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专机电教学内容的处理

时间:2022-09-17 12:52:04

浅谈中专机电教学内容的处理

【摘 要】筛选、补充、重组,是教师主动处理与教材关系的三种基本途径,它们构成了教学内容优化的三个方面。

【关键词】机电 教学 筛选 补充 重组 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2-0195-01

笔者从事职业教育机电专业教育九年时间,相同的教材用了九年,虽然其中也出现了些许变化,也仅仅局限于版次和出版时间的变化。教材陈旧,需要改革,这是广大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的共同心声,但是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几个专家学者的力量所能解决的。虽然无法一下子对教材进行改革,但是可以通过对现有教材的处理,使教材更适合现代机电专业的教学使用。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主要差别在于被教育对象之间差别大。职业教育的被教育者面向的就业岗位不同,将来所面对的必将是一线的生产操作。同时学习能力等与普通高中学生有较大的不同,而机电专业的学生更是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专业课程的教材对他们而言存在着很大的不适应性,因此在教材处理时应采取必要的变化,经多方研究考虑,可以归纳为筛选、补充、重组。

一 筛选:把握重点,弱化难点

1. 中专学生的知识层次

上中专往往是学生最后的选择。许多学生的知识结构甚至没有达到一般初中生的水平,对于陌生且枯燥的专业课教材更是无从适应。纵观各个学校机电专业的学生能有几人能真正上好专业理论课的,所学内容能有几人理解?教师有时也只能唱独角戏,学生也是没有兴趣,如此课堂学习根本就无实效性可言。

2.中职教材的基本状态

近几年,中专学校的教材已经有了较大的改革发展,新的教材也能够较全面地考虑到中等专业学校教育教学特点,但由于时间的仓促性及改革人力的局限,教材改革不可能面面俱到。教材中依然存在着内容偏难、学生无法接受消化的现象,并且知识陈旧,与现代加工生产脱节的现象严重。

3.中职专业教材的多样性

职业教育教材多种多样,这是与普通高中最大的不同,如机电专业专业课的教材就近20种。即使是普高的学生都存在偏科的现象,更何况职高学生,对于这么多的课程很难适应。因此,对于教材和课程内容,教学时就有必要进行筛选。

第一,整体性筛选。结合学生的实际对部分相对无用的内容进行删除就是进行筛选。去除过多、过难的内容,甚至是去除某些太深的课程。

第二,局部性筛选。在选择教材内容的时候,选择最基本的内容进行教学,从学生知识结构的实际情况出发,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

第三,暂时性筛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知识点进行时序上的重新安排。比如数控编程中的准备功能指令,很多教材上同时介绍,教学处理时,可以先介绍最常见的,其他的一些日后遇到具体问题时再学习介绍。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筛选,教学的重点会更加突出,教学难度会有所下降,使之更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要求,筛选要求教师关注的不仅是教材,更应关注学生的特点和行业的具体需求。

二 补充:回归生产所需要的体系

机械制造专业是培养机械行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学校的教学必须符合市场与生产接轨。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机电行业对专业行工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综合型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强。

而传统的机电教材课程存在严重问题,一是教材理论性强,教学内容抽象难懂;二是学科化特征明显,各门专业课之间的连接不紧密,或者是简单的重复;三是与实际工作生活或与企业实际生产结合不够紧密。

教学时,教师要做到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成鲜活的学生更易接受的教学内容,使之更加适应课堂。仅凭教材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这其中就要求教学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知识补充。在教学改革中,教师担当重要角色,应将知识和技能具体应用到生产情境中。比如在数控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具体操作时,可以考虑与一些企业合作加工,而并非将课本上的例题做了又做,因为这些内容可能一辈子都碰不到。同时,在实施这一方法时,教师要注意做到几点:一是难度降低,让学生能适应;二是将教学情境设置得相对有趣;三是注意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 重组:体现教师的特质与价值

重组需要教师有较高的业务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与创新力,根据培养对象的要求即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设计教学内容。

第一, 更多地关注学生需求。普通教学模式是按照实施与技能体系要求,较多考虑学生需要学习什么,较少考虑学生能够掌握什么,以及想掌握什么。似乎教学目的就是把所有学生都“加工”成“标准件”。而事实上,每个学生想要学习的重点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多关注学生的需求。

第二,更多关注地方经济性。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行业特点存在差异,因此企业需要什么,教师就应让学生学习什么。

第三,更注重教师的特点。所有的教材反映的是编写者的意图,而没有能反映施教者的意图,所以更多的时候还要考虑到一线教师的特点。

从职业教学实际需要看,教师重组教学内容应重点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考虑企业需要,即教师需研究企业。特别是当地企业需求的人才,并且与之有机地与相关课程结合起来。二是面向学生爱好。即教师充分地研究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兴趣重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想尽办法用学生感兴趣的“音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是考虑向教师自己的专长靠拢,将教师最擅长的内容教给学生。从企业角度看,企业也需要学生能够在某些方面体现出特别的优势。

生源的“低水平,高差异”,专业的多样化,以及培养目标的动态化,是职业教育相对不变的特征。课程与教材改革是一个方面,但其作用与意义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广大一线教师的主动性的发挥。

总之,筛选、补充、重组是教师主动处理与教材关系的三种基本途径,它们构成了教学内容优化的三个方面。筛选是基础,补充是关键,重组是教师特质与价值的根本体现。

上一篇:杜威教育思想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创新能力的... 下一篇: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