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公开课:打破封闭的围墙教育

时间:2022-09-18 07:11:18

【前言】网络公开课:打破封闭的围墙教育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2 起源及发展 网络公开课起源于英国,作为英国远距离教学,该种教学方式可追溯至1969年英国成立的开放大学。随着数字电视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远距离教学模式的理念和实践也发生了重大变革。直至2001年,美国开展了一项名为“公开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

网络公开课:打破封闭的围墙教育

摘 要 网络公开课突破时空局限,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让学习者在分享知识的同时得以领略大师们的风采,从而促进全世界范围内教学资源的共享。足不出户上名校已不是梦想,最近几年,世界各大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在国内的一些高校逐渐流行起来。

关键词 网络公开课;教学模式;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8-0023-03

1 定义

网络公开课,是指耶鲁、哈佛、麻省理工等世界知名高校在网上提供课堂实录的录像,以飨全世界的求知者。网络公开课本着资源共享原则,利用网络无远近、交错相连的功能,在开放大学优质教学团队的主导下,通过网络虚拟空间来营造公开课程。世界知名大学的网络公开课程,可称是优质教育资源对个人自修的赠与。

2 起源及发展

网络公开课起源于英国,作为英国远距离教学,该种教学方式可追溯至1969年英国成立的开放大学。随着数字电视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远距离教学模式的理念和实践也发生了重大变革。直至2001年,美国开展了一项名为“公开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简称O.E.R)的运动,麻省理工学院率先实施该计划,将其学院的全部课程资源在网上公布于众,让遍布全球任何一个角落的任何网络使用者都可以免费使用。随后,耶鲁、牛津、剑桥、哈佛等世界各大名校也纷纷加入免费传播公开课资源的行列,于是人们能够很便捷地通过网络淘到世界名校的网络课程。现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与者成为网络公开课的践行者。

2006年,美国苹果公司开设了iTunes U(U代表University,大学)学习频道,把美国国内多所知名高校的公开课资料集中起来,这更像是开辟了一块新的知识天地。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iTunes U的课程下载量已经突破6亿次。

2011年4月,复旦大学与网易联手打造网络公开课,以共享优质学术资源。据称,此举创国内高校开设网络公开课程之先河。首场报告即为台湾著名历史学学者王汎森的系列讲座之一,题目是“执拗的低音”。据统计,复旦大学平均每年有2 000多场各类学术讲座,复旦筛选了5年来的大约500场优秀讲座的视频,期望以网络为突破口,与社会各界共同分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术文化资源,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国内的网络公开课程快速发展。

据媒体报道,目前国内网络公开课程的建设已提上日程,国内各大知名高校也都纷纷加入到建设网络公开课的队伍中来。浙江大学推出首家由国内高校自己建设的免费“网络课堂”,其中首推的3门公开课都属于人文学科,分别为《孔子与论语》《世界文学名著导读》《中国的公民社会建设》。西安交大也于建校115周年之际,正式对外网络公开课,内容主要以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和学术视频为主,数量过千,内容涵盖面广,涉及理学、法学、工学、历史学、医学、哲学、文学、教育学等8大学科。北大、清华等35所高校国内知名学府也启动了网络公开课程的建设,大约有100多个选题进入到2011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计划中。

据统计,目前网易的公开课中,一些热门课程点击率已达上百万,跟帖数上千的比比皆是。网易公开课共有10多个门类,而我国国内的“视频公开课”也涵盖了绝大多数的学科,发展势头良好。

3 网络公开课对高校的教育功用

3.1 提高英语水平

当下流行的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得以风靡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语言因素,因为其课堂教学视频中的外籍教师英语口语都是非常纯正的,这对于那些专门想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来提高自己英语水平的学习者来说是非常有效的途径。这也是很多观看国外网络公开课的人最初的目的,想借此机会锻炼自己的听说能力。后来,课程视频中加配了中文字幕,使得课程内容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

3.2 解除语言障碍,利用网络公开课更新学生的学习理念

现在网络上流行的热门网络公开课程多数都是基础类课程,如《幸福》《死亡》《公正》等,配上中文字幕后,这些课程的内容都是很容易理解的,基本上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知识框架。学习者往往会从中领略大师的讲课风采,并不知不觉地融入课程当中去,跟着讲授者的思路体会国外公开课程的课堂氛围,慢慢地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学习理念、认知水平乃至世界观、人生观都在不经意间发生变化。故此,利用学生对网络公开课的兴趣来更新学生的学习理念,会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3.3 辅助日常专业化知识的学习

日常教学与网络公开课相比,无论是授课方式还是教学资源,都存在很大的差异。针对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网络公开课程,如《聆听音乐》《金融市场》《罗马建筑》等,在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等方面对日常的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因此,利用诸如此类的网络公开课来辅助日常教学,势必会让教学活动生动而鲜活,使得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学,教师教得也更轻松。

3.4 借网络公开课之东风,一线教师不断完善自身

世界名校的网络公开课视频中,大师们那丰厚的知识底蕴、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鲜活典型的案例、别具一格的追问、积极的师生互动,再加上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鲜明的个性特点,都是国内高校一线教师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和一些讲授内容相对枯燥乏味、不受学生重视和欢迎的学科教师,更应该研究国外公开课程颇受欢迎的原因,取其精华,避其糟粕,为己所用,完善自身。

3.5 促进国内高校网络教育资源的迅猛发展

国内高校网络公开课的首创,复旦大学与网易联手打造的王汎森教授的系列讲座《执拗的低音》,开启了中国网络公开课的大门,此后,浙大、西安交大等国内知名学府也都纷纷在网上开放课程,但这些资源多数都是讲座的形式,没有将一些正式的课程视频公众于网络。面对来势凶猛的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我国必定要加快网络公开课程的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网络公开课的体系结构,为国内高校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教育资源。此外,国内的网络公开课要想在国际教育界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具备中国特色的课程体系。

4 网络公开课的发展趋势

4.1 课程内容多元化、多学科化

就目前国外网络公开课的课程种类而言,数量不少,涵盖了如科学、人文、艺术、经济、哲学等众多科目。但回过头来看,国内的网络公开课程内容大多是名校名家的各类学术讲座,虽然也涉及诸多领域,但是淘课族更希望有名校名师名课的教学视频,从而学习更多与自己专业或自己兴趣相关的学科知识。故此,就淘课市场的需求来看,课程内容多元化、多学科化是网络公开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4.2 审批规范化、精品化

由于国内网络公开课刚起步不久,还处于萌芽阶段,对于课程的一些要求还没有明确的标准,各大名校多是将人们关注度高或比较前沿热门的话题拿来公开于网络。随着网络公开课的需求不断增大,国家应及时出台相应政策来规范即将流行于网络的公开课程,并制定相关审批程序,从中遴选优秀的课程资源,为求知者所用。避免以次充好,扰乱公开课市场。这块知识的新领地应尽早规范化才是明智之举。

4.3 推广普及化、大众化

目前对网络公开课赋予极大热情的淘课族们多数为高校学生或都市白领,这些求知欲较强的人群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比较多,而且接受能力比较强,是时代的领跑者。但笔者认为,网络公开课不单是为某个特定的人群提供知识给养,而应在不断丰富自身资源的前提下,推广和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类人群。营造知识大家学、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5 网络公开课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

5.1 确保字幕组的翻译质量

网络公开课得以在国内流行,要归功于担当翻译工作的字幕组成员。最早担负起此项任务的美剧字幕组“人人影视”最初也是很不情愿地接受这个任务,因为与翻译美剧、电影相比,正规而严肃的公开课难度更大,对翻译内容的准确度要求极高,于是字幕组招纳了许多“专业组员”,其中多数是研究生,有的是专职教师专门组成了教程组来负责此项任务。此后,不断有以个人或团队形式自告奋勇参与翻译队伍,他们享乐其中,并不计任何金钱上的回报。虽说这是个良好的开端,但为了确保翻译质量,对字幕组成员的要求也必须有明确的标准,以免出现滥竽充数的情况,这便不利于公开课程的有效传播和可持续发展。

5.2 网络技术支持

目前提供网络公开课视频资源的几大门户网站(包括新浪、搜狐、网易、腾讯视频等)都设有网络公开课专区,供人们免费观看或下载课程内容。有一部分网络公开课的体验者看过几次课程后就不再观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网络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网速慢。观看者不能流畅地观看或下载课程内容,这样一来观看者的积极性被大大削弱,许多人都是乘兴而来,结果败兴而归,这是所不想见到的事情。

2)更新慢。网络平台上的课程内容是分节更新上传的,有的课程内容上传更新的速度比较慢,这往往会耽搁学习进度,从而淡化学习兴趣,故此要确保课程内容更新速度,跟实际课堂教学基本同步。

5.3 课程定位准确

找准网络公开课的定位,这也是网络公开课得以持续发展的保障之一。要想使更多的人认识公开课,观看公开课,喜欢公开课,必须要做到课程的定位首先要准,也就是开课的一方要了解到这门课为谁而开?为什么要开?授课对象有何特点?他们的需求是什么?等等。国外高校对此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但国内因为还处于萌芽阶段,似乎还没有找准定位,很多学校还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试想,如果教师连网络另一端的学习者是怎样一群人都不清楚,他们又怎么能结合学习者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教学?更谈不上启发教育、问题意识了。这似乎偏离了最初开设网络公开课的目标。

5.4 强化终身教育理念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终身教育制度是人类得以适应社会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人们在结束学校教育之后,不能停止学习的步伐,还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来武装自己,才能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知识这种东西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是永无止境的。所以对于那些已经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的人群来说,知识获取的渠道相对较少,网络公开课的开设对这类人群而言可以说是天大的好事,人们可以从中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来不断充实自己,甚至有很多人圆了多年的名牌大学梦。慢慢地,网络公开课从一个社会群体传播到另外一个社会群体,直至整个社会都加入到这个学习的大家庭中去并乐享其中,这样不但确保了网络公开课得以持续的发展,而且也实现了全民素质教育的目的。

6 结束语

知识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高校是生产知识的发源地,也是创新、传播、推广和应用知识的中心。对于中国而言,网络公开课这场“开放课程运动”不仅让国人与世界高水平教育有了亲密接触的机会,而且会让多年受传统教育观影响的国人对目前国内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的革新产生新的认识,它让学习爱好者们第一次体验到了不为学分,全凭兴趣的学习。而对国内的教育机构(主要是高校)来说,这场运动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又使其面临更大的挑战。未来,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和学者都将加入到这个世界性的学习群体中来,大家共同分享知识、交流思想,实现全人类的文化共赢。

参考文献

[1]MIT OpenCourseWare website. About the OpenCourseWareConsortium[DB/OL].ocw.mit.edu/about/ocw-consortium/.

[2]Journal of Interactive Media in Education. Researching open content in education[DB/OL].jime.

open.ac.uk/jime/issue/view/39.

[3]王龙.开放教育资源的社会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1(7):10-16.

[4]张华.足不出户上哈佛[J].国际人才交流,2011(1):33-35.

[5]王龙,周效凰.中国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模式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4):31-37.

[6]潘彩霞,徐有平.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的教学应用探索[J].软件导刊,2011(7):187-188.

[7]吴浩.逃课·淘课·蹭课:网络公开课风靡现象的反思与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11(9):85-88.

[8]王龙,等.新一轮教育改革和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四)[J].中国远程教育,2010(12):9-10.

[9]仇逸,俞菀.复旦推出网络公开课[N].中国青年报,2011-4-7(1).

[10]蔡明烨.网络公开课:求知新平台 受到年轻人热捧[N].人民日报,2011-1-21.

上一篇:寿命预测有指标 下一篇:视觉类教育装备效能指标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