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异形词教学策略例析

时间:2022-09-17 05:43:00

语文教材异形词教学策略例析

摘 要 异形词是指同一个词有各种不同的写法。学界目前对异形词的关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现代汉语异形词的整理和规范上。实际上,在古汉语文言教学方面,异形词的教学功能也是很强的。以人教版《孔雀东南飞》中的双音节词“严妆”“伶俜”“甸甸”“”“奄奄”为例,试采取异形词梳理和讲解的教学策略,重新为学生阐释这些词语,以期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异形词 《孔雀东南飞》 教学策略 人教版 语文教材

《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周有光序:“一个词有几种不同写法,词音和词义相同而词形不同,可以任意使用,不分轩轾,叫做异形词。”[1]根据周有光先生对“异形词”这一语言学名词的界定,可知异形词的核心内涵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语词特征是“词音和词义相同而词形不同”,语用特点是“可以任意使用,不分轩轾”。2002年3月31日,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试行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同年12月,由李行健主编的《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出版。经过近10年的对异形词的整理、搜集与研究,《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于2011年2月修订再版。学界目前对异形词进行关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现代汉语异形词的整理和规范上。实际上,在古汉语文言教学方面,我们认为异形词的教学功能也是很强的。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最早见于南朝梁徐陵《玉台新咏》第一卷,本题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2》(必修)收录此诗,教材在正文之下为该诗做了156条注释。其中有一条注释值得注意,“府吏见丁宁”下,教材注释道:“丁宁:嘱咐。也写做‘叮咛’。”[2]“丁宁”也写做“叮咛”,这种说法正是异形词的典型描述,可知教材此处应当是使用了异形词(“叮咛”)的办法为被释词(“丁宁”)做注的。《孔雀东南飞》全诗356句,共1780字,诗中保存了很多像“丁宁”(叮咛)这样的语词形态不甚稳定、语素替换相对自由的双音节词。以人教版《孔雀东南飞》中的双音节词“严妆”“伶俜”“甸甸”“”“奄奄”为例,试采取异形词梳理和讲解的教学策略,重新为学生阐释这些词语,以期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严妆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注释:盛妆,仔细地梳妆打扮。”[2]

句中“严妆”一词,人教版教材将其释作“盛妆,仔细地梳妆打扮”,是将“严”看作“妆”的修饰成分,不妥。据王云路、方一新研究,“严妆”一词当属并列复合词,“严”“妆”二者同义连用,皆当装饰、装扮讲[3]。中古汉语中,“严妆”是一个语素比较灵活和自由的并列复合词,语素替换主要集中体现在下字“妆”上。“严妆”可作“严”“妍”。南朝宋鲍照《代北风凉行》:“北风凉,雨雪,京洛女儿多严。”丁福林、丛玲玲校记:“严,张溥本、四库本、《玉台新咏》作妍。”丁福林、丛玲玲笺注:“严妆:《玉台新咏》卷一《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按,、妆字通。”[4]又可作“严装”。《魏志・武帝纪》:“主簿杨修便自严装。”《后汉书・清河孝王传》:“常夜分严装,衣冠待明。”还可作“严庄”。《经律异相》卷一八:“母命新妇严庄至赖咤所。”此外,“严妆”还有相应同素逆序的异形词“妆严”“庄严”等。下面来考察“严妆”的相关异形词。“严妆”或作“严”,“妆”“”二者同字异体,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异体字。“严妆”或作“妍”,“严”“妍”二者属于通假字的关系。“严妆”或作“严装”,“妆”“装”二字意义相关,传世文献中多混用不分。“严妆”或作“严庄”,“庄”“妆”二者属于通假字的关系。“严庄”作为“严妆”的异形词,与“严肃庄严”之缩“严庄”同形异词,所指不同。考察和梳理清楚“严妆”的相关异形词后,我们发现“严妆”“严”“严装”“严庄”中,语素发生替换的主要集中在下字,上接语素字“严”只有换作同音字“妍”的“妍”一例。结合相关异形词的分析,我们认为“严妆”一词属并列复合词,可以无疑,人教版教材可以酌情进行修订,避免释义含糊。

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及句中“严妆”的异形词,主要可以收到以下效果:首先,异形词下字造成的词形变化与异形词上字“严”的相对稳定,这种语词现象会改变学生对语素字“严”的传统看法,不会将它看作修饰成分,而会理解为“严”是与下字“妆”同义并列的成分,从而对同义并列结构的合成词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其次,在讨论“严妆”的异形词“严”“妍”“严庄”时,也加强了学生对文言“三字”中异体字和通假字的辨识能力。

二、伶俜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注释:伶俜,孤单的样子。”[2]

按:人教版教材将“伶俜”解释作“孤单的样子”,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下面我们主要从异形词的角度来梳理“伶俜”一词。从语词结构来看,“伶俜”属叠韵联绵词,语素“伶”只有形、音而没有义,合下语素字“俜”表示“孤单”义。“伶俜”或作“令俜”。晋王羲之《谢仁祖帖》:“仁祖家欲至芜湖。单弱令俜,何所成?”或作“nz”。宋陈与义《同左通老用陶潜还旧居韵》:“可怜nz影,残岁聊相依。”此外,还有同素逆序的异形词“俜伶”“zn”等。在语义“孤单”和语素“伶”“俜”的双重标记下,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与“俜伶”同属叠韵联绵词的“伶仃”。“伶仃”的常见异形词主要有“零丁”“伶丁”“仃伶”等,与这些词形相应的文献例证很多,此不赘举。除同素逆序的异形词外,同表“孤单”义的“伶俜”词群c“伶仃”词群皆为青韵叠韵,因此,此二组词群可视作音义同源。

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及句中“伶俜”的异形词以及与“伶俜”同源的“伶仃”词群,主要可以收到以下效果:首先,提及“伶俜”的异形词并举出相关例证,这项工作至少会重复双音节[línpīn]10次左右。“伶”字,学生习见,自不必多言,但对“俜”[pīn]的重复阐释和举例,会极大地加强学生对“俜”字现代汉语读音的识别和记忆,这对后期考察学生对该词读音的掌握情况是很有帮助的。此外,我们将学生不常见的“伶俜”与学生常见的“伶仃”放在一起进行讲解,可以使学生通过类比和联想来记忆“伶俜”的语义“孤单”。这样一番对“伶俜”一词的梳理和讲解,可以最大程度地加强学生对“伶俜”一词音和义的理解和记忆,而需要学生花点时间和力气的只有记忆“俜”字字形这一项工作。

三、甸甸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注释:隐隐、甸甸,都是模拟车声。”[2]

人教版教材将“隐隐”“甸甸”解释为“都是模拟车声”,基本没有问题。下面分别梳理“隐隐”和“甸甸”的异形词。“隐隐”当象声词讲,或作“ ”。《玉篇・车部》:“ ,车声。”《广雅・释训》:“ ,声也。”王念孙疏证:“ ,犹阗阗也。故车声、雷声、崩声、群行声皆谓之。”或作“殷殷”。西汉司马相如《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声像君之车音。”从语词结构来看,“隐隐”“ ”“殷殷”属叠音词,皆为影母隐韵上声字。“甸甸”当象声词讲,本当作“田田”。《礼记・问丧》:“妇人不宜袒,故发胸、击心、爵踊,殷殷田田,如坏墙然,悲哀痛疾之至也。”陈患说:“田田,击之声也。”或作“ ”。《文选・左思〈魏都赋〉》:“振旅 ,反溆朴啤!崩钌谱:“《仓颉篇》曰: ,众车声也。”或作“ ”。《篇海类编・器用类・车部》:“ , ,众车声。与 同。”象声词“田田”(“甸甸”)异形词众多,除以上词形外,还可写作“阗阗”“填填”“滇滇”“颠颠”“嗔嗔”等。从语词结构来看,“田田”(“甸甸”)词群下的异形词亦属叠音词,皆为定母先韵平声字,今读tián。当象声词讲的“甸甸”读作[tiántián],与“沉甸甸”之“甸甸”同形异词,人教版教材此条注释未对“甸”字注音,不妥。

我们语文教师在讲解《孔雀东南飞》的“隐隐何甸甸”时,如果有意提及“隐隐”“甸甸”的相关形词,至少会收到以下教学效果。首先,通过梳理“隐隐”的异形词,使学生了解到“隐隐”可以写作“ ”,

“ ”当象声词讲,字形上替换部首改从“车”,“ ”这一词形更容易使学生明白“隐隐”为何是“状车声”;通过梳理“甸甸”的异形词,使学生了解到“甸甸”当象声词讲,本来是写作“田田”的,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车声甸甸”的“甸甸”与“沉甸甸”的“甸甸”进行区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明白此处“甸甸”为何应读作[tiántián];“田田”“甸甸”到了后来因为专门“状车声”,因此又有了字形上从“车”的“ ”“ ”这样的写法。这样讲解,学生更容易明白文中“甸甸”是模拟车的声音而不是别的。其次,通过对“隐隐”“甸甸”的相关异形词进行梳理,学生会明白“隐隐”“甸甸”二者不仅可以状车声,还可以状鼓声、状雷声。“隐隐”“甸甸”二词是纯粹意义上的象声词,而“车声”“鼓声”“雷声”的共同特点主要就是声音非常宏大。教材在为“隐隐”“甸甸”进行注释时,不防就释作“形容车声很大”或者“车声宏大的样子”,这样释义不仅更合二词的语义特征,而且能够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得以进一步感受诗中夫妻离别时的愁绪。

四、

“日欲暝,愁思出门啼。注释:,昏暗。”[2]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注释:奄奄,暗沉沉的。”[2]

人教版教材此二处的注释基本没有问题。“”“奄奄”在诗中皆状昏暗貌,从语词角度来看,二者当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属于异形词的范畴;从古书用字的角度来看,“奄”表昏暗、阴沉义,后代多添加“日”旁写作“”,因此,“昏暗”义下的“奄”“”二字本身应当是古今字的关系。下面我们通过文献例证来梳理异形词“”“奄奄”。状昏暗貌者,其词形本当作“奄奄”。除文中例证外,又如南朝梁何逊《范广州宅联句》:“飨ρ唐穑奄奄残晖灭”。李伯齐校注:“奄奄,日落昏貌。”[6]或作“”。除文中例证外,又如《楚辞・刘向〈九叹・惜贤〉》:“孰契契而委栋兮,日而下n。”洪兴祖补注:“,音奄,日无光也。”或作“掩掩”。唐元稹《通州丁溪馆夜别李景信》诗之一:“月蒙蒙兮山掩掩,束束别魂眉敛敛。”或作“ff”。宋梅尧臣《张太素之幕》诗:“悠悠关戍遥,ff烟云属。”或作“淹淹”。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自从那云滚滚卯时初,直至日淹淹的申牌后。”梳理表“昏暗”义“奄奄”的异形词,我们发现“”“掩掩”“ff”“淹淹”皆从“奄”得声。运用文字学、训诂学的知识,结合传世字书、韵书、传注书等材料,可知凡是从“奄”得声的汉字,字义皆与“昏暗”“微弱”相关。“奄奄”一词,描写对象是“人气”时当“微弱”讲,如“奄奄一息”;而描写对象是“天气”时则当“昏暗”讲,二者词义互通,只是对象不通而已。

在课堂上有意对学生讲解“奄奄”“”异形词的关系并提及相关的其他异形词,至少会收到以下教学效果。首先,“奄奄”“”作为异形词出现在同一篇文章,这种现象会使学生对异形词的核心内涵(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和语用特点(可以任意使用,不分轩轾)有切实的把握。其次,如果学生掌握了“”是“奄奄”异形词之后,“”字的读音和“”的词义学生就可以直接类比记忆了。此外,在梳理完“奄奄”“”异形词后,凡字从“奄”得声者皆与“昏暗”“微弱”相关的这条语言规律,学生自然就会铭记于心,这对学生今后识别和理解与“奄”相关的字词是有积极作用的。

我们语文教师采取异形词梳理和讲解的教学策略,重新为学生阐释教材中的相关古文字词,其基本教学步骤为:首先,对相关词语进行基本释义;然后,直接告诉学生被释词对应的常见的典型的异形词;最后,将异形词之间的形音义进行简单梳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意回避“异形词”这一概念,不说“A的异形词有B、C等”,而是紧扣“异形词”的核心内涵“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建议说为“A,还可以写作B、C等”。前文所提的人教版注释中的“丁宁”条,就是很好的样例。

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讲解教材相关词语的异形词,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异形词之间的类比和联想来记忆教材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词语所处语段的文意,可以提高学生其他相关的语文能力(如文言“三字”: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可以调动学生自主查询相关文献材料的积极性,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学习古文的兴趣和热情。

参考文献

[1] 李行健.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2》(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 王云路,方一新[M].中古汉语语词例释[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4] 鲍照,著.鲍照集校注[M].丁福林,丛玲玲,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

[5] 王云路,方一新[M].中古汉语读本(修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6] 何逊.何逊集[M].李伯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

[作者:辛睿龙(1988-),男,山西临汾人,河北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上一篇:家长会不应该只是“汇报”会 下一篇:农村中小学教师组织支持感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