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

时间:2022-09-17 11:44:33

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

摘要:公路竣工进入运营期后,会受到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和自然因素的影像,尤其是交

通量和轴重超载的不断增加,还有部分筑路材料的性质衰变,以及设计、施工中留下的缺陷,导致公路的使用功能逐渐下降,难以适应交通量日益增长的需要。因此,为了保证车辆高速、舒适、安全行驶,公路养护成为不可缺少的经常性工作。

关键词:沥青路面;预防;养护

1.引言

对于沥青路面的一些病害,目前尚难做到“防患与未然”。对于沥青路面可能出现的的病害,应预先采取措施进行养护。根据路面的使用情况和自然条件,选用一些合适的材料对路面进行防护,经过及早、有效的防治,能延缓或避免发生路面一些病害。

2.预防性养护的意义

预防性养护是指公路结构尚未损坏或发生重大损坏时,采取的各种治理措施,包括日常养护与局部的、轻微的病害治理。比如清扫保洁、修补路面的轻微裂缝、泛油、沉陷、麻面、啃边等病害。目的是使路面表面使用功能保持在良好的状态,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确保行车安全与通畅,节省养护维修费用。因此预防性养护是一种费用――效益良好的养护措施。目前,预防性养护应用广泛,沿着材料、工艺和设备三个方向发展。

预防性养护是敷设在沥青路面上的一薄层养护层对养护层的要求为:首先是抵抗车轮磨耗;第二是养护材料抵抗外部塑性变形的能力;第三是密水性;最后是在环境因素影响下耐老化的能力。新的养护材料要求具有较强的粘弹性、粘附性和坚韧性。预防性养护将进一步向冷态施工方向发展。为了解决粘结剂与集料更好裹覆的问题,将细沙在乳化沥青喷洒前先行混合的新概念。

3.影响路面使用的因素

自然因素的影响。暴露在大气中的路面,直接经受着大气温度变化的影响。大气中的水和地面水的渗透以及地下水将影响路面。另外,影响路面的自然因素还包括气候、地震作用等。

行车荷载作用。路上行驶的汽车,不仅受各种阻力作用,还有行驶的车辆通过车轮将垂直压力传递给路面,车辆转向、启动、制动、变速以及克服各种行车阻力作用与路面的水平力,车辆行驶时在车轮的后方与路面之间形成暂时的真空而对路面产生的真空吸力,车辆行驶时自身震动及路面不平引起的车辆颠簸产生的震动而对路面作用的压力。

⑶其他方面的影响。筑路材料性质的衰变,设计施工中一流的某些缺陷也影响着路面的工作状态。为了保证路面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水平,保持路面的使用性能良好保证道路的使用寿命,必须采用适当的工程技术措施,经常进行预防性养护,及时修复损坏部分。

4.日常养护要求

为了保证高速公路正常运行,尽可能大的发挥作用,因此,日常养护非常重要。沥青路面的日常养护要满足一些基本要求:加强路况巡视,掌握面情况,保持路面平整、横坡适度、线形顺直、排水良好、路容整洁;加强巡逻检查,及时修补沥青路面的裂缝、坑槽,防止地表水深入基层,对已渗入基层的水应设置地下排水设施,加强路面排水设施的,加强路面排水设施的维修养护保持良好的排水功能;及时排除有损路面的各种因素,发现路面初期的病害,研究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及时对病害进行维修处理。保持路面的强度、耐久性,对路面承载能力不足或不适应交通要求的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补强,保证车辆高速、舒适、安全行驶。防止因路面损坏和养护操作污染沿线环境。

5.预防性季节养护

沥青路面对气温比较敏感,应根据各地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水和温度变化规律,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结合本地成功经验,针对季节性病害根源,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预防性、季节性保养和修理工作。

5.1春季养护

春季气温较暖,路基内的水分开始转移,是各种病害的多发季节。在养护工作中注意抓住时机,及时防止路面病害。施工质量差的路面,在气温升高时容易变软,油层不稳定,矿料经碾压松动,容易出现波浪、拥包等病害。路基含水量大的路段,随着解冻路基强度下降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容易出现裂缝病害;对于含水量达到饱和,稳定性差的路段经过车辆碾压会出现翻浆。春天融化季节路面出现网状裂缝后,要及时处理,否则会发展成坑槽。另外秋末冬初季节低温施工路段,随着温度的上升,容易出现泛油病害。因此做好沥青路面温缩裂缝和其他裂缝的灌、封修理并及时快速修补松散、翻浆和修补坑槽。

5.2夏季养护

夏季气温比较高,地面的水分蒸发较快,是沥青路面病害发展的阶段。养护中要充分理由夏季的自然条件及时消灭病害。沥青粘度差或沥青用量过多、矿料过细的沥青路面容易出现波浪、拥包、发软等病害。新铺的沥青路面在高温作用下容易出现泛油。基层含水量大、质量较差的路段,在行车作用下,路面发软容易产生车辙。夏季是养护工作施工有利的季节,应处理好沥青路面的病害,及时修补春季多雨季节、冬寒季节临时修补的破损处,恢复道路使用质量。

5.3秋季养护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降水较多。沥青路面修理必须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抓紧时间完成养护工作的计划项目,适时做好冬季病害的预防性养护修理。对容易积水的路面,如果有裂缝且基层不密实,容易出现坑槽。强度不够的路肩受雨水浸湿,在行车碾压下,容易产生啃边。

沥青路面要保持排水畅通,路面无积水。应该经常检查路面的排水情况,一般的选择在雨后1~2小时为宜。发现路面积水量大的部位,应研究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对于未破损但造成明显积水的行车道路面局部沉降部位,要及时清扫并予以平整;对于横坡不适造成的积水路段采取临时措施,尽量减少行车道部位的积水,并在以后的翻修工程中彻底解决。对于设置有路侧拦水带以及泄水槽的路段,如果是由于泄水槽或拦水带的位置不合适的造成路面积水,应及时调整。对于中央分隔带集水井、路侧拦水缘石、横向排水管及泄水槽等排水系统应经常清理疏通,发现损坏部位及时修复。在雨季到来之前对全部路面排水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和疏通,修复损坏部位,清除路肩和和边坡的高槽,确保雨季排水畅通,减轻水害损失。

5.4冬季养护

当路面上的压实、融化的雪水、没有及时排除的雨水可能形成冰冻层时,应及时采取防冻措施。气温低于0°C时在平面半径小于500米的匝道范围内,撒布盐、盐砂、盐水等材料防冻防滑。撒布的时间和频率与除雪作业同步。待雪停后,把残留在路面上的积雪与防冻防滑材料一并清除。在讲学过程中,路面积雪厚度超过一厘米时,即可开始清雪作业一般以铲雪为主,从路做侧向右侧一次进行。如果讲学量较大,难以在降雪过程中清除时,应在雪停后及时清除。

6.结语

为了使高速公路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路面病害的状况合成音,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进行科学合理地养护维修,提高路面的使用品质,延长使用寿命,是目前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道路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对路面病害的综合处治,是沥青路面维修技术的关键。实践表明,路面的维修难度很大技术含量也高,因此今后需要在养护维修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

上一篇:浅谈桥面施工质量控制 下一篇:浅谈水泥路面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