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产专业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及技术调查

时间:2022-09-18 12:03:08

粮产专业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及技术调查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鼓励发展规模适度的农户家庭农场,完善对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的支持服务体系。为了认真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准确掌握粮产专业家庭农场的经营状况,有必要对粮产专业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进行调查,特别是作为粮食生产大省的湖北省,调查其粮产专业家庭农场的状况,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1.粮产专业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特别适合中国农村人口多、土地承包经营户数多的现实情况。家庭农场既坚持了以农户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特性,又扩大了经营规模,解决了家庭经营“低、小、散”问题。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提高集约经营水平,保障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供给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中国发展家庭农场是中央根据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于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发达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集约化经营是提高农业产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发达国家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大,一般都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集约经营方式为主。德国一般家庭农场经营面积2~100 hm2,加拿大家庭农场平均经营面积300 hm2。湖北省作为中国粮食的主要产区,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大力发展粮产专业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发展遇到的首要问题是规模,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率,但规模过大,效率反而可能下降。其次是种植模式。发展规模、种植模式和经营模式等的选择都是湖北发展家庭农场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调查湖北省粮产专业家庭农场的现状,科学地分析探索湖北省粮产专业家庭农场的应有种植、经营模式,对于提高粮产专业家庭农场的经济效益,促进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粮产专业家庭农场状况调查

2.1调查材料与方法

2.1.1调查对象及其特征 调查对象来自湖北省武汉、孝感、黄冈、黄石、咸宁、随州、鄂州、襄阳、十堰、天门、荆州、荆门、宜昌、恩施等14个市(区)不同规模的52家粮食专业家庭农场,其中80%以上来自湖北省首批家庭农场公示名单。52户家庭农场的种植面积在6.7~666.7 hm2,种植总面积为5 253.6 hm2。其中,种植作物的种类主要为水稻、小麦、玉米,所有农场作物种植以机械化作业为主。

2.1.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家庭农场的种植概况,如种植作物、种植规模、种植方式等;水稻种植中不同的播种方式,如机械插秧、直播、手工、抛秧等;依靠机械完成情况,如整地、播种、施肥、收获等;种植户对作物品种技术参数的选择(产量水平、品质、抗性、病虫害防治、杂草防除、施肥、农机)和种植制度(水稻-小麦、玉米-小麦和早晚稻连作等):家庭农场合理种植规模建议等方面。

2.1.3调查方法 根据调查问卷,按照农场所在地区、种植作物、种植面积、种植制度等方面进行分类整理,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作图比较分析,再结合已有资料,对湖北省家庭农场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2.2种植技术应用与模式

2.2.1种植方式和收获方式 对52户家庭农场水稻种植方式进行调查发现,水稻种植总面积为3 268.3 hm2,其中机插占所有种植方式的比例最高(70.9%),比直播和手工播种方式分别高出47.6%和65.1%。被调查的52户家庭农场中,没有抛秧的种植方式(表1)。

由表2可以看出,52户家庭农场3种作物的机收面积比例小麦最大,比水稻和玉米分别高6.4%和14.0%,玉米机收比例最小。

2.2.2种植制度 设计由Ⅰ-Ⅵ表示调查问卷中的部分问题,Ⅰ:收获物出售是否有计划或有合约:Ⅱ:国家如果取消粮补,本人利益是否会会严重受损;Ⅲ:大面积下,本人认为水稻-小麦或玉米-小麦连作是否可行:Ⅳ:大面积下,本人认为早稻-晚稻连作是否可行;Ⅴ:本地玉米是否会有大发展;Ⅵ:是否愿意加入“湖北省粮食产业联盟”,得到图1如下。通过调查52户家庭农场主对种植制度的看法发现,73.1%的户主认为水稻-小麦或者玉米-小麦轮作是可行的。71.2%的户主认为早晚稻连作不可行,7户水稻种植面积达到66.7 hm2以上的农场中有6户认为不可行。同时调查还发现,40.4%户主认为当地玉米会有大发展。

2.2.3作物品种的技术参数 从表3可以看出,调查的5个技术参数,前三要素依次为品质、产量和抗性,其中42.3%家庭农场把品质作为第一要素,显著高于其他要素,但选择产量作为前三要素的农场数与选择品质的农场数持平。农机和病虫防治排名较后,比例显著低于前三要素,分别比排名第3的品种抗性低34.6%和50.0%。

2.3粮食作物种类和种植规模

2.3.1粮食作物种类的构成 调查结果表明,52户家庭农场主要种植作物为水稻、小麦和玉米。其中,种植水稻的家庭农场户数最多,占调查总户数的88.5%:其次是小麦,占53.8%;玉米占21.2%。由图2可以看出,52户家庭农场同时种植水稻和小麦的户数最多(22户),占调查总户数的42.3%;同时种植玉米、小麦和水稻、玉米的户数分别为9和6户,占17.3%和11.5%:同时种植三种作物的户数仅占9.6%,共5户。

52户家庭农场水稻种植面积分布在6.7~666.7 hm2之间,各家庭农场水稻种植面积分布如表4所示,种植面积在66.7 hm2以上的家庭农场占水稻种植户比例最高,占25.0%,其次是20.0~33.3 hm2的家庭农场,占21.2%,有6户没有种植水稻,占11.5%。

2.3.2粮食作物种植规模 对52户家庭农场主期望种植规模调查(图3)发现,建议规模在13.3~33.3 hm2的农场为多数,占61.5%:建议规模在33.3~66.6 hm2的农场占26.9%:建议规模13.3 hm2以下和66.7 hm2以上的农场各占13.5%。种植大户种植规模是由多方因素决定的,但据本问卷调查,种植规模在13.3~33.3 hm2较为合理。

2.4经营模式

2.4.1营销方式的选择 由图1看出,52户家庭农场主的收获物出售没有计划或合约的共有17户,占32.7%:多数家庭农场的收获物出售均有合约或计划。而这17个家庭农场中仅有5户种植面积超过20.0hm2。

2.4.2粮食补贴政策的影响及相关组织 对于国家粮补,52户中34户认为取消粮补自身利益不会严重受损,比例为65.4%:52户家庭农场主中有46户愿意加入“湖北省粮食产业联盟”,占88v5%。

3.结论与建议

3.1基本结论

1)湖北粮食作物家庭农场种植制度以水稻一小麦轮作为主。调查的52户家庭农场中,种植作物包括水稻、小麦和玉米,其中水稻种植农场最多(88.5%)、种植面积最大,小麦次之(53.8%),玉米最少(21.2%),由此可见湖北省未来粮食作物依旧以水稻和小麦种植为主。调查对象中,71.2%的农场认为大面积下早稻一晚稻连作不可行,73.1%的农场认为水稻一小麦或玉米一小麦轮作可行,认为玉米在调查地会有大发展的比例为40.4%,由此可见,玉米种植面积未来可能会增长,但现有玉米种植面积较少(占调查面积的5.4%),且多在湖北山区种植,面积涨幅不会对水稻和小麦种植面积构成较大威胁。由此可见,湖北省粮产专业家庭农场种植模式正向着水稻一小麦轮作模式发展。

2)湖北粮产专业家庭农场机械化作业程度较高。机械化作业是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调查显示,小麦、水稻、玉米的机收比例分别为97.6%、91.2%、83.6%,所有农场机械化收获率平均值为90.8%(表2)。家庭农场是我国现代农业生产中占绝对优势的经营形式,但随着城镇化战略的发展,如果城镇化率按照当前的发展速度,中国将在二、三十年中约有3亿人从农村进入城镇,农村劳动力将愈发紧张且劳动力价格将更高,因此继续加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是今后发展家庭农场的必要措施,也是惟一措施。

3)作物品质与产量并重。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以及粮食作物种植户种植技术的提高,产量已经不仅是粮产专业家庭农场首要追求的目标。52户家庭农场中,把作物品质作为第一要素的农场显著高于其他(品质42.3%,产量25.0%,抗性19.2%,农机11.5%,病虫防治1.9%)。但选择品质和产量作为前三要素的家庭农场数持平(86.5%)。由此可见,作物产量依然占有重要地位。

4)湖北部分粮产专业家庭农场收获物处理有风险。调查显示,52户家庭农场中,收获物出售没有合约或者计划的农场有17户,占32.7%,这是今后农业服务部门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5)湖北粮食作物家庭农场多数不受粮食补贴政策影响。调查显示,52户家庭农场中,34户农场认为国家如果取消粮食补贴政策自身不会受损,占65.4%。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在农田规模化流转协议中,已将政府补贴完全让利给原来土地承包人,即实际的粮食生产专业家庭农场并未获得国家补贴。

3.2发展建议

1)改善种植规模制度,提高土地生产效率。中国地形多样,气候区域差异大。因此,发展家庭农场要因地制宜,规模要适度,要注意杜绝盲目扩大耕地面积。调查发现,建议种植规模在13.3~33.3 hm2的占61.5%,其中建议规模在33.3~66.6 hm2的占26.9%,建议规模13-3 hm2以下的占13.5%。家庭农场种植规模是由多方因素决定的,建议多数处于起始阶段的家庭农场控制好种植面积,少数经验较好、管理能力强的农场主可根据自身能力适当调整种植规模:平原地区或田间灌排设施较好的地区,土地经营规模可以较大,其他地区不宜盲目过大。调查中还发现,种植水稻和小麦的家庭农场居多,且觉得水稻一小麦连作可行的家庭农场也达73.1%,建议新的家庭农场可从这方面入手,同时可根据当地环境条件和其他因素调整种植制度。

2)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减少粮食生产成本。目前,农场主对农机要求不高,仅有30.8%的农场主认为农机为前三要素。这可能是因为农业机械化在当地发展程度不高,农场对适宜机械化品种要求不高,也可能是因为当地现有机械技术已经可以满足其种植生产的需要。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机械的运用不可或缺,且合适的机械能为粮食生产节省很多时间和人工费用,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应继续在这方面做深入研究,更好地为粮食生产服务。

3)提高作物品质,兼顾粮食产量。作物品种技术参数方面,从调查数据来看,农场主对作物品质的要求高居第一,产量和抗性次之。虽然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产量指标仍然是相当重要的指标,但随着农业现代化和标准化的发展,产量指标已经不是第一要素。建议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在研究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也应把握市场需求,将作物品质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

4)改善农作物销售体系,降低农民种植风险。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非常大,农产品产量在各年度之间会发生明显变化,家庭农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有限,因此完善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建立专业规模化的农产品批发、运输和物流配送体系非常必要。被调查的52户家庭农场主中,收获物出售没有计划或合约的占32.7%,虽然这部分农场种植面积大多在20.0 hm2以下(12户),但一旦遭受意外,对这部分种植规模较小的农场来说损失也是巨大的。因此,政府应加强本地家庭农场产品的销售体系,降低市场风险。

5)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业发展。调查的52户家庭农场中,65.4%户主认为取消粮食补贴不会对其造成很大的利益损害,可能是由于部分农场主并未享受到国家补贴或国家补贴力度不够,并未起到实质作用,政府补贴不会让家庭农场的经营者得到很多收益。由于土地流转,政府补贴多数分配给了分散的农户,承包土地的农场主得到的政府扶持较少。政府应该继续在人才、技术、资金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

上一篇: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果梅果实有机酸工艺 下一篇:接种物添加量对紫花苜蓿常温厌氧发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