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中的体育课堂教学

时间:2022-09-18 11:51:30

浅谈新课改中的体育课堂教学

【摘要】随着体育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对体育教师提出了高的要求,体育课堂不能再是放养方式的体育课堂,体育课堂要严格按规则备好课,把培养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方面的素质放在首位,把对发展学生身体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锻炼学生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也作为重要内容。

【关键词】新课改 体育课堂 兴趣 培养

随着体育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对体育教师提出了高的要求,体育课堂不能再是放养方式的体育课堂,体育课堂要严格按规则备好课,把培养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方面的素质放在首位,把对发展学生身体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锻炼学生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也作为重要内容。如何利用好体育课堂,就要靠我们体育教师把体育课堂上的让学生感兴趣,就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利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欢快和愉悦,对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是每一位体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体育教育教学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改革,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应借此之机,切实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但这里讨论的重点不是教学方法的运用正确与否,而是如何发挥现有教材的特点使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喜欢选择自己熟悉或者擅长的内容来实施教学,这样会更加得心应手。

1、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创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体育兴趣是人们为求积极和优先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互联系的意向活动,是个性的最直接的体现。大教育家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来自哪里?兴趣来自生活体验.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个性,其表现方式也是呈现多样化。特别是在体育课中,学生在实践中容易把生活体验带到学习中来,而个性因素往往制约了表现方式。如好动的孩子他对任何体育活动都非常感兴趣,但其组织纪律性的意识不强;内向的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较弱;凭趣的孩子只凭个人兴趣有选择地进行活动,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与互动的关系,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兴趣充分展示的舞台.

其次,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针对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情境。情境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低段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比较强,兴趣也比较容易激发和转化.因此教师选择内容时也应多样化,从学生心理和生活出发,多选择一些儿童化,趣味强的运动项目,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加以引导和转变,让学生放开心扉,融入到老师设置的情境中,激励学生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真正让体育课活起来,并且在实践中体验到体育学习带来的无穷快乐。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题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首先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多表扬,少批评,教师过于严肃,势必使学生产生距离感和畏惧感,如果学生做完练习的第一反应是观察教师脸上的表情而不是体会练习过程中的满足感,那么学生也就永远都“活”不起来;其次,要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循循善诱,永远不要让学生觉得“我肯定不行”或“这太简单了,我不练都行”,而要让他们认为“我肯定能行,让我试一试”对于谁是主体的问题,教师是具有权威性的,教学的中心是教师,虽然这个观点已不占主流,但是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却往往忽视了这个问题。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为其接受。教师是主导者,组织者,他对整个课堂起调控作用,只有通过教师才能达到信息的交流和沟通 。体育教育要生活化,教师在教学的应用中也要转变思想,抛开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从增进学生健康这一目标出发,认真分析教材特点,仔细研究教法,最大限度的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充分展露其个性天赋,鼓励学生自觉的、主动的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3、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

要想使一节课成功,教师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的素质教师还应该做到亲而不媚、“笑”而不俗。亲而不媚指让学生感到很放松,觉得老师很好相处,愿意与教师配合完成教学任务。

体育教学是以实践课为主体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练习、游戏、比赛,共同吃苦受累,共同分享胜利的快乐。我认为学生的感受是最真实的感受,学生的评价是最贴切的评价。我们体育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因为教师自身素质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两者之间存在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教育关系。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学生民主、平等地进行合作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地进行“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这样孩子只是在被迫接受,没有独立的见解和个性化的发馈。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才能使赢得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敬,从而提升其人格魅力,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最佳的教育情境。也只有这样的体育教师,才能激发学 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自主创新,进一步促进个性的发展。

世界本身在无时无刻的变化,体育运动本身就是在不断的发明、创新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江总书记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体育教学中,创新和个性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个性发展往往决定创新能力的提高,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立的个性,每个人都有对问题的不同看法,他们所感受和需要的可能就是我们教学中忽略的,所以我们身边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巨大的宝藏。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加以适当的评价和鼓励,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要积极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习需求和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求索精神。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往往更具人性化,教师应多尊重和采用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在自主中求得创新,而创新能力的提高又作用于促进个性发展。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如可让学生设计游戏或改进游戏方法等,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在整个课堂里进行加工、提升、运用。我曾经在上小皮球课时,让学生自己体验小皮球的玩法,他们自由创造了十几种练习,有抛接、投掷、滚球、传球等等各式各样,筛选出几种学生参与性较强的“炸暗堡”,“搬运瓜果”等进行游戏教学,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达到非常好的锻炼效果。同时这节课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们要善于发现蕴含在身边的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其实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在不断地发展、创新。

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把我们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拥有完善的个性和人格,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课堂生动的主角。让我们的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上一篇:新课改下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的几点对策 下一篇:提高学生美术高考竞争力的方案探究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