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江苏教育督导“再出发”

时间:2022-09-18 10:04:26

推进江苏教育督导“再出发”

【关键词】教育督导;督学;再出发

【中图分类号】G526.4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2-0006-04

教育督导是服务教育的崇高事业、献身教育的高尚职业、建树教育的至高伟业。教育因有督导而生辉添色、精彩纷呈,督导因为教育而生气勃发、充满活力。站在新起点上的江苏教育督导,既有“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自信,更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自觉,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任重道远的责任感、素质先行的危机感,向着更高更新目标“再出发”。

一、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进江苏教育督导“再出发”

教育督导因教育发展而生、顺教育进步而长,因服务教育发展而有为、贡献教育发展而有位。教育督导既不会一劳永逸,更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螺旋式”的“再出发”过程。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呼唤、新阶段督导自身完善的新需要、新聘任督学价值实现的新取向,为江苏教育督导“再出发”指明方向,提供动力。

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呼唤江苏教育督导“再出发”。教育是“两个率先”的先导,是“再上新台阶”的基础,是“建设新江苏”的支撑。江苏在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中提神增力,在提供较为丰富的优质教育中提质添力,在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中提效给力,江苏教育正在由面向现代化走向实现现代化,由面向未来走向引领未来,由面向世界走向融入世界。当前,江苏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两大历史使命,呼唤教育督导“再出发”,以其监督功能,督促政府把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础夯实,督促教育部门把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拓宽,督促学校把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变成现实。江苏教育深化改革所面对的“体制改革”“机制变革”两大现实任务,呼唤教育督导“再出发”,以其指导功能,引领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引领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引领形成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和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新阶段督导自身完善需要江苏教育督导“再出发”。江苏督导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构建了具有特质的体制和机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举措和办法,取得了具有特点的成绩和成效,为江苏教育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撑,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作为全国第一省顺利地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体现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践行了“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追求。当前,江苏教育已告别了“坐大望强”的短缺阶段,进入了“由大变强”的提升阶段,提升过程带来的教育投入提速中需要与可能相匹配的困窘、资源配置提效中存量与增量相协调的困惑、公平水平提升中机会公平与过程公平相衔接的困难、教学质量提升中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相统一的困扰,要求教育督导从完善自身的整体性“再出发”,重新评估其价值,推动由以督导基教为主向督导基教职教高教并重、由以完成阶段性任务为主向完成长远性建设与完成阶段性任务并重、由以督发展为主向督发展与督改革并重的转变。要求教育督导从完善自身的现实性“再出发”,重新认识其使命,推动由以单要素督导为主向以多要素综合督导为主、由以独立督导为主向以协同督导为主、由以专项督导为主向综合督导、专项督导和随机督导并重的转变。要求教育督导从完善自身的规范性“再出发”,重新思考其作为,推动由以督为主向督与导并重、由以督政为主向督政与督学并重、由以专职督学为主向专职督学与兼职督学并重的转变。

新聘任督学价值取向推进江苏教育督导“再出发”。督学是履行督导使命的主体,是执行督导任务的主力,是体现督导价值的主角。新聘任督学视野开阔、年富力强,爱岗敬业、志在图强,注重实践、专业性强,善于引领、事兴业强。新聘任督学志存高远想干事,应在薪火相传中“再出发”。教育督导凝聚着一代又一代督学的智慧和力量。好的督导经验要借鉴,好的督导做法要传承,好的督导思路要延续,好的督导作风要发扬。要让与时俱进地研究督导新情况成为新常态,让因地制宜地解决督导新问题成为新常法,让有的放矢地破解督导新制约成为新常规。新聘任督学敢于担当能干事,应在攻坚克难中“再出发”。江苏教育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江苏教育督导正处于承前启后的特定阶段。教育督导面临的观念创新、体制改革、队伍建设、经费保障等问题,既绕不开,又躲不过。解题要有思路,攻坚需有“利器”。“利器”就是督学敢于担当的“精气神”、攻坚克难的“硬实力”。唯有如此,江苏教育督导“再出发”才能做到心中有底气、手里有办法、脚下有路子。新聘任督学善接地气干成事,应在开拓创新中“再出发”。江苏教育督导“再出发”的关键在于从项目驱动转向标准驱动与项目驱动相结合,从增量改革转向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相配套,从机会公平转向机会公平与服务公平相呼应,从硬件建设转向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协同,充分发挥教育督导作用,全面释放教育督导能量。

二、以任重道远的责任感,推进江苏教育督导“再出发”

教育督导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方式,是教育制度的重要安排,是教育价值实现的重要保证。机构决定职能,职能赋予使命。推进江苏教育督导“再出发”,必须从教育督导的监督、指导、评估和反馈职能中明晰督学的使命。

教育督导的监督职能赋予督学“监督者”的使命。教育督导机构代表政府行使监督职能,既不可或缺,也不能替代。督学犹如“教育钦差”,手握“尚方宝剑”,情系千家万户,保证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督学的监督行为就是“政府行为”。“政府行为”一般具有公共性、普遍性、强制性和非营利性等特征。这就要求督学具有为政府担责、向事业负责、对人民尽责的精神,让“监督”经得起实践检验、人民评判。督学的监督方式就是“自上而下”。监督需要权威,有效监督有助提升权威。督学权威离不开“自上而下”的赋权,督学只有用好“赋权”,才能在步调一致中保证政令畅通,在形成合力中尽责有为,进而强化政府主导办教的责任感,增强社会大力支教的光荣感,提升教师乐于从教的自豪感。督学的监督依据就是“遵法依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监督必须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督学的崇高使命就是维护好教育良好的生态环境,督学的历史担当就是保障好人民群众受教育的合法权益。因此,督学必须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督学的监督目的就是“服从服务”。教育督导的使命源于教育的价值实现,督学工作的成效显于服从教育改革有功、服务教育发展有绩,真正做到把握从属性,善为教育发展添砖加瓦;认清规律性,乐为教育改革排忧解难;体现时代性,能为教育和谐献计增彩。

教育督导的指导职能赋予督学“指导者”的使命。教育博大精深,导好不易;教育工作者博学多才,导优更难。督导,贵在因势利导。“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没有对教育督导改革大势的深刻洞悉、对教育督导发展大局的深谋远虑,“导”就难以做到领先一步、棋高一着。只有把握教育督导大势,才能明辨方向,应势而动;只有胸怀教育督导大局,才能高屋建瓴,因势而谋;只有着眼教育督导大事,才能把握关键,顺势而为。重在科学引导。“导”是一门科学。只有自觉遵循督导自身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才能避免“误导”,防止情况不明决心大、是非不清办法多、上下不通步子快。“导”是一门艺术。只有不断增强“导”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才能避免“偏导”,防止简单迎合、无病、不着边际。优在善当向导。善当“向导”的督学是善于走进教育工作者心灵的高手,是善于释认识之疑、解实践之难、破操作之困的能人,是善于引导教育发展、指导学校改革、辅导师生成长的巧匠。“向导”的本领在于善用法规导向、巧用规划导向、会用方法导向、妙用激励导向、精用制度导向。“向导”的本领源于对督导规律的深刻认识、对相关政策法规的深度把握、对教育教学本质的深层理解、对工作对象的深切关怀。当好“向导”切忌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切莫我打你动、我说你干,切戒板着面孔、指手画脚。

教育督导的评估职能赋予督学“评估者”的使命。教育评估与教育督导的有机结合使教育督导更加科学、更为民主、更富成效。督学作为“评估者”应正确把握督导评估主体从一元走向多元、督导评估目的从鉴定走向发展、督导评估方式从形成性评估走向形成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相融合、教育质量保障评估从合格评估走向合格评估与推优评估相结合的新趋势。全面确立以评估促建设、以评估促整改、以评估增效益的理念,坚持以发展性评估为导向,以过程性评估为主体,以进步性评估为常态,以诊断性评估为重点,以项目性评估为载体。兜底线,保证每个孩子有学上;保基本,让每一所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上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教育督导的反馈职能赋予督学“建言者”的使命。教育督导机构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参谋部,督学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领导的“建言者”。敢于建言是胆识和责任,善于建言是智慧和水平。“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督学大多源自基层,部分来自各业,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督学既是教育专家,又是管理学者;既有较深厚的理论修养,又具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既明白“上意”,又知晓“下情”。督学不仅是政府与学校联系的桥梁,也是教育与社会沟通的纽带,还是老师与家长对话的中介。督学既有处事超脱、虑事客观、议事公道的优势,又有“一条线,不断线”的信息渠道、“一盘棋,不散盘”的工作渠道、“一家亲,不设防”的交流渠道,依于一定的程序、原则、途径和方法对收集到的督导信息进行鉴别和筛选,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去繁留简,建出“信息量大、真实性强、可用性高”之言,献出“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之策,助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推进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以素质先行的危机感,推进江苏教育督导“再出发”

推进江苏教育督导“再出发”需要督学素质再提升。督学素质高,则督导水平就高;督学能力强,则督导效能就强;督学结构优,则督导业绩就优。因此,打造一支“高擎一帜”、保持定力,“高看一眼”、彰显魅力,“高人一筹”、展露能力的高素质督学队伍是当务之急。

“高擎一帜”,保持定力。“高擎一帜”就是高擎依法督导的旗帜,“为天地立心”,使督导工作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的要求相适应,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要求相符合,与遇事找法、办事依法、处事靠法的整体取向相协调。就是高擎民主督导的旗帜,“为生民立命”,使督导工作在“聚光灯”下为了群众、用好权力,在“放大镜”下依靠群众、履行职责,在“望远镜”下带领群众、创优争先。就是高擎科学督导的旗帜,“为万世开太平”,使督导工作突出全面性,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突出协调性,避免左支右绌、顾此失彼;突出可持续性,避免急功近利、竭泽而渔。“高擎一帜”根于“心有定力”。定力就是“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定力来自坚定不移的信心,坚不可摧的信念,坚守不渝的信仰。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定力,拨亮了中国革命的火炬。邓小平以“相信社会主义的人会一天一天地多起来”的定力,开辟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作为督学,保持定力就是自觉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觉走中国特色的督导之路、弘扬中国本色的督导精神、凝聚中国底色的督导力量,开创督导工作新局面。

“高看一眼”,彰显魅力。督导工作之所以“看似寻常最奇崛”、“不要人夸颜色好”、“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因为“成如容易却艰辛”、“道是无晴却有晴”、“为有源头活水来”。督学只有带着感情对督导工作 “高看一眼”,真心热爱督导事业,才能彰显“求真”魅力。真心热爱不是一时之爱、一己之爱,而是“惟知之深,故爱之切”之爱,这种爱视督导工作为辛勤耕耘的田园、倾情奉献的乐园、寄托精神的家园、提升境界的学园,要求自己务教育督导改革之实,求教育督导发展之真;务教育督导制度创新之实,求教育督导与时俱进之真。督学只有带着激情对督导工作“高看一眼”,真纯献身督导事业,才能彰显“崇善”魅力。激情是人生深蕴的宝藏,是让生命蓬勃的动力。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督导工作是督学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服务教育发展的舞台、争先领先率先的擂台、引领事业前进的塔台、书写美好人生的砚台。督学既要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清静之态,也要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泰然之心,还要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慧眼之识,更要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不懈之求,以“崇善”的魅力启迪人生、成就事业。督学只有带着豪情对督导工作“高看一眼”,真挚建树督导事业,才能彰显“臻美”魅力。带着豪情对督导工作“高看一眼”,就应“高处着眼”,正确把握教育督导呈现的阶段特征,理清“职能完善期”的思路,明确“事业拓展期”的重点,落实“队伍提升期”的举措;就应“高位发力”,戮力督政重点,作力督学难点,聚力制度切点,用力当前热点,善作善为,善为善成,让教育督导更具权威、更为人本、更加科学。

“高人一筹”,展露能力。从某种意义来说,督学是“领导的领导”、“老师的老师”。因此,督学应“先人一步”,“教育者先受教育”;应“高人一筹”,“善为人所不能为”。“世易时移,变法宜矣。”随着督导职能的扩大、体制的转变和要求的提高,督学面临着“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难免有“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之惑。督学作为“明者”就要“因时而变”,作为“知者”就要“随事而制”。提升能力既靠学习,更靠实践。在学习实践中,督学应践行政治家、教育家和实干家的要求,着力提高高瞻远瞩、见微知著的能力,严格执法、敢于担当的能力,深入基层、善于沟通的能力,引领指导、启迪智慧的能力,攻坚克难、破解难题的能力,学习研究、改革创新的能力,充分发挥其在回答“梁启超之问”“李约瑟难题”“延安窑洞对话”“钱学森之问”和破解“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西化分化陷阱”“塔西佗陷阱”中的作用。督学只有让“三严三实”成为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善于到一线中去“摸活鱼”、到师生中去“拜老师”、到学校中去“深呼吸”、到实践中去“找答案”,才能实现“生命的觉醒、自我的觉醒、灵魂的觉醒”,才能真正做到干事有能力、担当有激情、依法善作为。

教育督导是“永无终点的旅程”。推进江苏教育督导“再出发”,不能忘记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告诫:尽管“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但不能“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江苏教育督导的航船正迎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难得机遇,每一位新聘任督学均要牢记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意味深长的叮嘱:“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不改初心、不忘初衷,激发新状态、展现新作为,推动江苏教育督导行稳致远、再谱华章。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督学,江苏省副总督学,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本文系作者2015年8月12日在第七届江苏省督学及专家培训班上的讲话)

上一篇:发现“在一起”的成长力量 下一篇:提高教学质量 打造有品质的区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