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三化”建设中农民合作社问题研究

时间:2022-08-29 10:12:14

兵团“三化”建设中农民合作社问题研究

[摘 要] 随着兵团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推进,团场职工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职工群众对现代城镇文明生活的新期待,迫切需要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组织管理和经营方式。兵团“三化”建设进程中农民合作社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随着快速发展和不断推进,隐藏在深层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随之而来。

[关键词] 兵团 “三化”建设 农民合作社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8-0035-01

1 农民合作社的概念

农民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引导和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是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主线,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坚持发展与规范并举、数量与质量并重,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运行机制,加强民主管理,强化指导扶持服务,注重示范带动,不断增强农民合作社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

2 我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现状

当今世界上存在两大类农民合作组织,一类是以美国、阿根廷为代表的垄断性大型农场合作社模式,另一类是欧洲和日本采用的的小农合作社模式。实践证明,两类合作模式以欧式更具生命力,符合世界多数国家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方向。资料显示,德国3000家合作社,产值400多亿欧元。日本80%农产品销售,90%生产资料的购买行为通过合作社实现。荷兰95%的花卉,80%的蔬菜通过合作社销售。

我国农民合作社所采用的欧洲模式,既考虑了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现实,照顾到农民的根本利益,又期待透过农民之间的合作,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以达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目的,防止出现美国垄断性合作组织带来的寡头经济组织左右和影响政府行为的现象。

近年来,我国农民合作社快速发展,在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发展中,一些地方重数量、轻质量,一些合作社有名无实、流于形式,甚至出现了违法集资等现象,严重背离农民合作社宗旨,制约了农民合作社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造成上述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但根本上还是农民合作社的经营模式从一开始就出现了问题。绝大多数农民合作社分布在种植、养殖领域,整个产业链中的生产环节受市场影响很大,无法抵御国际大背景下的市场风险。农业生产的上游是种子、化肥、农药,下游是销售、产品加工、农业机械的使用,位于中间的是生产环节。上、下游不受生产者控制,而且上游一半的市场被外资和内资控制,下游则被国内大的商、大的批发商、中的批发商所控制。在生产环节控制上下游,掌控“6+1”才是最终的选择,但这是一个大家期望的理想状态,至少目前的现实生活中不存在。

3 兵团农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

2013年8月26日,新疆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农工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暂行办法》。办法规定:“兵团农工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的条件,并与兵团特殊管理体制相适应。”由此,释放出兵团农工成立农民合作社,可以享受国家同等优惠政策的积极信号。

那么兵团农工怎样合作?是农工个体间的合作?还是以团为单位的合作?或是打破兵地界线与地方个体或组织的横向经济合作?是局限在生产领域的合作,还是打破行业垄断,在生产环节上、下游六个环节的深度合作?怎样才能在更广的领域,更大的范围内加强合作,以减少“6+1”对农工的剥削和冲击?

兵团农民合作社要克服传统合作社弊病,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就必须探索适合兵团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的合作形式。依据项目优势,树立竞合意识,向产品生产上下游纵深发展,合力打造极具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农民合作组织。

一是发挥兵团高度组织化优势,以团为单位开展经济合作。在面对大市场的背景下,分散的合作社与分散的小农户并无本质的区别,这也是农工对合作社缺乏热情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导致许多小合作社无法真正形成的原因。合作社遵循的是联合道路,师团两级的领导应加强工作,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多领域、多方式的联营与合作,逐渐形成规模化的优势,同时可以促进主导产业持续壮大。通过联合各个小合作社,从而实现大规模、大范围的总联合社,这样才能享有定价权,获得谈判地位,并在农资购买、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取得主动地位。发展合作社的过程中,最主要克服的难题就是追求数量倾向,政府应该引导农民重视规模和覆盖面。

二是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发展合作社最关键的是政府部门给予的引导、扶持以及规范。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民合作社的建设,并成立领导小组,主要由政府或师团两级的主要负责人组成,然后合理制定相关的项目目标,及时、有效的解决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合作社开始运行时,必须严格遵循示范、引导的原则,支持农户在自愿基础上形成专业合作社,注意培育典型,使合作社在数量上得到较快发展。坚持适度规范的原则,不断完善合作社的决策、管理、分配、监督机制,并使其制度化。坚持积极扶持的原则,整合政策资源,集中投向优先发展和重点产业的合作社。同时,在人才培训、品牌建设、营造合作社发展舆论氛围、促进合作社与地方合作社共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联合社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是联合社的纵向发展与横向联合。联合社要有效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改变小农户与大企业不对等的经营状况。横向一体化不仅实现数千户分散农户的联合,进而方便与金融机构的对接。由联合社进行担保,银行提供资金,使联合社与银行建立更深层次的关系,有效解决融资难和信用担保之间的矛盾。另外,还能更好的与相关农业科研院所进行对接。合作社通过与大学、农科院合作,不仅可以聘请专业的团队进行技术指导与跟踪服务,还可以对农户进行定期的教育与培训,从而促进科技示范园区的建立,同时通过良种培育基地的建成,为推进产业基地储备资源与技术。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和农产品商品率以及产业链条的纵深发展,积极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洽谈,实行社企合资合作,形成农业产业链条,龙头企业+联合社+农户,捆绑基地提升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为农民增产增收。

四是建立综合性的联合社。不再局限于“同类农产品生产者”的联合,无论是合作社的成员构成,还是服务内容都体现出多元性和综合性。首先,联合社成员构成具有多元性,农户有种植棉花的,也有种植玉米的,一个农户可能今年种棉花,明年就会种玉米,还可能同时种植瓜果蔬菜,要求农工按照种植内容参加不同的合作社或频繁更换合作社既不现实,也无必要。联合社以地域为单位,统筹该区域内所有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其成员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其次,联合社表现出服务的综合性,与服务对象的多样性相适应,其服务内容必然是综合的。既包括多种种植业的生产服务,也包括养殖业的生产服务;既包括销售服务,也包括金融服务;既有技术推广服务,也有社员的生活服务。

五是合理结构与民主管理。联合社的构成要突出资源的异质性。首先组成人员要有各方面的人才,既有生产者,又要有销售者,还需要高水平的管理者;在合作内容上必须突破单纯生产者的联合,要与销售者、加工单位、金融信用机构进行广泛合作,赋予联合社更广泛的职能。要有合理的组织结构,联合社的结构要根据具体业务需要合理设置,完善合作社法人管理结构建设,不断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利益分配机制、资产管理机制和财务管理制度等。准确记录生产经营过程发生的各项费用和成本,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定期公开财务运行情况等,保障合作社有序、规范运行,保障合作社成员的利益。

上一篇:外贸十年痛与乐(十六) 下一篇: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