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提升语文课堂效率

时间:2022-09-17 01:49:49

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提升语文课堂效率

【摘 要】学生积极学习是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本文从培养学好语文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确立学习主体地位、延伸学习语文的范围四方面来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探索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引导;积极学习;课堂效率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课堂效率才会有保证,否则会出现教师在台上讲解得不遗余力,学生在台下听得昏昏欲睡的低效情形,那么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提升课堂效率呢?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关注以下四方面。

一、培养学生学好语文的意识

1.潜移默化,弘扬经典文化。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散发着她迷人的魅力,《三字经》的德育功能,《诗经》的委婉流畅、《大学》《孙子兵法》 的玄妙精深……我在教学中适时引入古典诗词名句、故事等,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学好语文的意识就潜移默化地植入学生心中。

2.谆谆教导,认识语文功用。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教学时我常说,语文没学好会影响人际交流、学科学习。理科题中有“之一”、“增加了”、“增加到”等限制性词语,有时题目文字阅读量大,如果理解不清,表述混乱,答案会大打折扣。学生对此也深有感触,学好语文的意识也愈强烈。

学生有了学好语文的意识,学习才会主动,我认为它是提升语文课堂效率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它为提升语文课堂效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那么该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呢?

1.充分备课,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教师备教材应讲究“精”、“准”、“透”“拓”,有效整合教材,教学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备学生要关注学情,教学目标和作业有层次性,使不同水平学生各有所获。备方法注重教法的科学性和学法的有效性。备课时恰当引入音频、电影等多媒体,使教学直观生动;设计多层次的提问,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备课时可抓住导入激趣,例如,《核舟记》的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各有一句话被刻在了一只核舟上,同学们知道是哪两句吗?”,紧接着又问“苏轼游赤壁的情景被生动记录在一只长不满一寸的核舟上,你们觉得雕刻者手艺如何啊?”导入既紧扣文本又激发学生钻研文本,实践下来也很有效果。总之,精心设计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才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效率。

2.尊重差异,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学生学习水平有差异,教师要尊重差异,激励学生。对水平弱的学生要求低一些,一有进步及时肯定;对水平强的学生要表扬其优点,并提进一步的要求。在我教过的2012届学生中,有个男生语文基础弱,多次考不及格,但是写作文很细腻,有一次我朗读他的文章,并让学生学习他的优点。当时他的眼神中既有感激又有一丝自信。此后他上课认真,课后多阅读,成绩不断进步,中考语文成绩将近优秀。如果我当初对他只有失望没有鼓励,结果有可能截然不同。可见尊重学生,多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学习会更积极主动。其他学生看在眼里,自然会你追我赶,学风好,学习兴趣就会浓厚。

3.正确引导,保护积极的学习热情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疑惑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尊重学生的感受,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学习《安恩和奶牛》一文时,学生质疑“安恩牵牛来交易市场而不卖牛,有戏弄买主之嫌”,我顺着他的疑问而提问:“是啊,来交易市场不卖牛,她到底是来干什么啊?请通读全文回答。”这位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终于找到答案。我再次提问:“文章结尾才道出原因,这样的原因你想到过吗?合情理吗?这样结尾有何效果?”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探究,学习热情被激发,教学自然有效。

作为一名教师,充分备课,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尊重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进步的感觉;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佩服你。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有学习兴趣,无疑为提升语文课堂效率提供了条件。

三、确立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以“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记笔记”为主,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思维得不到有效发展,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此教师要改变传统, 确立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1.布置预习任务,指导学生自主预习

预习任务大致包括以下内容:扫除文字障碍、了解文章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我的疑惑。预习是学生的自我学习体验,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学时有针对性,做到学生都知道的不讲,大部分学生知道的少讲,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有疑惑的难点,把课堂时间归还学生,让学生多读、多思、多讲、多练。

2.丰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可采取丰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进而投入学习。

例如,诗歌欣赏,可让学生在了解作者情感的基础上,采取小组朗读比赛的诗歌会形式,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作画,从画面情境中深入领悟情感,适当介绍写作背景等课外知识,引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对教师的崇敬。例如我在教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时,先让学生解题意,并学了白居易送给刘禹锡的诗,这样的知识补充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同时学生更佩服教师知识的丰富性,对语文学习也更投入。例如童话、戏剧教学,可让学生扮演课文角色朗读、表演。例如散文教学,可让学生赏析优美语句并仿写。例如议论文说明文教学可让学生为作者论点举例佐证、当堂写简短说明文。例如文言文教学,可让学生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熟读自译。例如作文教学,可让学生当堂作文、自批、互批、修改,升格。例如专题复习,可让学生归纳文体特点等知识点,教师精选相应习题,学生当堂练习巩固。

在这样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锻炼了“听、说、读、写”等能力、学会了学习方法,学生不再感到语文学习无从下手,学习定会积极投入,可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总之教师采取多样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堂效率的提升就有了保障。

四、延伸学生学习语文的范围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量达400万字以上。”因此,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局限于语文书,而且生活也是很好的阅读对象。语文教师要指导好学生课外阅读。

(1)开列阅读清单。每学期开始和结束时,为学生开列阅读清单。让阅读具体化,量化,并指导学生做好摘要。初中阶段的六部名著阅读我总会安排学生提前阅读,做好内容概述。我会采用好书推荐、佳文赏析等课前三分钟学生交流等形式检查反馈阅读情况。

(2)倡导社会实践。社会是一本无字的大书,教师可引导学生参加青少年基地实践、植树、社区服务、旅游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融入社会、体验生活。例如组织学生观看励志影片《隐形的翅膀》,我就让学生写观后感。通过这些方法引导学生阅读社会这本语文书,让语文融入生活。

延伸学生学习语文的范围,可以让学生扩大视野,丰富情感,提升素养,为课堂文本理解提供感悟基础,学生会体验到课外阅读带来的快乐,造成学生积极课内外阅读的良性循环,为课堂效率的提升拓宽途经。

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是一门艺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下,致力教学,不断探索,积极引导,为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效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韦善广.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中学).2012.(2):63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石浦中学)

上一篇:常温酸奶,究竟好不好? 下一篇:初中语文简约化教学有效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