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未来最重要的力量

时间:2022-09-17 11:20:30

高技能人才:未来最重要的力量

陈宇

教授,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劳动经济、人力资源开发、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理论研究,参与国家有关政策设计和实施。代表著作《走向世界技能强国:陈宇人力资源开发论文集》

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从2003年人才工作会议开始,我国就确立了要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主来推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思想。2010年人才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更加凸显了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

【总量目标】

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到2015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400万人。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900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达到1000万人左右。

【背景链接】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到2009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突破1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2630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770万人。2008年,国家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范围,首批400名高技能人才获得了国务院政府特贴。

【需求分析】

地位凸显

“无论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来说,还是对个人成长、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来说,技不压身,未来最可靠的本领是技艺,未来最重要的力量是高技能人才”,陈宇指出在未来高技能人才地位和重要性会继续提升,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经济要转型,我们不能永远处在产业链的低端;社会要转型,不能让两极分化越来越大,高技能人才代表的是社会最广大劳动者的利益和职业希望。在这两种情况下,一方面,无论是长期忽视高技能人才的我们的行政体制、分配制度还是社会观念,无论是否愿意、是否主动,都会被发展的力量推动转型;另一方面,对高技能人才的诉求日益强烈,要求构成社会基础的技能劳动者,特别是高技能劳动者能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能力,提高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产业向高端发展的时候,担负起他们应有的企业里的职责和社会的职责。”

同时,新生代工人的觉醒也值得我们关注。他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地位和职业发展,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而这无疑有助于技能人才地位的提升,为高技能人才成长打造一个更宽广的平台。

要求凸显

何谓高技能人才?一是态度,具有优秀的从业精神,忠诚于自己的职业,有精益求精的价值观。二是能力,即知识技能等,包括创造性地解决实际生产中难题的能力、高效率工作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带队伍的能力等等。

随着产业升级换代,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和需求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陈宇介绍说,高技能人才又可分为三种类型: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

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指在企业生产加工一线中从事技术操作,具有较高技能水平,能够解决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主要分布在传统的加工、制造、服务等职业领域。知识技能型人才既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又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水平,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们随着新知识、新方法的出现而产生,主要分布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职业领域,如通讯、信息、金融、中介等。复合技能型人才掌握一种以上的技能,能够跨岗位跨行业进行复杂劳动,解决生产操作难题,例如新兴的创意和操作一体化的人才。

目前,产业发展的总趋势是第一、第二产业减员增效,第三产业增员增质,而知识经济的兴起则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 “人们越来越流向机器不能或不能完全取代的行业,新兴制造业、IT产业、服务业等会不断创造新的岗位,产生新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陈宇指出,在未来对于第一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会再有爆炸式的增长,从业者还面临着转型的问题,而第二、三类人才代表了未来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方向,人才需求量会持续扩大。

陈宇还建议,要想打造出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队伍,首先要壮大人才市场,放开对人的束缚、限制,建立宽松的适合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竞争环境,维护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其次人才培养方式必须改革,要从生产需要、工作实际出发,要简洁,直奔主题,不要搞花拳绣腿。

上一篇:刘泉:西北“豆腐王”的创业智慧 下一篇:职业因素与自杀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