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预防医学教学改革

时间:2022-09-17 11:46:55

浅谈预防医学教学改革

预防医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内容通常包括环境卫生、工业卫生、食品卫生以及卫生统计学等,也有把流行病学和社会医学的内容纳入其中,其讲授的对象是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医学生。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预防医学各专业课的缩影。由于该学科与其他学科关系密切,本身又具有许多特点,且对培养新世纪医学人才起重要作用。因此,探讨这门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与其学科的衔接等问题都十分必要。

1 预防医学的特点

1.1 研究内容广泛:按大的方面分,预防医学的内容包括卫生统计学、环境与健康及流行病学三部分。卫生统计学又包括卫生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居民健康统计和卫生资源分布与卫生业务统计。卫生统计学本身就是把统计理论、方法应用于居民健康状况研究、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科研的一门应用学科,被广泛用于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卫生业务管理等各个领域。环境与健康所包含的内容则更广泛,它包括了生活环境中的空气、水、土壤与健康的关系,各种生产环境中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有害因素与健康的关系,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精神心理因素与健康的关系,它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人群。流行病学则侧重研究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预防疾病以及保健对策,是一种以人群为对象的方法学研究。

1.2研究方法独特:由于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人群,考虑的因素是人类生存空间的各种有害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因此预防医学研究总是从人群着眼而具体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工作。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关系,在研究时往往不可能对整个人群进行研究,而只能选择抽样人群或某个特殊人群,也需要动物实验、细胞培养等微观技术的配合,即研究方法需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

1.3 与其他学科关系十分密切:卫生统计中所用的技术与方法主要来自数理统计的理论:流行病学的方法则除与统计知识有关外,还涉及许多传染病、非传染病的知识;而预防医学中环境与健康这一部分则涉及大量的基础学科,如生理、生化、病理、物理、化学、遗传、诊断,涉及临床各学科,如内科、儿科、妇产科、精神神经科、放射科等知识。因此预防医学是以基础学科、临床学科以及一些边缘学科知识为基础,又与其相互渗透的一门学科。

2 对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设想

2.1 授课时机:由以上对预防医学特点的讨论中不难看出,预防医学的授课时机,最好是安排在学生将要完成临床课学习的阶段。由于教学计划安排上的差异,有些学校把预防医学视作基础课,有些学校则把预防医学的教学安排在所有临床课之后,作者认为这些都有失偏颇。如把预防医学安放在与基础课一起上,则学生因没有系统掌握临床知识,对预防医学的学习必然感到费劲,许多问题不易理解,这样势必影响学习效果。如把预防医学安排在临床课之后讲授,则会受到学生临床实习的冲击,在这个阶段学生难集中注意力投入预防医学的学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所以,预防医学授课适宜的时机应是插在临床课程中间。

2.2 教学方法:预防医学本身内容十分丰富,与其他学科关系密切,不是一门单纯靠死记硬背就能学好的课程,因此预防医学的教学方法也应作相应的改革。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注入式”教学方法用于预防医学的教学显然有较多的弊端。其主要缺点是学生的思维方法受到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而难得到发展。学习预防医学需从多方面综合理解,不是单靠书本上的知识就能学好的,必要时需参考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对这门课的教学应采用一些比较灵活的教学方法,并要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去阅读课外参考书。课堂上的讲授也应变“直灌式”为“启发式”或“简答式”,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思维从某些具体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等扩展到整个人体的综合变化及某个人群的变化;从考虑某个具体的病因扩展到各种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从考虑对某个病人的对策扩展到对环境的治理,对整个人群的保护和防治。总之,预防医学的教学要让学生从微观着手能跳到宏观分析,要使学生掌握研究健康的方法。预防医学的课堂实验不应局限于某个具体的实验方法的学习,或某个具体指标的计算方法,可考虑插入一些有一定深度的综合讨论题,并让学生结合课堂实验来验证一些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学到的就是一些活的知识,学生得到的能力的培养也不再仅限于处理一个病人,而是为整个人群的健康考虑问题,而这一点恰是当前临床医生需从观念上进行转变的关键。

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根据预防医学的特点,还应大量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如让学生观看一些典型的环境污染事件的录像,一些典型的生产环境污染状况的录像等,也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把有关现场资料背景放到课堂上来,让同学如临其境。这样既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又可提高教学效果,值得尝试。

2.3 转变观念,在医学教育中加强预防战略: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提出了在“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卫生战略,我国为响应这一号召正在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实现这一目标,除政府部门重视,全社会重视外,还需要有一支能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而奋斗的医疗卫生队伍。随着社会进步、科学发展,将来的时代是预防医学的时代,人们需要更多的是预防医学方面的知识,人们除希望不生病、少生病外,还希望心理健康和延长寿命。因此将来的社会是更多的需要预防医学的人才。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培养的医学人才中,绝大多数是临床医学人才,而现在向他们灌输预防医学知识基本上是靠预防医学的老师,在相当部分学校的领导、基础和临床课教师中,重临床轻预防的观念依然没有得到转变,认为预防医学不过是口头上说说重要而已,医生只要会治病就行了。这显然是不符合时展要求的,因为社会发展必然要求医疗卫生人员不仅能被动地去诊治疾病,更重要的是采取措施预防疾病。因此,观念必须转变。预防医学的知识不能单靠几个预防医学教师来讲授,而基础、临床学的老师首先也要懂得预防医学的知识,并结合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去,预防医学的知识要变独家讲授为大家讲授,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医疗卫生人才。

上海医科大学等院校多年来一直坚持这方面的实践探索,为非预防医学专业进行社会实践方面的训练,把学生带到示范县去接触基层,了解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真正需要,宣传预防为主和大卫生的观点,为提高基层群众的健康水平做大量工作,效果很显著。预防医学教研室也可开辟实习基地,把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带到区、县一级防疫站、妇幼保健院,让学生直接参与基层防病治病工作,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防病胜于治病的道理。只有先转变观念,才能在医学教育中加强预防战略,而这种观念的转变首先应从主管医疗卫生的领导、高等院校的领导做起。只有医学院校的全体老师都重视加强预防战略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医疗卫生人才。

上一篇:论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育中的应用 下一篇:面朝雪峰挥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