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改革开放 显中华雄威

时间:2022-09-17 01:11:10

忆改革开放 显中华雄威

摘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这些成就让人自豪,令人振奋。今后我们将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改革开放决策的科学性,把这一伟大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关键词:改革开放;成就;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227-02

1978年12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确立了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大局,至今这个历程已走过了三十年。这三十年,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三十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三十年,是人民财富迅速积累的三十年,是引进来走出去的三十年,是人们思想大解放的三十年。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诞生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令全世界震惊并为之瞩目。

一、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有许多的成就与成功值得我们骄傲与自豪:香港、澳门回归,加入WTO,北京成功举办奥运,长江三峡以及青藏铁路通车、京沪高铁投入运营等不胜枚举。

1.国民经济快速增长。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但是经济发展步履维艰,1952年国内生产总值仅有679亿元人民币,1978年为3 624.1亿元,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和建设,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397983亿元,中国经济总量增长了11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三十年全球脱贫行动,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三十年的辉煌历程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2.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在世界所占份额为7.3%,人均GDP超过4 000美元。2010年国家外汇储备为28 473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2010年进出口总额为29 72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7%。而1978年仅为206.4亿美元,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进出口总额增长了100多倍。

3.重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解放初期,中国没有一种农产品产量达到世界第一,工业更弱。经过三十年的不懈努力,主要农产品中,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茶叶、水果等产品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甘蔗、大豆分别居第三和第四位。主要工业产品中钢、煤、水泥、化肥、棉布、糖产量位居第一位,发电量居第二位,原油产量居第六位,其他主要产品产量的位次也明显前移。

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的纯收入增长了6.7倍,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1.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10年的19 109元,增长了55.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5.8元提高到2010年的5 919元,提高了43.6倍。如剔除价格因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10.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1978年末的210亿元增加到2010年末的303 302亿元,收入水平的增高有效地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水平。

2.居民消费结构明显改善。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都在57%以上,农村居民则高于60%;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7%,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农村居民家庭为43.1%;私人汽车占有量3 534万辆,比2006年增长20.8%;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由2005年的190部提高到2009年的212.7部,农民家庭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由2005年的139部提高到2009年的212部。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由2005年的89.2台提高到2009年的97台,农民家庭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由2005年的36台提高到2009年的58台。

3.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逐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1986年末的8.8平方米扩大到2009年末的23平方米。到2009年2.9%的城镇居民家庭居住单栋住宅,33.1%的家庭居住二、三居室,住宅配套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1978年的8.1平方米扩大到29.7平方米,其中55.9%的农户人均居住面积大于25平方米;居住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住房中的农户占31.1%,居住在砖木结构住房中的农户占58.9%,90.6%的农户的住房拥有卫生设备。

4.扶贫工作成效明显。1978年全国绝对贫困人口约有2.5亿,政府始终把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作为首要任务,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为支撑,着力解决人口贫困问题。2010年全国贫困人口从五年前的6 431万减少到2 688万。联合国和国际有关组织认为,在消除贫困方面,中国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全人类取得的扶贫事业成就中,2/3的成就应归功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5.教育事业蓬勃发展。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人。而到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报名人数达到946万,录取新生达657万,实现了中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目前,中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66%,初中教育毛入学率98%,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5%。从2006年开始,在农村实行中小学免费教育,从2008年春季试点的基础上,从秋季开始城市中小学也实行免费教育。同时进一步落实好普通高校、中高级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提高资助标准。中国在确立义务教育制度二十二年后,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真正意义的中小学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具有划时代意义。

三、实践科学发展观

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是执政党治理国家、治理社会的根本理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是执政党科学执政的实践指南。“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等执政理念,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种场合的谈话中和各文件中高密度表述。政府开始持之以恒地加强和改进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生态环境保护等与人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工作,加大对农业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建立和完善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发展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坚决惩治党内腐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使人民得到了更多改革和发展的实惠。经济调整迈出新步伐,地区和产业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围绕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建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新政策体系,工农业产品总体上供给能力大幅提高,长期以来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煤、电、油、运等“瓶领”制约得到了明显缓解。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经济社会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同步发展。

四、继续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已经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在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起来,必须要坚持开放,基本要求就是锐意改革、着力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锐意改革,就是要赶上时代潮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规定和做法,坚决消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强大动力。着力发展,就是要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始终把人民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置,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和谐,就是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总结中国发展历程,我们得出了一个不可动摇的结论,这就是中国过去三十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中国将继续沿着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努力构建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格局。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尽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在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无论是规模还是复杂性,都是世界所罕见的。中国要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实现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必须持之以恒地艰苦奋斗。

参考文献:

[1]吴敬琏,厉以宁.解读改革开放三十年得失[J].今日中国论坛,2008,(2-3).

[2]赵凌云.三十年的中国经济变革[J].今日中国论坛,2008,(2-3).

[3]朱学勤.三十年改革开放[J].澳门月刊,2008,(2).

[4]张小山.“两会”改革之路这五年[J].中国改革,2008,(3).

[5]刘红.略论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3).

[6]国家统计局.中国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汇总[EB/OL].百度文库,.

上一篇:昆明市问责制度建设探微 下一篇: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