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体教学的“四步七环”模式

时间:2022-09-18 09:15:47

语文主体教学的“四步七环”模式

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奠基者,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为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不管在学校、家里,还是离开父母,走进社会,都能真正成为自觉学习的主人,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和归宿。笔者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论证归结出四个步骤七个环节的语文主体教学模式,简称“四步七环”模式,可供同行参考。

一、学生课前准备

1.导向预习。教师每上新课之前坚持抽出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种预习,教师规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的阅读量,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要理解、掌握一定数量的知识。当然,为避免个别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有必要发挥导向的作用,即引导学生有方向有目的地阅读、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更有针对性地抓住重点和突破难点。

2.疑难反馈。学生在教师导向自主预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疑难问题,此时,让学生把自己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和障碍进行圈点、画线并归纳填写到师生教学联系卡上,作为教师上课、辅导和答疑的依据。

3.学生自己写作业。学生将预习过程中学到的新知识或心得,自主自觉地以作业或卡片的形式记下来,以便于巩固和今后循环复习。

二、学生自测

自测,即教师在学生完成自主预习的基础上,通过练习、作业或测卷等形式考查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掌握到的新知识的程度。可以由教师命题,学生考测,也可以由学生互相命题,互相考测。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宜引导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认识到自己既是考生,同时又是监考员和评卷员。

1.学生自己监考自己。学生在做练习、作业或测卷时,不一定非要教师亲临坐镇督查不可,而是自己控制自己,不弄虚作假,单独完成,且自己把握好时间。

2.学生自己评改作业、练习或测卷。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答题完毕后,自己翻查资料、工具书或由教师公布参考答案,也可通过与其他同学讨论等形式找到答案评改自己的作业、练习或测卷。

三、建立师生教学联系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具有代表性,模糊的或答错的所占人数的比例较高,教师无法抽出那么多时间来进行一一辅导。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根据每次作业、练习、测卷的题型结构及自身的预习情况等,列表自制人手一份的简易的师生教学联系卡。联系卡是教与学互相促进的直接桥梁,反馈的信息准确、快速,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具体操作可依次分为以下两个环节。

1.划组分管,综合统计。一个班级人数较多,教师若将人手一份的师生教学联系卡悉数收上并进行综合统计,所耗的时间和精力一定不少。因此,为便于统计和教学,减轻教师负担,可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一个小组五六人为宜),由组长把本组的联系卡收集好并列表综合统计。显然,这种组统计远不比班级统计那么准确地反映出全班学生存在的问题,但它节省时间,提高了效率。

2.教师答疑、导学。教师上课时,任意抽出一份师生教学联系卡组综合统计表,对照作业、练习或测卷的题号,按统计人数从多到少的原则,依次解答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根据时间的多少,可解答全部,也可解答部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四、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通过教师的答疑、导学之后以分好的组为单位,相互沟通交流,进而有针对性地展开较深层次的讨论,尽可能发掘更多的新知识和疑点。对于有新颖和独特见解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并在全班推广,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大胆创新。

“四步七环”主体教学模式是一个有机有序的体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它在使教师精讲、学生精学、优化课堂的同时,充分地肯定和发挥了以学生为主体而自觉自主学习的作用,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四步七环”模式在施行的过程中,宜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特点:

1.自主性特点。让学生认为学习及发展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只有有了责任感,学习才会有激情,才会有动力。

2.开放性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留下足够广阔的想象、思维等学习发展的空间。

3.积累性特点。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最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4.综合性特点。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空间、时间内多角度多方面地掌握知识。

“四步七环”中,每一步每一环都需要教师从思想上、心理上对学生进行精心正确的引导,使之具有一定的认识而形成自觉性之后,各个步骤和环节才可能得以连贯顺利地施行,否则会导致教学的混乱而功亏一篑。

上一篇:管井降水在高地下水位粉细沙软弱地基中的应用 下一篇:施工管理中的施工进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