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幽默

时间:2022-09-18 01:04:44

当得知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后,各路记者蜂拥而至,采访莫言。此时的莫言,再也由不得他“不言”(他奉行少说话原则)了,他必须“言”(回答记者们的提问)。事实又一次证明,他是假莫言(不多说话),他乃真善言(幽默风趣)也!

答非所问显真诚

当莫言沉稳、大气、得当地回答完记者们的一个个严肃问题后,突然,有个记者问道:“您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大奖,目前对您来讲意味着什么?”

莫言毫不犹豫,迅即答曰:“意味着我要接待你们呀!”

此言惹得所有在场的人哈哈大笑。

这不禁让我们记起了当年他的《蛙》获得茅盾文学奖时,有记者问他:“这个奖给您带来了什么?”莫言出人意料地答道:“这个奖给我带来了数百条祝贺短信。”

我们发现,当记者们提问一些关于他个人荣誉、地位、利益等问题时,莫言总是幽默应答,调侃味十足。

巧用比喻化尴尬

有些记者是一贯喜欢穷追猛问的,一番“正规的问题”问过后,冷不丁冒出一个外国模样的记者问道:“您获得如此大奖,您个人好像很平静,而您的家人却异常高兴,为什么呢?”

莫言把眼睛一闪,脑袋一仰,迅速回答道:“这位记者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但您没有看出来吗?我是家里的大猴子,他们是小猴子,小猴子看见大猴子有东西总是兴奋不已的。”听者顿时大笑起来。

把自己比成大猴子,把家人比成小猴子,本是一个尴尬的问题,却被莫言巧妙地使用比喻轻松化解了。

这又让我们记起,有一次莫言从日本北海道归来,有记者问他为何喜欢北海道。莫言先是平淡地说道:“我对北海道的向往,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对温泉的向往。那里的温泉,我以前在电视上看过很多次。有很多猴子在里面泡了以后,皮毛油亮,面色红润,我就非常羡慕它们。”他停顿一会儿,大家以为他说完了,正感没劲、有些尴尬时,他突然又补充道:“我泡一年温泉可出两部长篇小说,比起猴子的收获也不差。”大家被逗得哈哈大笑。

此类比喻还有不少。如签售新作《生死疲劳》时,有人问他:“您说您的《四十一炮》是‘黑色老树上抽出的绿枝’,那现在您怎么评价这部新长篇小说呢?”莫言风趣地答道:“《生死疲劳》是黑色老树上又抽出的一枝新枝。”在回答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关于不走精致路线,而走狂野路线时,莫言诙谐调侃道:“当这个世界所有的鸟都变成凤凰的时候,是多么的单调啊,所以我们要有凤凰,要有孔雀,更要有麻雀,那才好看,当然我是乌鸦……”

低调谦逊破神秘

获诺奖后,有记者问莫言:“目前您最想干什么?”他回答说:“尽快从喧嚣中走出来,你们也是一样,该干吗干吗。”

有记者问他是否会选择出国定居时,他当即大声道:“我连高密都不想离开!”

获诺奖后,他的故乡山东高密积极筹建莫言文学馆,他则呼吁说:“只因高密名人少,故把莫言捧上天。”他还在记者见面会上坦言,并不希望引起“莫言热”。“如果不幸引起,希望大家尽快忘掉。”他甚至还说:“我很好,不吵不闹不炫耀,不要委屈不要嘲笑,也不需要别人知道。”

当记者问他“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带有怎样的特征”时,他则急切地答道:“得了奖之后要用10分钟忘掉它。即使10分钟忘不掉,也不能超过10天。”

有个记者问他:“您对人类精神的贡献在什么地方?”他自我挪揄道:“我对人类精神毫无贡献。我的贡献就是打破了作家的神秘感。大家看看,我这么一个熊样的人,竟然被说成‘中国著名作家’,对作家的神秘感和崇敬感,是不是顿时就会烟消云散呢?”

这真是最是“莫言”真善言,文字独特,言谈亦出色!

责编/玉坤

上一篇:资讯快车 1期 下一篇:江西有了首个长寿之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