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对中国民族器乐发展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9-17 08:37:28

浅谈新媒体对中国民族器乐发展的影响分析

摘 要:网络音乐文化在新媒体时代已经成为对当代艺术人文价值进行阐述的新的途径,极大地方便了现在多元文化的有效传播。中国民族器乐由于新媒体的发展又获得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然而在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过程中,新媒体的崛起不仅是一个机会,同时也是一次挑战,新媒体的崛起必然会极大地影响到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民族器乐;影响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090-01

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标签,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媒体是文化和传播的重要工具,对文化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不断的各种媒体形态就是所谓的新媒体,它是建立在网络技术以及数字技术基础之上的从而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式,比如触摸媒体、数字电影、数字电视、桌面视窗、网络以及移动电视等等。在现代社会生活当中,新媒体具有十分强大的生机以及活力。伴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以及不断发展,必然会极大地影响到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

一、民族器乐发展受到新媒体的积极影响

民族器乐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首先,新媒体的产生从而实现了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相对于传统媒介而言,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手段多样、传播者自由、不受国界限制以及信息量大的特点。乐曲在新媒体下可以被无限的复制、传送、欣赏以及下载,无限重复性是新媒体的独特之处,是其他的任何音乐传播形式所不具备的。新媒体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平台,从而大大有利于我国民族器乐的传播与承载,与此同时,还有效的促进了我国民族器乐的传播立体化。

其次,音乐创作实践行为的三个基本环节在新媒体的应用下从而变得更的更具有个性和自由作为一种自由间创作品,新媒体具有极大地自由度,在对艺术语言进行创作和探索的过程中,各个创作者可以对自己的艺术激情予以尽情释放。在进行音乐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不用对组织以及个人的肯定和喜好予以考虑,同时也不会受到人为导向以及人为干扰,而创作的最大动力就是自身的感受,所以可以最大限度的释放个性化的思想以及观念,从而将具有特色的原创作品创作出来。所以我国民族器乐在具有包容性以及开放性的新媒体下逐渐的将传统的束缚挣脱了,从而在新媒体的环境中将新的生存空间找到了。

二、民族器乐发展在新媒体时代受到的消极影响

民族器乐在媒体时代具有相对缓慢的发展速度,虽然在互联网空间上存在着中国古筝网等民族器乐网站,然而相对于流行音乐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民族器乐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新媒体时代小的范围之内对民族器乐予以关注,没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到普通大众。目前,流行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大多数人的欣赏目标。在这种背景下新媒体对于古典音乐以及民族器乐的内容传播较少。而且在对民族器乐进行传播的过程中,新媒体时代更多的是对其中视听艺术的传播,而大众不会因为纯粹的视听艺术的影响而对民族器乐予以接受,而这样反而使大众对民族器乐的兴趣削弱了,从而不利于民族器乐的长远发展。

从消极层面的角度来看,我国民族器乐的民族性被新媒体淡化了,同时,我国民族器乐的意义深度也被新媒体时代削弱了。超乎寻常的自由在新媒体时代同时也将浅薄化以及随意化的弊病带来了。这是由于作为一个以“个体”为中心的文化系统,新媒体文化当中出现了凌越一切的个体价值观,再加上,传统的语言文字规范由于新媒体的介入而受到了冲击,所以我国民族器乐中的记谱的准确性以及规范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的与接收在新媒体时代已经成为了一种具有自发性的行为,这就是说,信息的在新媒体时代没有较大的约束,具有相对较大的自由。比如网络视频作为新媒体形式之一,大家运用的较多。由于在网上任何人都可以进行网上演奏视频的,再加上没有门槛的限制,直接导致了网上民族器乐视频的质量出现了参差不起的现象。很多民族器乐的演奏视频只具有相当一般的水平,从而无法生动准确的诠释乐曲的内涵与主题,将民族乐曲的音乐形象破坏掉了。与此同时,网络等新媒体形式中还存在着一些音像资料,这些音像资料在录制的时候缺乏专业技术以及专业设备,这样就会使大众的视线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而将民族器乐的音乐美感破坏了,不利于民族其余的普及,使民族器乐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三、结语

任何事物包括新媒体的出现都会带有两面性的特征。然而其中的矛盾并非是不可调和,中国民族器乐面对着新媒体文化的挑战和冲击,必须要采取积极的策略和方式予以应对,从而不断地实现自身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莫长影.浅谈媒体对中民族器乐发展影响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9):212.

[2]聂.新媒体对中国民族器乐发展的影响的现状及其思考[J].大众文艺,2010,8 :234~235.

[3]陈志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的思考[J].高等教育,2013,(5):179~181.

上一篇:董其昌绘画的秩序化静态空间研究 下一篇:浅谈当代电影美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