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方法创新探析

时间:2022-09-18 01:08:31

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方法创新探析

摘 要:本文拟从创新思政教育方法的角度来尝试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方法;思政教育方法的创新

一、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一)适应文化开放的全球化大环境。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各种思潮纷纷涌入,使民众的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在不断渗透和扩张,极大地冲击着我国主流文化,这必将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信念、道德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判断、选择和适应能力,更好的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

(二)促进高职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任务是在于教书育人。教育者不仅要教他们掌握知识,还要学会教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将大学生培育成为有素质、有知识的年轻人是高校思政教育者的重要使命。因此,通过创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积极提高思政教育者的自身素质,使其在教育过程中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对其形成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不断促进高职院校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在新形势、新情况下,传统的思政教育方法的实效性正逐渐弱化,因此,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确保思政教育的作用能够落到实处。

二、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教育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理论知识的灌输多于实践活动的运用;教师的说服多于学生信息的反馈;理性的教育多于双方情感的交流;针对大众的教育多于针对个人的教育;单向的说教多于双向的互动交流;教师的理想教育多过对学生的实际需求的关心。

(二)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首先,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者专职教师数量比兼职数量少,兼职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也不合理,层次偏低;其次,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决定学校需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全能型教师,但现实中却紧缺;再次,虽然这些教育者接受过专门的课程学习,取得了相应的学历和学位,但由于部分教育者缺乏人格影响力,政治素养较低、业务能力不足、知识水平也有限,因此不能很好的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三)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忽视。当前,部分高职院校所采取的一味灌输的教育方法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试图通过片面的灌输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考虑学生的主观情感需要。这种灌输法的教育只是一种为了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而不断简单重复的机械式教育,学生容易产生反感情绪,从而滋生逃课、叛逆等行为。这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也是导致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处于尴尬的境地的原因之一。

三、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方法创新途径

(一)培育一批优秀的思政教育者。一是要通过不断的学习钻研精通专业知识,拥有广博的知识,来增强教学的科学性。二是要不断更新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拓宽教学的视野,不要墨守陈规,作茧自缚,而束缚了原本该充满生趣的课堂,应该要力图增加课堂的新颖性和开放性,开辟一条教学的新思路,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二)改进思政教育教学方法。一是由灌输式向互动式的转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特征,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在灌输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思想的渗透,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从而不产生排斥感,要注重把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转变成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方式,将知识与观念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学生脑中,不断启发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讨论与研究。二是由单一向多样化的转变。首先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作用,通过同学之间亲密的沟通交流,再通过学生干部和党员的及时反馈使老师更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其次,老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向家长反馈学生的情况,家长作为是学生生活中最亲密的人,要主动关心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情况,加强家长的教育功能,让家长也参与到思政教育中来,这将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最后再结合教师的引导和强化作用,使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能够达到最初所预期的效果。三是由强制约束向积极引导转变。要改变高职院校一味强制约束学生各种行为的做法,对学生进行充分和耐心的引导和管理。在现实生活中,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做法却有所局限,往往只将目光停留于学生的日常行为及遵纪守法方面,在引导工作方面做得还不够深入和细致,导致思政工作的重心从塑造和教育学生变成了以防学生发生事故,各种闹事的看管工作。随着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逐渐增强,对学生的这种强制约束的方法应有所改变,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积极引导。

参考文献:

[1] 李碧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3.08;

[2] 李一吉,闫瑞.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03;

上一篇:ABCDE,画画学英语 下一篇:我国网店税收体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