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整合理念下高师器乐创新人才培养探析

时间:2022-09-22 01:17:17

“3C”整合理念下高师器乐创新人才培养探析

摘要:在“3c整合理念下,我们对高师器乐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艺术实践的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高师器乐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高师器乐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3C”整合理念;高师器乐;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2)06-0092-04

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7年以“‘3C’整合理念下音乐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获批成为国家首批投入建设的“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开启了湖南高等音乐教育创新改革的新局面。“‘3C’由课程资源的‘课程’(Curriculum)、湖湘文化的‘文化’(Culture)、综合实践(实习)中‘综合’(Comprehensive)三词的首写字母推衍而成” [1 ]。我们在进行“3C”整合理念下音乐教育创新的多方实践时,器乐教学改革成为了重点方向之一。我们着重进行了高师器乐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手段和内容的创新以及器乐艺术实践改革,尝试寻找一种有别于传统高师器乐教学模式的培养器乐创新人才的新型方式 [2 ]。

一、高师器乐教学理念的创新

以往的高师器乐教学主要沿用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理念,过多重视演奏技能的培训,忽视音乐文化知识、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种忽视文化底蕴及自身特点的高师器乐教学理念已难适应当今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要求,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1. 文化特性

音乐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器乐音乐也属文化范畴。然而文化这一概念在以往“重技轻艺”“重技轻文”的器乐教学理念中并未得到重视。不可否认,重视演奏技巧在高师器乐教学中是前提,是基础。但过于关注技巧而忽视文化观念易使器乐教学理念走入误区。“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在《促进全球音乐教育信仰宣言》中指出:‘任何音乐教育体系都在接受由多种文化形成的音乐世界存在的事实,对其学习和理解应作为音乐教育的新的起点。’” [3 ]可见音乐教育除了技能培训之外,文化理解和表达的教育也十分重要。一首音乐作品除去外在表现形式它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含义,如冼星海创作的《民族解放交响曲》不只包括旋律、和声结构的安排,乐曲背后所蕴含的抗战文化和传统民族文化也同样震撼人心。因此,在教学理念中整合文化特性这一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质感,拓展思维表现空间,培养“乐师”型的音乐教育工作者,避免“乐匠”式的学生发展。

2. 时代特性

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高师器乐教学理念也必然要与时俱进。国际前沿化的教学内容、方法以及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音乐形式,需要我们引进和借鉴,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全球化视野的器乐专业人才。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促进了器乐音乐的发展。首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高档乐器逐步进入普通家庭,这些富有高科技含量、制作精密的乐器,使得器乐学习更加轻松、多元,更具自娱性;其次,音乐作为时代精神生活的一个层面,人们对器乐音乐的需求从音乐的内容到形式等方面都有更多更高的要求;同时信息技术的发达也拓宽了器乐音乐的表现领域,丰富了器乐音乐的表现形式。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原有的较为单一、陈旧的器乐教学理念也需要随着时代而进步。因此,我们应更多地研究以前被认为是“贵族”乐器而现在已进入普通家庭的这类乐器,如钢琴、小提琴、手风琴等的特点和教学规律;我们也要适应“多元化”、“民族化”的时代要求,研究民乐及一些稀有乐器的教学和发展规律。同时,运用现代技术挖掘和拓宽器乐表现手法,探索各种器乐演出形式等,促使学生在拥有扎实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拥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方式,毕竟他们就是明天的器乐教师。

3. 高师特性

高等师范院校是孕育教师的摇篮与基地,然而多年来由于较多沿用专业音乐院校教学模式,高师器乐教学理念与高师培养目标有一定差距。高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教师而不是培养专业演奏家,尽管如此,我们仍然需要注重一定的器乐演奏技能培养,但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伴奏、教学、乐队组织和编排、音乐活动组织与编排及文化认知和感悟等众多能力的培养 [4 ]。高等师范院校一般都有着各式各样独立的院系,这个庞大的综合学科资源,完全应该被高师器乐专业的学生用来学习和借鉴。我们应整合优势文化和优势课程、整合多种艺术的相关内容,牢记自己高师的身份,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创造力以及专业文化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学生提供宽泛的专业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让他们形成思考、运用、创新的能力和习惯,以适应将来瞬息万变的社会需求。

二、高师器乐课程教学的变革

目前普遍的高师器乐教学课程设置,一定意义上讲较为“单一化”、“陈旧化”,已影响到社会需求的器乐人才的培养。如何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复合型器乐人才,我们在创新器乐教学理念的同时,对器乐课程教学的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尝试。

1. 改革器乐教学形式与方法

在以往高师器乐教学课程模式中,器乐课多以一对一的形式出现,教学方法也多以老师“填鸭式”讲解教学为主,学生在一种被动状态下接受相关知识。我们在进行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尝试对这一模式进行了改革 [5 ]。

在整合综合性大学优势学科资源的情况下,我校音乐学院的器乐教学吸取了学校许多优秀学科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把器乐教学课程形式由单一的个别课拓展为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相结合的课程模式,既利用了个别课求精、求细的特点,又吸收了小组课相互对比、取长补短的特征,同时还利用了大课便于传播大信息量及共识性的教学内容的特长。对课堂教学的备课、上课环节及课后辅导等进行了规范和提升。在整合地域优势资源方面,我们吸取湖湘文化精髓,弘扬岳麓书院“自由民主”的学术风气,弘扬湖湘文化“中和之辩”的学术理念,改变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方法,强调师生互动,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6 ]。在整合相关姊妹学科优势资源方面,我们加强它们之间的相互切磋、借鉴,如美术、舞蹈等作品构思时的整体与局部关系的处理方式对于我们器乐教学很有帮助作用;文学艺术的“起承转合”结构思维,与我们器乐教学的段落、句子结构的处理直接相关等等。

在“3C”整合理念下,我们的器乐教学整合了校内外许多优秀文化资源,使学生的器乐学习更为自主、更具思考和表现的空间。我们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民主化的教学方式,鼓励课堂中提问与反提问、讨论与比较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意识。

2. 变革器乐教学内容

“3C”整合理念下的器乐教学内容变革,我们定位于基础知识与前沿化内容并举、全球概念与地域优势文化共存、技术技巧与文化底蕴并重的模式。

在完成高师器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我们大量引进了世界前沿的、湖湘文化的、姊妹学科的教学内容,开设了器乐独奏课、重奏课、合奏课等课程,以学生感兴趣的世界前沿、地域特色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器乐演奏技能、重奏合奏能力,并通过重奏合奏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声部均衡、音乐色彩、配器、协作及组织能力等。另外,我们还以课程和讲座的形式为学生开设了乐器法、器乐伴奏、器乐赏析、器乐发展史、器乐教学法等内容,这些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整合使学生获得了较为宽阔的专业视野,为学生营造了较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对他们专业能力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增强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国教育家雷默在“综合审美教育”的概念中指出:“每种艺术都可以借用其他艺术的要素,再与自己的领域同化,而许多艺术又可以借用非艺术的要素,艺术地加以运用,转化成表现素材。” [7 ]因此我们整合综合性大学优势学科资源和姊妹艺术学科优势资源,从众多具有悠久发展历史的文、理学科中吸取营养,从姊妹艺术学科中提取精华,丰富教学内容。我们经常聘请知名的文、理科教授来为音乐学院的学生进行专场讲座,让学生了解相关专家所属学科的知识内容,思考这些学科与音乐的交融之处。我们引进了美术色彩、画面概念、音乐传媒概念、MIDI音乐制作与演奏等内容,也聘请了许多相关艺术家来院讲学。这些教学内容的变革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展了他们的专业表现空间,同时也营造了创作和创新的良好环境。

我们还整合湖湘优势文化资源,在教学中融进了湘西土家族、苗族、侗族的原生态器乐音乐;融进了侗笛、唢呐、木叶、湘西溜子、大筒等民间器乐色彩;融进了韶乐、常德丝弦、瑶族花歌的民间音乐内容。我们还聘请了许多著名的民间艺术家来校为学生上课、讲座,这些措施让器乐专业的学生能面对面地接触湖湘民族文化,并与民间艺术家有直接的交流,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接受、领会这些优秀民族音乐文化,并使之与课堂中所学的其他地域文化和外民族文化进行比较、融合,激发他们对器乐音乐进行创新的欲望。

三、高师器乐艺术实践的拓展

艺术实践是高师器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教学成果的检验与展示,又是一种新的专业学习形式,对于器乐专业的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我校(湖南师范大学)在承担“3C”整合理念下国家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基地项目以来,在器乐教学实验和实践方面构建了“采、编、训、演、录”一体化的艺术实践教学形式,让学生投身于世界文明、中国文明、湖湘文化的大洋中,亲自采风、编录、训练,挖掘地域优势文化的宝贵资源 [8 ],结合现代MIDI音乐的制作手段,编排节目、参与演出,亲身体验器乐作品从原始素材到演出成果的全部过程,培养创作、创新能力。为配合这一艺术实践教学思路的实施,我们还为学生建立了多个实践平台:我们建有完整编制的西洋管弦乐团、民族管弦乐团、女子新民乐团、键盘音乐乐团等;我们定期举办器乐专业汇报或专场晚会;我们组织各种走进电视台、剧院、社区的演出;我们也每年定期组织三下乡活动小组,把音乐文化传递给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这样的思路和平台给我们器乐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提高提供了展现空间,切实地培养了他们的综合与创新能力。

在整合综合性大学优势学科资源的过程中,我们与数学和物理学院的联合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们的音乐理论认知有了质的飞跃,我们熟知十二平均律是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出来的;标准音的仪器振动频率为440Hz;小提琴、大提琴、二胡等弦乐器的音高及泛音规律也与物理有着密切联系等等。与计算机学院的联合艺术实践让学生感受到了电子器乐音乐的神奇与震撼;与历史学院和资环学院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领悟到了自己演奏作品的地域特征和历史风情。这些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给学生的专业学习带来了更加丰富的理性和感性的认识,这些元素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毫无疑问将是起推动作用的。

在整合地域优势资源的过程中,我们组织学生深入湖湘大地进行音乐采风,学生把采风收集的湖湘民间音乐素材整理创编成器乐作品,在学院、媒体、社区举办专场音乐会,获得了社会广泛认同;我们编排了由湖南花鼓戏的主要伴奏乐器——大筒为主的合奏节目,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文艺展演,获得了优异成绩;我们的交响乐团整合湖湘文化资源,编排了多首以民间音乐为主题的作品,演出获得成功;我们的民乐团排练了多部韶乐、常德丝弦等形式的湖湘民族器乐作品,2011年获得了湖南省专业民乐合奏比赛一等奖,并被选定为湖南省“高雅音乐进校园”活动的参演节目 [9 ]。这些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器乐学生在课堂和采风活动中获取的民间音乐素材得到展示。他们在整理和编排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包含了大量的创作活动,这对提高他们的创新兴趣和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整合姊妹艺术学科优势资源的艺术实践活动开展最多,有音乐会中的画展和画展中的音乐会,有到电影制片厂和电视台为影视作品配乐的演出,有与舞蹈结合的音乐舞蹈晚会等。我们在进行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还专门成立了音乐剧实践方向,集器乐、声乐、舞蹈、戏曲表演、MIDI制作、舞台美术于一体进行综合实验,每周开课2~4节,编排大量的剧目,举办专场演出,获得了广泛认同。整合这些与音乐学科密切相关的姊妹艺术学科优势资源,对学生器乐学习、表达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全球化的背景、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促使我们在器乐教学方面进行改革,“3C”整合理念的提出,给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平台。在高师器乐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中,我们运用“3C”整合理念,整合湖湘文化优势、综合性大学学科优势以及姊妹学科优势资源,以器乐学习为体,以湖湘文化中优秀的民族器乐艺术资源、优势的文理科知识及姊妹艺术学科知识为载,对高师器乐专业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专业培养,使之在接受传统的高师器乐教育的同时,专业知识面、技术技能层次、音乐表现空间获得较大的拓展,音乐创新能力获得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朱咏北.整合下的创新[J].人民音乐,2011,(2):23-24.

[2]高水红.被围困的教育: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社会阶层生态[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2):21-26.

[3]窦 伟.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开发[J].北方音乐,2010,(11):15-16.

[4]周艳琴.高校音乐教育应注重音乐与文化的结合[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1):12-13.

[5]高永新,林雪岩.浅谈从市场需求角度探索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4):6-8.

[6]蒋书同,古 夫.湖湘文化与湖南教育的交互关系探微[J].教育史研究,2007,(3):21-22.

[7]王 评.谈谈大学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5,(1):21-23.

[8]杨昌江.论课程改革中湖湘文化资源的开发[J].湖南教育,2007,(4):38-40.

[9]吴晓蓉.王培.从文化位育之道看贵州省民族文化进校园[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4):29-30.

上一篇:银发市场的服装消费需求浅析 下一篇:注意培养锻炼孩子的手指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