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理论在企业技术创新系统领域应用的研究综述

时间:2022-09-18 08:30:02

生态学理论在企业技术创新系统领域应用的研究综述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将科技摆在非常重要的位,加入WTO后更是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奖励力度,自主创新被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但是技术产业化程度始终没有明显提高。“产学研”脱节的创新体制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障碍。本文以技术创新为出发点,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生态学和技术创新的若干理论,总结了生态学理论在技术创新领域中的应用,并对各理论进行评析,提出从生态学角度研究企业技术创新问题。

关键词:技术创新 生态学 企业成长

一、引言

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不断进步使企业之间的竞争由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一个企业生态系统与另一个企业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各种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技术创新已不再是单个企业能够独立完成的,而是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相关企业组成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共同开发完成。因此,把生态系统理论引入企业技术创新研究之中,是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当代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圈内外研究现状

(一)企业成长理论

英・约翰霍普斯金大学教授Edith.T.Penrose于1959年出版了《企业成长理论》。奠定了企业成长理论研究的基础。她从内部成长的角度来分析企业,认为企业的成长就是企业规模的扩大。即“量”的成长过程。然而,随着理论的逐步发展,学者们逐步认识到企业成长不仅仅是在收入和利润等这样一些定量的财务指标上的增长,而且还包括市场营销、资源筹集、研究开发、控制协调等各种管理能力的增强,同时还广泛涉及知识产权、专有技术、商标商誉以及企业文化、信息资源、社会关系网络等“无形资产”的质的方面的提高。

(二)生态学理论

“生态系统”由英国生态学家A.G.Tansly(1945年)首先提出,它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一定的时间,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具有一定大小和结构的整体。其中各生物成长借助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形成具有自适应、自调节和自组织功能的复合体。

20世纪80年代企业生态理论得到发展。美国学者伊查克,爱迪思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企业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认为企业的成长和老化同生物体一样,主要通过灵活性与可控性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美国企业战略专家James.F.Moor用生态学的观点看待现代企业竞争问题时于1996年提出商业生态系统的新观念,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空间内由企业、消费者和市场及所处自然、社会和经济环境组成的整体系统。

(三)技术创新理论

按研究发展时期,技术创新大体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

1 理论诞生阶段。熊彼特1912年以德文出版的可看作是创新理论诞生的标志,在书中,首次提出了创新这一概念。并认为。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技术创新,才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2 基础研究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研究特点多以案例分析为主。索罗通过大量的数据和缜密的论证,从经典经济学模型人手。指出从长期角度看。正是技术创新而非规模经济或资本投入(积累)和劳动力的增长,才是经济增长的最根本的因素。3 理论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叶)。弗里曼建立了第一个系统的创新经济学理论体系(微观、宏观。包括国家创新系统)。技术扩散、技术模仿与推广以及技术创新过程研究也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专题研究与成果转化方面。威廉・埃伯纳西和詹姆斯・厄特巴克在1970年代中期提出了工业创新的动态模型。即A-U模型。4 系统研究阶段,从本世纪初生态系统理论发展成熟,运用到商业系统发展为创新生态系统,并成为企业家关注的焦点。我国学者赵玉林在《创新经济学》(2006)一书中。对技术创新系统的构成及系统特点进行描述,将其归纳为平衡与非平衡、封闭与开放相结合的自组织系统。

(四)生态学理论在技术创新领域中的应用

企业仿生学的观点认为: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系统是一个生命系统。因而以生态系统观点来看待企业的技术创新问题为我们认识事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应用生态学理论看待企业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我国吴彤(1994年)从生态学视角出发,在对技术生态学的两重含义进行考察研究后,将其定义为一种综合的技术生态学:以生态学的观点、方法综合考察技术活动过程、技术构成、技术体系内部相互关系。技术系统及其活动与人、外部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要把未来技术或已有的技术系统变成为既能按照技术发展规律最佳运行又能最适度地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综合需求(物质、文化和生态需求)的技术。北京工业大学教授黄鲁成(2003年)介绍了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的特点,提出了应用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的条件。研究了在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研究中运用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性,用比较法来说明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具有应用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的基础,并对如何应用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2 应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关系理论,建立创新系统中企业间生态关系战略

理论应用方面:陆玲(2001年)根据自然生物群落学的原理,通过分析企业群落的形态和机能特征、群落演替和生命周期等规律。证明了企业群落也是自然生物群落。从而提出了“企业群落学是研究企业群落形态结构和功能、群落内部、群落之间、群落与宏观经济系统以及群落与其他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关系的学科”这一新的概念,并提出企业健康的标准应该着眼于企业面对较为复杂多变甚至恶劣的环境的适应力,而不是单纯依赖环境条件来维持企业生命的“健康指标”。

实证应用方面:黄鲁成和张红彩应用生态学的种群理论与分析方法,通过应用种群logistic增长规律的数学模型及SPSS软件的回归分析,研究通讯设备制造业行业内技术创新种群量的变化规律。以及行业内不同技术创新种群之间的演化关系。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通讯设备制造业行业发展潜力大以及与通讯终端制造业之间存在协同进化关系的结论。

3 应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研究,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识别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中的风险因素

理论应用方面:李晓明(2006年)将企业外部环境定义为企业广义生存域和企业活动域两个层次。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构成的企业间接外部环境,通过以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为主体构成的企业生态位的直接外部环境共同作用影响企业,从而使企业外部环境表现出整体性与层次性的统一。

实证应用方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战略和管理学副教授罗恩・阿德纳(Ron Adner,2006)以风险评估角度出

发看待企业创新失败的案例,对企业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内部项目风险及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构成的依赖风险与整合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某个企业的创新成功并不一定能让它在市场上真正收获,原因在于整个创新生态系统并未运行起来,从而对风险的规避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进化进行说明,并制定了相应的创新生态系统战略与步骤。

三、结论与展望

目前,对于企业成长及技术创新领域中的研究,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企业的生命属性分析。主要把企业的各个系统和生命体的各个功能系统进行了对比模拟分析。归纳出企业的生态特性、企业生态系统概念与特征;其次是生态方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主要研究企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关系和稳定、演化及其与企业生态环境的关系,重点强调企业各个功能系统之间的相关性和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动态依存平衡特征:再次是生态系统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应用,主要用生态学的观点考察技术体系内部相互关系。我国学者李凯飞曾在文中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指出我国企业成长中质的成长水平不高。并对技术创新这一“瓶颈”提出了分析,但是缺少实证方面分析以及对企业所处行业和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Ron Adner对企业进行创新中能够遇到的风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但对风险的规避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演进还缺少理论分析。杨杜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中日百家企业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中国产业的成长主要是靠企业数量的增加而不是企业自身成长的结果,并提出技术――产品革新是中国企业成长的关键要素,但对技术如何影响企业成长方面缺少理论说明。

可见,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完善,用生态学方法研究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还有待解决。

一方面,从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个体生态角度来看。技术创新具有交替演化的过程,体现出自身的生命特性。因此,可以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对这一过程进行说明;从整体角度来看,生态系统多样性具有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以理论上来讲创新生态系统同样具备多样化的基础。但目前相关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因此可利用生命表技术和群落数量分类方法来记录、反应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中个体数量变动的内在规律,对其多样化特征进行说明。另一方面。从技术创新模型研究方面来看,对于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即A-U模型)的分析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系统内部。无法体现生态特性,因此,可从生态系统模型研究出发,对其过程模型进行扩展:对于模型应用方面,可将过程模型与生态模型法及统计方法相结合,得出较科学的结论。

上一篇:浅议自由贸易理论与实践的背离 下一篇:押金返还制度的理论基础、实践应用及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