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国防生在校军政训练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9-18 07:26:38

对提高国防生在校军政训练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摘 要:国防生培养工作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培养经验有限,没有成熟的做法可借鉴,而国防生培养是当代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我军强军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军队人才队伍的建设质量。因此,国家对国防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培养和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具体针对国防生军政训练教学在运行和质量提高上的一些问题,从中探索了一些增强军政训练针对性实效性的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国防生;军政训练;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18

贵州大学2011年实践教学改革项目。

教育部、解放局四总部刚颁发的《关于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国防生情况和推进工作创新发展意见》指出“国防生在校军政训练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与军队第一任职岗位需求不相适应是当前国防生培养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国防生在校军政训练主要是缺乏齐抓共管的机制,驻校选培办基本上是独自承训,现有的编制人员和师资力量难以满足高质量的军政训练需求;缺乏内容形式的创新,内容形式较单一,针对性不够强,吸引力缺乏,以致国防生训练动力不足;缺乏实践锻炼的磨炼,基本上是理论灌输多、实践锻炼少,国防生带兵组训能力和全面素质难以全面提升。为提高国防生在校军政训练教学质量,建议在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内容形式、增强实践锻炼三个环节下功夫,不断提高军政训练教学的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健全工作机制,营造军地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国防生在校军政训练教学离不开军地各级党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只有凝聚军地力量,形成强大合力,这项工作才更有生机活力。

一是要建立健全责任机制。驻校选培办挂靠的省军区(警备区)、签约高校应密切协作、主动作为,将国防生军政训练纳入省军区年度军事训练计划和高校教育教学计划,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贵州大学驻校选培办会同相关职能部门研究制定了《国防生在校军政训练实施细则》,明确训练的时间、内容、方法、标准和要求,细化分工和保障,扎实开展工作,保证了训练时间、内容、人员、效果的落实。

二是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贵州大学每年组织在校国防生开展一次基础体能和军事技能比武竞赛活动,并将竞赛成果与国防生毕业分配相挂钩,努力营造比、学、赶、超的好氛围,激发了国防生的训练动力。

三是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贵州大学积极发挥国防生培养的主体作用,大力提供教学、场地、设施保障,并适当给予经费补助。针对国防生培养的人力需求,重点加强师资队伍、辅导员队伍、军队驻校干部队伍建设,严把政治关、业务关和师德关,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条件,不断提高国防生军政训练水平。

二、创新内容形式,增强军政训练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创新国防生在校军政训练内容形式,应适应国防生的思想基础和知识水平,紧紧围绕部队人才需求,针对他们的素质结构和第一任职需要,做到“缺什么、补什么”。

一是要创新教学模式。探索实行国防生“3.5+0.5”在校培养模式,即国防生在校期间前3.5年完成普通本科专业和军队7门军政理论课学习,学校将军政理论课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并鼓励提前修完学分;后0.5年参加军队统一组织的到作战部队见习代职、入伍前强化训练和毕业综合拉练。尤其应整合军地优秀师资力量,聘请军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驻军部队领导为高校客座教授,定期为国防生讲授国防理论、介绍国际形势、教授军政理论课,激发国防生携笔从戎、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要创新训练模式。推行“1+3+3+6”的训练模式,即每周安排两次各0.5学时早操、两次各1.5学时晚自习、安排每周五下午3学时和每周末6学时进行集中训练,科学统筹专业学习和军政训练课程安排,整合零散训练时间,提高军政训练的效益。实行因材施教的训练模式,每月开展一次共同科目考核,区分优秀、合格、未达标三个层次进行针对性训练。对优秀的主要进行防暴、格斗、刺杀等特种科目技能训练,对合格的主要进行共同科目“四会”训练(会讲、会做、会教、会训);对未达标的主要进行5公里负重越野、10×400米跑、力量练习等基础补差训练,通过各层施压,科学组训,快速弥补短板。

三是要创新考评办法。由驻校选培办会同学校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国防生在校军政训练考评办法》,对国防生入学、学期、学年和毕业实行全程考核,并将军政训练成绩与综合素质排名、入党入团、评选优秀国防生和国防生标兵、以及毕业分配相挂钩,实行“末位分流”和“优生优分”制度,积极开展“比专业学习、比基础体能、比军事技能”竞赛活动,表彰先进,激励后进,激发学习成才动力。

三、增强实践锻炼,提高国防生第一任职能力

经常性实践锻炼不仅能使国防生在重大活动中积累经验,而且能提高综合素质,缩短国防生由青年学生向合格军人、合格军官转变的周期,为胜任第一任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要积极参与军地大项活动。以贵州大学为例,近5年来,相继成立了“国防生校园特勤分队”、“国防生服务全国少数民族九运会安保分队”,先后30余次在“全国大学生军用枪射击比赛”、“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贵州省国动委会”、“贵州大学体育运动会”、“贵州大学校庆”等军地大项活动、军事汇报演练中圆满完成了赋予的任务,军政素质明显增强。

二是要努力承担大学新生军训。近3年来,贵州大学国防生出色完成了本校近1万9千余名普通大学生军训任务,在组织军队优良传统教育、教唱军歌、整理内务、军事训练、军事汇报表演等活动中提高了组织管理和带兵组训能力,成为了贵州大学的优秀学生群体,赢得了军地领导和高校师生们的普遍赞誉。学校还与33名已毕业工作的国防生电话联系,证实他们中31名同学因为有承训大学新生经验,能快速适应部队环境、胜任基层任职,其余2名同学感到第一次接触基层带兵,比较吃力。

三是要定期开展野外驻训拉练。国防生在校军政训练应增加野外驻训、综合拉练和演习的实践锻炼内容,增加实枪实弹实爆训练,强化战斗精神培育,使国防生练就野战条件下走、打、吃、住、训的本领,增强“军味”和“兵味”。应探索成立国防生民兵应急骨干分队,积极参加省军区(警备区)民兵预备役部队野外组训、拉练和演习,同计划、同预算、同编组、同训练、同考评,建成拉得出、起作用的国防生拳头力量,提高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上一篇:浅议大学物理中的概念教学 下一篇:“留学经济”启示下高校国际通识课程开发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