氓。《高夫子》中的高干亭,本是“打牌、看戏、喝酒、”,无所不为,因发表了篇宣扬国粹的文章,竟被邀请登上讲台,其实他谋教员做也是为了“去看看女学生”;为了标榜自己“留心新学问、新艺术”,改名“高尔础”,认为俄国大文豪高尔基姓“高”。读到此处,我们不能不为鲁迅先生高超的取名技巧拍案叫绝,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物名号“高尔础”,已给读者活画出一个封建文化流氓的典型形象。

四.寄寓人物命运

1.封建女性的命运,封建社会里男女不平等,女性的地位低下,命运悲惨,她们依附屈从于男子。这从鲁迅小说中大多女性的名称可以看出,像单四嫂子、杨二嫂子、七斤嫂、华大妈、柳妈等,她们不仅没有自己的名字,甚至连性也是丈夫的,可见封建宗法制度,可别是封建夫权在她们身上留下的深深的烙印。尽管如此,她们都安于现状,谁也没有想过为自己独立的姓名、人格而抗争。祥林嫂虽在逼婚的时进行过强烈的反抗,单她反叛行为的出发点是遵守“从一而终”的封建“妇道”,思想基础恪守封建宗法。因此,她们的命运也就是必然的了。

2下层知识分子的命运《孤独者》中的主人公叫魏连殳,“殳”,古代一种兵器。连殳,就是接连不断的打击。魏连殳她受新思想的启蒙,喜欢发一些没有顾忌的议论,讥评时事。于是他被视作“异类”,先是在小报匿名攻击,学界留言诋毁,接着又丢了教员的工作,甚至他最关爱的、“天真”的,“以中国的可以希望,只在这一点的孩子们也仇视他了,最终生计也成了问题,将他逼上绝境。在这篇小说中,作者通过主人公名字的设计,形象地告诉人们,旧中国的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是多么的艰难。

正如法捷耶夫所说:“鲁迅是短篇小说的能手。”他的小说构思之严谨,连一个诨名雅号也精心设计,所以当我们读完《呐喊》《彷徨》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就中国广阔的社会历史画卷,是辛亥革命的失败,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趣,是几千年封建文化孕育出的国民的愚昧、迟钝、麻木,是觉醒者的抗争,是知识分子对人生道路的苦苦探索,是革命者的前赴后继……

吉芳,教师,现居海南保亭。

上一篇:课堂教学流程评价的几个关注点 下一篇:汉语教学评价的外国流派理论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