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县主要森林病虫害调查及防治对策

时间:2022-10-22 10:58:28

仁化县主要森林病虫害调查及防治对策

摘要:调查了仁化县森林病虫害的主要种类及其危害情况,在综合分析病虫害发生特点、发生原因和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预防和防治对策。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调查;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12-0109-03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贸易全球化和交通的日益发达,林业有害生物传入的风险加大,传入的频率越来越高,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某些危险性有害生物已使仁化县周边地区的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摸清林业外来有害生物及本土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分布及危害情况,可为今后制定切实有效的控制、封锁和扑灭措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本文根据调查结果预测主要有害生物在仁化县的发生趋势,并提出预防和防治对策。

仁化县位于广东省北部,属南岭山脉,地理座标为东经113°30'~114°02',北纬24°40'~25°20',全县国土面积316万亩,林业用地面积260万亩,生态公益林面积73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5.3%。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森林植被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乔木种类组成的常绿阔叶林及与松杉组成的针阔混交林为主。

调查涉及仁化县所辖区域的11个乡镇有林地,含天然林、人工林、灌木林、生态林、经济林、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苗圃、绿化带。调查所有林业外来有害生物和危害性大的本土有害生物,包括寄主植物种类、有害生物分布地点、发生面积。外业调查采取线路踏查和标准地调查相结合,在踏查的基础上,对有危害症状的或外来有害生物林地,设立标准地进行详细调查。同时采集标本,并做好标签,注明有害生物名称、寄主、地点、时间、采集人等。

2调查方法

2.1线路踏查

踏查路线主要是利用林班线、林间大小道路等,踏查路线应穿过当地主要森林类型、害虫发生地。踏查时以林业小班为基本单位,没有划分小班的以自然山头为代表,简要记载有关森林调查因子和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森林调查因子、林业有害生物分布情况、林木被害程度均用目测估计[1]。

2.2标准地调查

在踏查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其虫口密度、危害程度,分析虫类发生同环境条件和森林经营方式的关系,判断其对整个林区可能形成的威胁,为此设立标准地进行详细调查。

2.3项目调查

2.3.1病害调查

每100~1000亩设1块标准地,每块标准地面积3亩左右,标准地至少要有100株以上寄主植物,每块标准地调查株数20株以上[2]。统计感病率。

2.3.2食叶害虫调查

在同类林分中每300~500亩设1块标准地,根据害虫习性和树木发育情况,分别于树冠上、中、下部级不同方位截取样枝,统计虫口并换算成整株虫口数量[1]。

2.3.3树干害虫调查

在标准地内从衰弱木、枯木和枯立木中选出标准木各一株,伐倒作详细分析。从树基至树顶刮去一条5~10cm宽的树皮,观察害虫种类、虫态、虫道开状及分布情况,然后在有代表性的地方,于树干南北方向作宽10cm长50cm的样方,每2米选一块,统计害虫数量及孔穴数。

2.3.4枝梢害虫调查

选有代表性的地段作标准地,标准地内应有林木100~200株,进行每木检查,分别统计健康株树、被害株树,以及被害严重程度;对于蚜虫、介壳虫等小型枝害虫的检查,可用标准枝法,在树冠南北两面的上、中、下部各选一个样枝,截取长10~20cm枝条,统计上面的成虫、幼稚虫及蛹数,求出平均每10或20平方厘米的活虫树。

2.3.5种实害虫调查

主要在种子园、母树林和其他采种林分进行。通常500亩以下设1块标准地,500亩以上每增加250亩增设1块。每块标准地面积为1亩,按对角线取样法抽取样树10株以上,每样树在树冠上、中、下不同部位采种实10~100个,解剖调查被害率[1]。

2.3.6地下害虫调查

地下害虫调查方法是按各立地类型挖土坑进行调查。样坑数量,通常每亩挖2个,同一类型林地土坑总数不超过10个。土坑应分布均匀,设在已发生危害的苗圃或新造林地的被害地段上。土坑大小一般50cm×50cm,每20厘米为一层,分层挖土,深度到无害虫为止,检查各层土壤内的害虫种类、虫态和数量[2]。

2.3.7苗圃(花圃)地调查

苗圃、花圃踏查和标准地调查一般是结合在一起开展。先进行有害生物踏查,通过踏查了解有害生物的概况后,在危害程度不同的苗圃地分别设立标准地。在每块苗圃或花圃地上按对角线的位置(或棋盘式)设置若干个标准地。标准地的数量以其总面积不少于调查总面积的0.1%~0.3%。标准地大小根据苗木种类和苗龄而定,针叶树播种苗一般0.1~0.5m2,或以1~2m长播种行作为一个标准地。阔叶树苗的标准地应在1m2以上,每个标准地上的苗木应在100株以上。按对角线的位置(或棋盘式)抽取样株(针叶树播种苗300株以上、阔叶树苗100株以上)进行检查[2]。

3调查结果

经本次调查,未发现有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分布。调查统计,近几年仁化县的马尾松毛虫、松茸毒蛾发生面积全年保持在2500~3000亩左右,竹蝗、华竹毒蛾、刚竹毒蛾发生面积全年保持在3000~5000亩左右[3]。因此以上几种害虫成为仁化的主要森林害虫,对仁化县森林造成一定的损失(表1)。

4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4.1原因分析

(1)森林害虫或病害通过主动传播或依靠自然动力传播,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绝大多数个体被消灭后,剩余个体通过繁殖,数代之后又能迅速传播。

(2)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有林地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人工纯林面积的增长,快速回升。同时国内外林业生产活动日益频繁交往为害虫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被害面积有可能随之扩大。随着苗木、木材、接穗等材料的潜带,新的害虫种类可能不断增多。

(3)害虫的遗传特性抗逆能力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动,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即使是一些抗虫(病)的品种也并非一劳永逸,由于长期适应的结果,遗传特性逐渐变异或减退,还需要不断培育新的抗虫品种。

(4)防治不力,导致有害生物大面积发生,林权单位和林农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决策上的偏见,导致了一些常见病虫害年年发生年年治的现象。

(5)经营不当,导致次生性有害生物成为主要有害生物。随着森林分类经营和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林农提高了经营森林的积极性,经常进入林区从事林业生产经营活动,这样就容易破坏森林生态系统,造成天敌减少,次生性有害生物大量繁衍、爆发成灾,以至于年年防、年年成灾。刚竹毒蛾、竹蝗等就存在这种现象。

4.2防治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纸、有线电视、科普宣传材料、宣传栏、公告栏等多种宣传媒体,加以宣传,提高人们对法规知识和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性的认识,提高全民对森林检疫对象的防范意识。

(2)加大监测力度。进一步建立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网络和严格的监测普查报告制度[2]。在病虫害发生重点区域、地段布设监测点,进行常年监测,发现可疑的病虫情,及时地进行上报和送检。

(3)加大检疫执法力度。严把检疫源头关,对省外调入的木竹及其产品,引进的松属种苗盆景、繁殖材料、货物木质包装材料垫料,严格按照检疫操作规程,实行检疫的申报审批制度,严禁从疫区调入;严禁疫区调入松属的木材种苗等繁殖材料,盆景货物木质包装材料、垫料等[2]。

(4)加强营林防治为基础环节。营林防治就是要从生产全局、生态总体入手,首先在树种选择、适地适树、造林方式、抚育管理等方面通过选育抗虫品种,营造混交林,科学地抚育管理,从根本上提高林木自身的保护性能,为预防病虫发生打下基础。封山育林,保护灌木蜜源植物,把单纯林逐步改建为混交林,单层林变复层林,疏林变密林,逐年形成树种多样、林种多样、林分类型多样的森林体系,达到有虫不成灾的目的。

(5)化防与生防相结合。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避免或减少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协调、互为补

充是当前综合治理系统中重要一环。开展多途径的生物防治,如寄生性、捕食性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在必要的化学防治中应做到合理用药,选择对环境友好的药剂科学合理的施药方法。如泡桐根颈打孔注药内吸防治大袋蛾;菊酯类农药毒笔、毒绳触杀松毛虫以及氧化乐果等涂环内吸防治松毛虫、松干蚧等,这些方法既能杀虫又能保护天敌。

参考文献:

[1]方三阳.森林昆虫学[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88.

[2]陈丽琴.明溪县林业有害生物分布调查及防治对策[J].大科技,2011(4):32~34.

[3]李向文.仁化县森林的林业有害生物主要种类及分布[R].仁化:仁化县林业局,2008.

上一篇:旧信人生 1期 下一篇:“候鸟式”养老渐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