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探究

时间:2022-09-17 12:49:55

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探究

摘 要: 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是中小学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这里足见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

关键词: 美术; 观察力; 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7-0138-01

近几年,我们的国家非常重视美术教育,许多学校也取得了不少成果,然而在比较偏僻的农村,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不合理性,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培养、有碍于创造力、想象力和视觉记忆力的发展及中小学生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缺乏审美教育的现代意识,其结果仅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因素保持着美术的兴味,而大部分学生收效甚微,基本毫无效果。

高中美术教育新课改实际上是对这种教育思想的回归,这一点从倡导快乐教育,以及把美术鉴赏、设计、绘画、雕塑、电脑美术、摄影摄像、书法、篆刻和工艺都纳入大美术概念,就可见一斑。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呢?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做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从课堂做起,培养其兴趣。我以从教以来的农村美术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到以下教学方法觉得切实可行。

一、了解学生,培养兴趣

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型的教学内容。导入方法新鲜多变。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可以对范画或临摹对象进行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构图、造型,产生美的向住,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水到渠成,同时,还可以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而兴趣被激发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似难而易”,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最后,使学生感到:“噢,我也会”的心灵感应。

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鉴赏和发散思维的内容。“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其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适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罗恩菲德语),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习,而看是否有利于学生全面的素质发展,有利于创造力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完善。示范指导力求浅显易懂。课业的布置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展想象的空间。模仿的同时要求学生注意内心的感受,认真思考总结,一味模仿,很容易导致学生陷于僵死的思维状态,作业也呆板、乏味、缺少生机,阻碍创造意识的发展。

课堂练习要符合学生的领悟阶段性和不平衡性。他们在年龄、性格、修养、阅历、生活环境、作画能力等都有不同,学习过程中难免流露出不同问题,教学内容的设计,要针对这些实际问题做出调整,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成果,我们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使学生乘胜进步,老师在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激发绘画欲望,为下一次作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转变教学观念,合理开发校本教材

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美术参差不齐,我们的美术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简单的哄学生。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和想象的综合。我们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要求他们,培养能力和提高鉴赏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应研究教材找到学生的兴趣点,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沉淀和传承下来的民间文化形式,则为中国的美术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4000多年前,章丘龙山先民就能做出薄如蛋壳的黑陶杯。美术教育家张道一先生认为不管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还是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宗教美术,都是在民间美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或者吸收了民间艺术的营养,所以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的母型。农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地大物博,学生外出比较安全,在学习风景写生、泥塑课时,可结合时间、气候、环境,有组织、有纪律地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大自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画画、塑造。对周围的形、色进行辨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纯高心灵。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的利用农村的教学资源,开发因地、因时制宜的校本教材走出课堂、描绘自然、体验生活、开阔视野。民间艺术的“引进”特别是以我们陕西而言,民间手工艺方面,对我们来说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彩塑、剪纸等都刊印做为优秀的资源,这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对家乡做了了解,树立对家乡的认同感,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对其做了爱国主义教育。就我们学校周围来说,有着用之不竭的黄泥和麦秸,泥塑、麦秸编织等手工艺,学生可以就地取材,也可以从课堂走出来,在了解民间手工艺的魅力所在同时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鉴赏能力水平,达到美育的目的。

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课堂形式要做转变,要逐渐培养他们自主探究能力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逐渐把课堂上教师演员学生观众的模式转变为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的模式。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们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技能,在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一直扮演着单一的角色──知识的传授者,而新课标则要求“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即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知识要点。在当前新形势下,作为教师更应及时改变旧观念旧思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学习新知识新理念,给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学习自主探究知识的经验,引导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合作关系,让学生在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学习和指导。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我们面对的是21世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实施新课标,既是对我们的一场挑战,又是一次机遇。要培养出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我们就必须认真学习,转变观念,调整角色,探索经验,在美术课堂中引入丰富的生活世界,不断用新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充实自己,让自己时刻把握着最新的教学动态,从而能够适应教育形势的需要,充分贯彻新课标理念,使学习目标得到有机的整合,并让新课程改革产生无穷的动力和生命力,更加丰富、完善,为每位学生的发展而努力。

总之,只要我们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在美术教学中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师再以真诚的态度和热情对待学生,对学生的每一件作品、每一次尝试都怀着浓厚的兴趣和真诚的关注,特别注意在教学中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表现积极性,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在教学资源拓展走出去的情况下,教师本身也要走出去,让自己的视野更宽广,在新课改的要求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

上一篇:用爱心打开后进生的心灵之窗 下一篇:关于地理对称性问题的一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