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媒体探索古文意境

时间:2022-09-18 09:47:41

用现代媒体探索古文意境

在古文教学中,能否让学生感受文章意境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利用现代媒体探索古文意境呢?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古代的诗人、词人在其作品中所创造的情景、意境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透过这些画面,我们可以窥视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所体验和创造出来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细细品读,认真地体味,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都是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1.感知大意的初读。倘若学生还未知文中讲了什么,也没了解古文的特点,教师的问题就如炮弹发射般地向学生扫去,学生怎能初品文章的古文味?我看当时学生可能还在课堂的门外徘徊,意境是否稍入更是可想而知。

2.练习停顿的试读。无论是诗还是词都有格律,格律分为押韵、平仄和停顿。若这样训练读起来,便使诗词有回环之美,形成了一唱三咏的韵味,表现了情感的回旋往复,且使诗词成为一个完全的整体。

3.执果寻根、角色转换的悟读。扮演角色悟读,我们暂不说这样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在转换角色的诵读中,学生能够进入到人物内心深处,并想象出生动的言行来表达,与人物同喜同悲。这对故事情节,人物个性和主题的理解都有很大促进作用,并有利于想象力的培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比起通过讨论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这样的诵读似乎更生动,更能一举多得。

4.配以音画的诵读、品读。教师根据意境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音乐帮助学生理解,会收到很好效果。比如朗读李煜的《虞美人》时,配上哀婉感伤的音乐;李白的《将进酒》,拿来朗诵,则配上豪迈的乐曲;而《伯牙绝弦》在诵读时,就可配上《高山流水》来品赏。朗读,还可对应图画,正如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说,这对创设意境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说音画结合给古诗词教学酝酿情境提供了一个好的通道。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俗话说,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虽然在课堂上学生能知道诗词的意思,但都是硬邦邦的解释,而不是用生动的语言去描述,无法深入其中。教师应该在预习之前就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因为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初次接触文言文,所以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很有必要,我觉得方法有这些:

第一步,借助书中注释。学生在熟读文言文的基础上,可以借助书中注释来初步理解文言文大意。有了注释,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积累去补充或去想其他语句的意思。翻译虽然有些粗糙,但也能大致知道文中写了什么。

第二步,借助书中插图。《伯牙绝弦》中就有一幅插图,一人在弹琴,面对高山流水,神色若有所思;一人则好似仰空赞叹,俨然一副沉醉的神色。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就可以看出文中的故事情节。文言文后面只有几个注释,这对于理解全句或整篇文章的意思是非常难的,如果教师能正确指导学生观察图画,了解图画的意境,那么对于这篇文章的大意学生就能达到基本理解了。

第三步,通过电脑收集古诗词或人物的时代背景资料。学生通过刚才两种方法,只能说是了解了大意。如果想要更深一层地领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我们就需要去了解其间有关的背景。如《伯牙绝弦》中伯牙的背景是:一位宫廷乐手,每天对着一群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弹琴,他们只拿他的乐曲享乐,根本不会在乎你弹了什么?从中学生就可能知道他在遇到钟子期之前内心该是多么孤独寂寞,之后又是多么激动兴奋,所以在学习课文时也不难理解伯牙为何在钟子期死后破琴绝弦。

悄悄静思心潮翻,依依深情见笔端

在课堂上,特别是教授诗词、文言文的课堂上,如果给足学生潜心静思的时间,给足学生品味的空间,让学生掩卷凝神,一任思绪飞扬,就可以收到喧闹无法达到的效果。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也是学生真正自主阅读的表现。这样,学生心灵的闸门容易被教师叩开,此时的教学也将涌动着生命的灵性,师生的潜能也将如花绽放。

还是拿《伯牙绝琴》这堂课来说,教师播放《高山流水》这段乐曲,学生看着插图,让学生静心想象当时的情景,感悟知音的可贵。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心去写写这个故事,写完后讲给同学听、老师听,或课后讲给父母听,看看谁写的更能打动人。这样才真正把学生对文本的这种体验转化到笔下的那一段动人的故事,从而转化为他们自己的情感。

古诗文教学最重要的是能否让学生享受到古诗文的魅力,在走近、品味、融入的过程中得到升华。现代教育媒体激活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使学生从广阔的媒体世界中学会了实实在在的乃至抽象无形的知识,也领会了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文明,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作者:江西省吉安县实验小学)

上一篇:爱让顽石成金 下一篇:共享思考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