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关节镜治疗后的康复护理

时间:2022-09-18 07:01:57

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关节镜治疗后的康复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后外侧结构联合损伤)关节镜治疗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6月, 我院采用关节镜下重建交叉韧带, 修复或重建侧副韧带和后外侧结构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21例。手术前后制定系统的康复护理计划并进行膝关节Lysholm评分,指导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结果 21 例术后均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其关节稳定程度及活动范围均恢复良好,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 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关节镜手术治疗配合正确的康复护理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关键词】 多韧带损伤;康复护理;关节镜检查

【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164-01

成功的膝关节多韧带重建对于重建关节稳定性,避免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恢复关节功能和运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然而韧带重建后的最终效果却不仅仅取决于精确成功的手术,术后合理的康复护理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需制定详细、切实可行的锻炼方法,以提高病人的依从性,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院对21例患者关节镜治疗术后采取系统的康复护理计划,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21例。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22―57岁,均为前后交叉韧带断裂。其中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10例;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6例;合并内、外侧副韧带和后外侧结构损伤5例。

1.2 治疗方法

21例患者均在椎管阻滞加强化麻醉关节镜下采用异体肌腱移植物联合双束、双骨隧道重建 ACL 、PCL同时修复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后外侧结构。

1.3 疗效判断

分别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2],判断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膝关节Lysholm评分总分为100分,95-100分为优秀,84-94分为良好,90分以上表示膝关节功能近似正常,疗效满意。

1.4 结果

跟踪随访12个月,21例手术患者均达临床治愈出院,无发现关节内感染病例,经术后系统的功能锻炼,术后半年均能完成日常生活,1年后可以参加各自工作,如体力劳动或体育活动。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示骨道愈合,膝关节功能无退变,无发现膝关节松弛或内固定物松脱现象,效果满意。21例术后随访12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达88±5,较术前34±7分明显提高 ( t=31.08

,P< 0. 05) 。

表1 术前与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

2 康复训练

2.1 心理支持

大部分患者由于惧怕疼痛而不愿早期功能锻炼;还有一部分患者因对锻炼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害怕早期锻炼会使重建的韧带松动或断裂而不敢活动[3]。文献报道[4],关节制动5~7天,就会出现肌腹缩短;超过3周,关节周围疏松结缔组织就会变为致密结缔组织,从而导致关节僵硬。护士应针对这些情况与患者和家属交流、沟通,让患者了解早期功能锻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树立信心并积极配合,达到康复的目的。

2.2 术后训练

术后训练分四期进行:早期(术后0-1周)是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泵锻炼、直腿抬高运动。初期(术后2-4周) 是CPM功能锻炼、继续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直腿抬高及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中期(5周-3个月) 是加强负重及平衡练习,后期(4-6个月)是恢复性体育运动。

2.2.1 早期(术后0-1周)目的:减轻疼痛,肿胀。

2.2.1.1 术后患肢采用棉垫加压弹性绷带包扎膝关节,外加卡盘式膝关节支具伸直位固定,可有效预防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内积血、积液。观察患肢末梢循环、温度、肤色,以防止由于包扎过紧而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膝下垫软枕抬高患肢30°为宜,避免屈膝过度。这种可使前交叉韧带处于张力最小状态,有利于韧带与骨隧道的愈合,(后交叉韧带损伤者术后患膝关节后方小腿近端垫软枕1-2周)要求患者在解除加压包扎前,除功能锻炼外,应用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完全伸直位。

2.2.1.2 患肢抬高,膝部予冰敷,时间1~2h,以减轻患处肿胀疼痛。手术当日麻醉消退后指导病人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每次持续5-10 s,每日锻炼200次,分4~5组完成。

2.2.1.3 踝泵锻炼:手术当日麻醉消退后指导病人最大限度、有节奏地伸屈踝关节,频率不宜过快,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2.1.4 术后第2天开始鼓励病人行直腿抬高运动(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需在支具保护下保持膝关节屈曲30°),练习股四头肌肌力。从被动到主动逐渐将腿抬高35°左右,不超过45°,在空中停留3~5s再缓缓放下,每2~3h练1次,每次5~10 min。

2.2.2 初期(术后2-4周)目的:加强活动度及肌力练习,提高关节控制能力及稳定性。

2.2.2.1 CPM:一周后开始进行CPM功能锻炼,每天2次,每次增加10°,以锻炼后不感到剧痛为宜,术后2周内大于90°。CPM锻炼后仍在支具固定下训练。

2.2.2.2 继续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直腿抬高及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强化肌力练习,并加强患膝活动度的训练,使膝关节主动屈曲达到90°以上,伸直无滞缺。

2.2.3 中期(5周-3个月)目的:负重及平衡练习,提高关节控制能力及稳定性,逐步改善步态。加强负重及平衡练习,术后6周内拄双拐下地活动,6周后健侧扶单拐2周,8周-3个月内行日常活动。

2.2.4 后期(4-6个月)目的:强化关节活动度、肌力及关节稳定。3个月之后可以游泳、慢跑、骑自行车练习,半年后可进行恢复性体育运动,避免“急转”“急停”动作,一年之后可以进行对抗性的体育锻炼。但要注意安全,避免外伤,防止关节再度损伤,抗阻力训练进度取决于患者的恢复状况,不可急进。有内侧副韧带损伤8周后要求达到关节活动度(0-135度),3个月至半年勿剧烈运动。配带支具固定患肢,可适当减少拄拐时间:双拐4周,单拐1周,3个月拆除支具。

2.3 康复护理的注意事项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应遵循个体化、尽早、安全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 运动强度应由小到大,运动时间由短到长, 动作的复杂性由易到难,休息时间和次数由多到少,重复次数由少到多,动作组合从简到繁。

3 小结

膝关节是人体关节中最复杂的关节, 关节内复杂的半月板与交叉韧带结构及关节外肌腱单元和韧带对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支撑及活动功能起了极其重要作用。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对康复护理的要求较高,正确、早期、有效、循序渐进地功能锻炼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目前,手术操作技术已日趋成熟,然而多韧带损伤治疗的最终临床效果不仅要依赖于成功的手术,更为重要的是要有术后合理、系统的康复护理。采用关节镜下重建交叉韧带, 修复或重建侧副韧带和后外侧结构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具有操作精细、对关节内环境影响小、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且通过界面螺钉固定,有助于早期锻炼[5]。术后早期肌力训练是维持、改善关节稳定,加强膝周肌力,最终恢复正常膝关节运动的关键措施。指导患者进行有计划、分阶段的功能锻炼,既保证了关节镜重建手术效果,又使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达到满意程度,满足了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1] 谷守滨, 郝晨光, 徐璐. 关节镜辅助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联合损伤的治疗[J]. 中国内镜杂志,2008,14(8):8.

[2]王亦璁.膝关节外科的基础和临床[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269.

[3]李萍,许宁.膝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术后72 例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07,13(8):60-61

[4]曾和香,贺美华.早期康复护理对膝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23(1):2-3

[5]王惠冰.膝关节副韧带及交叉韧带损伤术后的康复训练[J].中华护理杂志, 2006,41(3):220-221

上一篇:B超对胎儿脐带绕颈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探讨 下一篇: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护理的运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