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平庸:意念之美

时间:2022-09-17 12:04:27

拒绝平庸:意念之美

[摘要]数码摄影的出现,大大拓宽了数字艺术的创作的空间。在传统摄影里,那种拍摄者对拍摄主体和现场光线的颜色特征的心理“感觉”,在数码摄影里却以RGB和色温这两个数学方式进行了“精确”描述。但数码摄影仅仅是把颜色数码化了,而不是对艺术进行数码化,数码摄影不但不会有损摄影的艺术性,而是对摄影艺术的丰富和扩充。摄影摄的是一“瞬”之间,而作品所“存”的信息却需要精心加工。摄影作品与绘画作品最大的共同点在于视觉信息的获取。视觉所具有的主观性,必然影响到判别作品的视觉感受;而视觉经验的影响,对设计作品的整体性有了主观的选择,使人看到作品能够体察出摄影师情绪,作品就具有“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数码摄影 设计意念 观念构图

设计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融合。现代艺术在观念、语言、形式上的前卫被设计者运用到了设计领域。并改造成大众可以接受的形式。从而使设计的观念得到实在的体现。数码摄影的出现,使得数字化艺术设计大大拓宽了创作的空间。摄影数码化和摄影艺术的关系也是一个可供玩味的问题;在传统摄影里,那种拍摄者对拍摄主体和现场光线的颜色特征的心理“感觉”,在数码摄影里却以RGB和色温这两个数学方式进行了“精确”描述。因此。摄影好象从玩“感觉”变成了对现场的所有颜色和光线的数学函数的求解。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这物体颜色和光线特征这两方面的记录都只是对颜色的记录,与摄影作品的艺术表达没有直接关系,数码摄影仅仅是把颜色数码化了。而不是对艺术进行数码化,因此数码摄影不但不会有损摄影的艺术性,而是对摄影艺术的丰富和扩充。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产品形态除了作为设计品效用功能的载体外,还具有自己独立的审美价值。平面设计的艺术语言能够在有限的图形和线条里面达到完美的效果,其实是符号化特征的变形体现。从数码摄影到视觉艺术,其实是并行不悖的。Aristotle说“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近代则多定义为:“凡含有审美的价值的活动及其活动的产物。而能表现出创作者的思想及情感,并予接触者产生共感者,谓之艺术。”摄的是一“瞬”。“存”却要我们的加工。别人看到作品能够体察出作者情绪的图片,就具有“存”的艺术价值。在本文中,笔者以一幅国外摄影师的摄影作品为例,对设计意念和构图的关联进行探讨。并联系艺术家江衡的油画创作进行比较――美术中的油画和摄影最有相通性:追求光线的敏感变化和景物细节的描述。

摄影师Wilson Tsoi出生在韩国,从事体育摄影多年,主要为一些杂志拍摄韩国国内的足球K联赛以及美国华盛顿和西雅图当地的体育运动。“我是一名自由职业摄影师,经常在华盛顿和西雅图进行拍摄工作。经常使用各种相机完成我的图片。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在工作中一般使用尼康的D2X,平时外出时习惯携带相对较轻便的尼康D70S单反、佳能A80和G3来进行一些抓拍和光影创作。业余时间创作的作品主要提供给夏威夷一家当地杂志和一本名为《巴黎,这就是生活》(Paris,C'est Ia vie)的旅游刊物。”

作者是这样陈述作品意图的:一天早晨,原本想拍摄照片远处的巴黎圣母院,一阵小雨打破了拍摄计划,但无意间得到了这组图片。将相机放在一处水塘边。用一个欧元硬币作为支撑:为了防止震动。采用两秒自拍模式,手动曝光0.5秒。善于利用水面反射拍摄照片成为Wilson Tsoi最大的特色:这两张照片营造出暗蓝色的低调,却因为反射面使得呆滞的画面动态起来,利用这一点他在巴黎阴雨绵绵的早晨依然得到了富于戏剧性的照片,制造了意念的惊喜。

这一作品的完成,按照黑格尔美学观点。美是自感性到达理性;设计艺术的美感来自审美主体对它的直观把握和使用经验。摄影作品与绘画作品最大的共同点在于视觉信息的获取。视觉所具有的主观性。必然影响到判别作品的视觉感受;而视觉经验的影响,对设计作品的整体性有了主观的选择,往往遵循“整体一局部一整体”的原则,对整个构图画面的色彩、线条、构图、编排、节奏、运动等视觉信息,进行完整的、统合的心理组织过程,得出对作品的整体形象。而不是把它们其中的色彩、线条、构图等分开来感知的。视觉的整体性一方面取决于知觉对象本身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知觉主体的状态。如果知觉对象在时间上、空间上接近的话。就易于被视作整体。

在艺术家江衡的油画作品中。这种视觉的整体性与知觉主体,也就是作者自己的状态的纠缠。体现得尤为明显,如《美女》系列作品《美女・鱼》可以看到古典美的痕迹――鱼是中国古代比喻女性的特定符号,也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让它们游弋在一个性感妖冶的女郎周围,含蓄与张扬相映照,很好地烘托出两种不同时代对美女迥然有异的审美观。时代不同。现代的美女现象也有了新的观照和解构;一个个很Hi且有些作态的美女形象、充满着嘲讽的气息,在这些看似青春与美丽的诱惑的“美女”身上,感受到的是迷样现实后巨大的空虚,这空虚像一个深深的无向度的陷阱,诱惑人向天堂或地狱坠落,在所有有关快乐、刺激、新鲜的嬉玩之中,青春仅仅是一种可以去猎奇、炫耀和挥霍的本钱。享乐是我们全部的历史。显示出在物质消费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所特有的气质和精神特征。在多元化的都会世界中。一种由年轻女孩所代表的新都市情调正在被呈现出来。绘画和生活总有不可分割的血缘。只有深入观察生活构图,才能在生活情境中观察到生活和艺术的一种内在联系和时间的本质,来还原思想精神的乐园。有评论认为“对于在生活中痛苦着和幸福着的人。宽容和隐忍是一种多么温暖的情怀。”我则认为这客观反映了江衡的作品的深处关怀。

江衡创作的《满天星》系列是其对过去的总结。在他的创作说明中写道:“它有关于我童年对星星的美好记忆,天空的星星有着神一般的力量伴随着我的成长;我向往星星的那种神秘感,它象指明灯一样让我有了方向。长大以后,我到了城市生活,再也没有机会在家乡的池塘边安安静静地看天上的星星了,我只能偶尔站在城市的高楼上,看天上的星星和城市密集的灯火。从那以后,我再也分不清楚哪些是天上的星星哪些是城市的灯火。也许城市的耀眼灯火让我童年记忆的星星失去了往日的光芒,让星星褪色;它也让我淡化了孩提时对星星的记忆。如今,天上的星星给予我的是一个影子,一个记忆:我很留恋孩提时记忆的星星,于是,我只能借星星的影子,去重新记录我的心路历程”。上面所叙述的是关于《满天星》系列的创作说明。我认为,这是作者心灵深处埋藏已久的话。在这个时候说恰到好处。在形式上。运用了中国画的卷轴方式替换了油画的框架。

不难看出,一系列作品的诞生既有江衡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也有艺术创作的提炼过程。而如何在丰富的画面呈现活动的姿态。却能达到“画在画外”的境界。不能忽视的是。城市化也在改变着城市居民的气质和精神风貌,而城市的青年时尚文化也赋予了城市丛林以生命的灵性。所谓的“卡通一代”或者“新新人类”――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发展一起长大的一群人――是和传统艺术距离最远,和当代艺术最近的观众和热情的参与者。因此如何善于用视觉眼光,用视觉表达自我,正是江衡的作品和数码艺术设计最大的共通。在《新都市主义》展览中。我们能够解读出亚洲城市时尚文化的一种共性;这与现代、当代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得中国的都市青年和当代前卫艺术有着天然的联系。其次当代艺术的主要实践者也是都市青年,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任何时间差的问题。因此在创作道路上,《美女》系列,还是《满天星》系列,或多或少是另一种意义的回归。甚至我们在Wilson Tsoi的作品中也能读出多重文化知识的交汇。“文化亚洲”呼唤的是一种不断融入当下,作用于当下的活的历史感。亚洲当代艺术是将想象和建构“文化亚洲”作为一种重要方式,呈现出“艺术身份的地理现象”。使得不同的文化经验共生互动。

上一篇:行走于影视与文学之间 下一篇:女性主义视阈下的中国传统居住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