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有了首个长寿之乡等

时间:2022-04-12 06:31:34

江西有了首个长寿之乡 卢我窥

铜鼓是江西省第一个“中国长寿之乡”。

2011年,铜鼓县全县总户籍人口137,888人,人均预期寿命74.53岁,80岁以上老人2013人,占总人口教1.46%。百岁以上老人也逐年增多,2009年为总人口数的7.2/10万。2010年为7.3/10万,2011年有13名百岁寿星,占总人口数的9.4/10万,达到或超过了中国老年学会制订的“中国长寿之乡”的标准。经过评审,铜鼓县已于2012年10月25日获得了“中国长寿之乡”的牌匾。

要问铜鼓县为何能进入“长寿之乡”的行列。有人总结了三条:山好水好、乐观勤劳、饮食健康。

说到山好水好,铜鼓县是典型的山区林业县,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87%,森林覆盖率为84.5%,并逐年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扩大绿化。赏心悦目成片的铜鼓红豆杉尤为珍贵,铜鼓是久负盛名的“江南红豆杉之乡”。民谚说“高山有好水”,铜鼓山多林密,自然水好空气也好。还有就是铜鼓有淳厚的孝悌传统文化,全县13名百岁寿星就有12名是居家养老。他们或四代同堂,或五代同堂,都家庭和睦地住在山清水秀的乡村。

铜鼓县的百岁老人向来勤劳乐观。这里仅举几例。

排埠镇梅洞村100岁的妇女张雪凤,吃的都是自己种的莱和自己养的猪、鸡、鹅、鸭。温泉镇金星村102岁的谢时福至今仍劈柴锯木,整天劳作。一刻也闲不住。棋坪镇棋坪村101岁的王文华。脸色红润。思维清晰,洗衣做饭,饲养家禽,样样能干。温泉镇光明村101岁的李桂华,除了生活自理,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外。居然还能帮家里看店做生意。三都镇里溪村102岁的邝桂英。心胸豁达,心态平和。她热心助人,谁家有困难,她都尽力帮忙。三都镇大槽村102岁的蔡菊华,遇到什么事都想得开,从不斤斤计较,也从不与人相争,与邻居相处得非常融洽。老人还爱与人聊天。聊到高兴处常常开怀大笑。他说,心宽,爱笑是他健康长寿的秘诀。

铜鼓百岁寿星饮食多样,且吃的都是健康食品。他们吃的食材大多是自己种的瓜菜和山上的新鲜竹笋、蘑菇、野菜之类,还不时吃自己养的土鸡、土鸭。百岁寿星张雪凤养的猪和鸡、鹅、鸭,全部都是供一家人吃。这种在当地自产自吃的动植物食品,既新鲜。又没有被污染,加上顺季节采摘、宰杀食用。可达到粗细、荤素的平衡,自然有利于健康和长寿。

我以“五爱”求健康 徐卓然

我是退休教师,今年77岁,耳不聋,眼不花,腰不弯。背不驼,手脚利索,人们都说我不像个古稀老人。常问我有何秘诀?我说,我没有秘诀,只以“五爱”求健康。

一、爱清洁,讲究卫生。好的卫生习惯是健康长寿的自我“投资”。在日常生活中我坚持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睡前刷牙:衣服勤换勤洗,被褥常洗常晒;冬季每三天洗一次热水澡;用餐前碗筷必须用开水消毒;双脚每晚必泡。一年365天我天天如此。

二、爱运动,强身健体。爱好使人健康,健康需要运动。我从青年时就喜爱体育活动,几十年来无论在哪里,无论身处何境遇。从未间断体育锻炼。如今激烈运动做不了,但我每日仍以“小运动”作为基本的锻炼方式。我坚持每天做一遍自编的保健操,每天一趟步行。每天打一套太极拳。

三、爱看书报,关心国事。勤于读书,利于康寿。我每年自费订阅了10多种报刊,坚持每天上午读书看报2小时,即便逢年过节,我也照常不辍。我通过读书看报,了解了世情、国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也宽广了胸怀。

四、爱劳动,勤劳不息。我一生都未离开体力劳动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练就了一副强健的体魄,也养成了勤劳俭朴的习惯。现在我仍然包揽了各种家务活,还种了一小块菜园子的菜,近两年又痴迷养花。几十年如一口,我天天劳动不止。

五、爱下棋,娱乐精神。我烟酒不沾,却为象棋废寝忘食。退休后,我把下象棋当作健身寻乐的良方。每天一吃完中饭,我就迫不及待地出门,准时到县老教师活动中心和棋友对决。下象棋,既练智力。又养性情,玩中取乐,乐中益智,智高臻寿。

责编/纪生

上一篇:莫言的幽默 下一篇:好媳妇周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