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问责制度建设探微

时间:2022-04-30 01:13:05

昆明市问责制度建设探微

摘要:“昆明问责”成为全国问责制度建设的“试验田”和“先行者”,有其成功做法。“昆明问责”:“问”出了好制度,“问”出了好风气,“问”出了好导向。

关键词:昆明市;问责制度建设;探微

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224-01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昆明市大力解放思想,着力制度创新,强力推进领导干部问责制。早在2005年4月昆明市委市政府就出台了全国首个《公务员行政不作为问责办法》;2008年3月首开先河出台了《昆明市领导干部问责办法》;2009年9月率先出台了《昆明市领导干部问责组织处理办法》,初步构建了行政问责制度体系。

问责重点:治理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中心工作推动不力;重点工作落实不力;重要项目实施不力;招商引资推进不力;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不力;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不力。旨在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执行力,实现行政成本最低最小化、行政作风最优最佳化、行政效能最高最大化。

全市问责工作动真格、见实效,2008年累计问责275人;2009累计问责682人;2010年累计问责694人。问责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三年多来,问责制度实施效果显著:“问”出了好制度,“问”出了好风气,“问”出了好导向。“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问责”已经内化为领导干部的普遍共识。昆明迅速成为“投资洼地”和“发展高地”,2008年引进外资6亿美元,市外资金530亿元;2009年引进外资7.28亿美元,市外资金706亿元;2010年引进外资10.02亿美元,市外资金950亿元。均占云南省的78%。

二、主要做法

1.制度合力问责。按“法治化规范、系统化治理、人性化处理”的原则配套构建行政问责制度体系。实行最严肃的服务承诺制、最严格的首问首办责任制、最严格的限时办结制、最严厉的问责制。“问责”为其他三项制度 “保驾护航”。形成了突出行政问责、以“四项制度”为核心的问责体系。

在问责实践中坚持一条基本原则:主要领导负主要责任,直接领导负直接责任,相关人员负连带责任。谁不负责任,就让谁承担责任,一直让其承担到负责任为止。通过处理不负责任的人,追究不负责任的人的责任,使所有的干部都负起责任来。

2.实施“阳光政务”。从改革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入手,大力推进“阳光政务”,对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进行“全面梳理”、“流程再造”、“依法规范”。2008年市级行政审批从506项精简至96项,2009年精简至86项,2008―2010年蝉联全国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的省会城市。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凡属应当公开的事项都向社会公开,不得在审批和执法过程中随意附加条件,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切实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便于问责。

3.明确岗位责任。严格目标管理,层层分解任务,逐级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量化和进度考核,把岗位职责和目标任务刚性化。建立自逼―倒逼机制,激活干部队伍的内驱力,有效治理庸官懒政。实行“四逼”,通过组织学习,把干部逼向书本;通过联系下派,把干部逼向基层;通过机构改革,把干部逼向社会;通过招商引资,把干部逼向市场。实行“工作成果倒逼法”,以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社会倒逼部门、下级倒逼上级、督察倒逼落实。通过由果溯因式的全过程层层倒逼,把上级、领导、职能部门置于整个监督链之中,形成上下级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执行环节与监督环节之间的有效互动和良性循环。

4.开展明察暗访。专门成立督察机构,聘请督察员,组成督察组,对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和工作作风进行明察暗访;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领域进行明察暗访;对窗口单位、公共服务部门进行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经有关部门核实后,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或通过媒体予以曝光,情节或后果严重的,按有关规定问责。

5.创新监督手段。全面建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强化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绩效评估、信息服务四大功能,促进政府有效实施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让公共权力接受社会全方位全过程实时化监督,便于问责。

上一篇:网络舆情对政府管理的影响及其应对机制研究 下一篇:忆改革开放 显中华雄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