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思考

时间:2022-09-18 09:15:01

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思考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十二五”时期县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我们应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突出重点、扶持薄弱、注重内涵、提高质量、健全机制、强化督导的原则,促进义务教育在办学条件、师资、生源和办学质量等方面的相对均衡,努力实现区域教育协调发展。

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调配校际间硬件配置、改善薄弱校办学物质条件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资金优先安排位置偏远、生源较少、经费困难的农村中小学,适当向城市学校学生人数少的薄弱学校倾斜,缩小校际间办学条件的差距。

加强农村中小学的教学仪器设备以及图书硬件配置,满足教学需要。多渠道改善簿弱学校办学条件。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捐资助学,改善办学条件,为百姓教育公平需求创设适宜的环境。

二、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改革教师人事制度是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

改革教师管理体制,建立教育集团,统筹教师资源,实行城乡教师统一管理,优化教师结构,合理配置教师;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努力缩小城乡、学校之间的教师差距;维护教育的公正公平,促进我区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和谐发展。

多渠道大力吸收社会资金,赞助教育,高薪聘请有能力、高素质的教师组成教育人力资源库,可根据需要派往薄弱学校任教,也会缩小校际间差距。

实施“特岗计划”,公开招聘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应届和往届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周期为五年,原则上安排在农村初中,适当兼顾乡镇中心学校。

制定到农村学校任教优惠政策,提高农村学校职称岗位设置比例,对优秀的城市教师到农村有空岗学校任教的,实行跨校竞聘,高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三、促进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帮助教师内涵发展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手段

切实开展培训工作,构建一体化的教科研工作体系。将全区中小学划分为几片,形成校际联运,每片确定一个教研基地,由基地校引领组织其它各校的教研工作;组建教科研骨干教师队伍,精选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专长的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与学科教研员共同组成区教科研团队,并为每一学科配备一名兼职教研员,来共同协同全区教研工作;构建以教研员和兼职教研员为主,以骨干教师为中坚,以校、片、区交互活动为主,建构城乡一体、研培一体的纵向联动、横向互动,条块结合,立体交叉的教研工作新体系。通过学习形式提高教师农村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以此来缩小城乡教师教学水平的差距。

有计划地搭建交流平台。教研部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变学校”单独作战”为区域间“智慧共享”,除了教师校际间的日常交流也是实现师资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进修学校可以在区范围内搭建各校教师都参与的“同学科同年级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同学科教师网络教研平台”,“学校领导管理经验网络交流平台”,“教师培训网络平台”,区德育办可创建“班主任工作网络交流平台”等相应管理制度。

四、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严格按照《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审计署关于印发“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的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整顿招生秩序。制止区域内跨片招生行为,加强招生信息和学籍管理。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坚持依法办学,严格执行小学和初中“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保障生源的均衡分布。教育局对各中小学招生人数、范围、时间做出明确严格的规定。为做到教育公平的起点公平,全区禁止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级,不准出现超级大班,有效稳定了中、小型学校的生源,确保了中小学招生工作规范有序。中小学必须按学区就近免试入学,严格学籍管理,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相关政策,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杜绝抢、挖生源。

提高校际间教育教学质量,新课改势在必行。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教学均衡发展最根本的任务和最核心的特征,没有教育质量的均衡,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杜郎口中学的成功经验表明,优质的教育质量,不只是取决于高标准的校园配置和高素质的教师配置,更取决于学生能力的挖掘、释放,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实现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必须将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从“教师的教上”转变到“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来,新课改尤为重要。如果充分发挥区教育行政和教育科研部门的教育教学管理职能,制定我区的教学基本规范,并通过系列的培训、改革、督导、检查、评比等活动落实,就可以驾驶转变课堂模式,教育均衡发展指日可待。

严格规范中小学招生秩序,执行招生纪律,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保证;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责在当代,利在千秋!

上一篇: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思考 下一篇:实验在物理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