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分析

时间:2022-09-17 08:11:23

中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分析

摘 要:公平、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证券市场的使用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依赖于证券价格的信息含量或市场的定价效率,依赖于证券发行人的信息披露质量。中国资本市场经过十八年的发展与积极建设,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体制,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披露制度进行比较,借以对完善中国信息披露制度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有效性分析;制度完善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9-0068-02

一、信息披露制度的概念及中国证卷市场信息披露的现状

证券信息披露制度,又称公开制度或公示制度,是指上市公司在证券的发行、上市与流通等一系列环节中,为维护公司股东或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依照法律、证券监管机构或证券交易所的规定,以真实、准确、完整及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开与其证券有关的财务和相关信息而形成的一整套行为惯例和活动准则。

深圳证券交易所从2001年开始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制定了评价标准,跟踪上市公司全年的信息披露行为,对其信息透明度做出全面评价。其关键的信息披露质量特征包括披露的合规性、真实性、及时性、可比性(一贯性)等,评价结果分为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

二、中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存在问题

1.信息披露内容不准确,甚至是虚假陈述。虚假的信息披露将造成市场秩序的无效和市场功能的丧失,这是国内外证券市场用巨大的损失多次证实的教训。表1列出了自1995—2007年由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财政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查处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违规情况分布。

从表1列示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分布情况可以发现,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性陈述”被查处的平均数量占所有被查处违规数的24.21%。更多实证研究表明,获取利润对于上市公司在发行新股、配股、保牌和避免特别处理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中国上市公司在IPO、再融资和避免摘牌或特别处理过程中广泛存在着围绕利润的虚假信息披露行为。

2.信息披露不完整,故意遗漏。信息披露不完整主要表现在:一是不能充分的披露关联企业间的交易信息;二是不能充分揭示企业财务指标;三是不能充分披露资金投资去向及利润构成的信息;四是不能充分披露一些重要事项的;五是信息的选择性披露现象非常普遍。

3.披露信息不及时,经常滞后。从上页表1中不难看出,自1995—200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财政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查处并公布的上市公司431次违规行为中,“未及时公布公司重大事项”就占51.48%,为全部被查处违规行为的半数。由此可见,隐瞒公司重要信息(如巨额担保、重大诉讼、关联交易等),不及时向投资者披露公司重大事项,已成为中国上市公司主要的违规信息披露类型。

4.信息披露不严肃,程序不妥当。尽管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定了不少的规定,但一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随意性仍很强,对于信息的披露仍然不分场合、方式和时间。这样,既不利于投资者公平享有上市公司有关信息的权利,也不利于提醒投资者注意公司的新变化。

5.信息披露不主动,避实就虚。不少上市公司把信息披露看成是一种额外负担,而不是把它看成是一种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股东应该获得的权利,因而往往不是主动地去披露有关信息。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上市公司在其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多的不愿让公众知道的负面信息,从而对信息披露产生一种害怕和回避的心理。

三、健全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议

1.建立和完善证券市场监管的组织体系。目前中国已建立了一套证券监管组织框架体系,证券交易所与其他证券监管部门已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有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法律和法规,构成了一套规范性文件。但实际中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公平、不充分、不及时的现象仍然屡有发生。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加大监管与执法力度,加紧制定和健全以《证券法》为主体的相关法律体系,切实做到各项法律法规之间的相互协调彼此衔接,并使其具备更强的可操作性。

2.强化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原则,倡导提高信息透明度。信息披露的透明应该从三个方面理解:首先,相关财务信息的编制应当使用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这样更有利于投资者对各个企业的状况进行比较;其次,应当制定行业标准,使投资者能够依据一致的财务信息对行业内企业进行对比;最后,应当披露公司的特定信息,即信息披露不只局限于历史财务信息,还应增加市场环境、企业战略以及企业高层主管的薪金等内容。

3.建立外部约束机制和内部约束机制。外部约束机制的建立:为了制止和防范信息失真,应当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增强会计监督的权威性与全面性,加强对会计准则执行情况的监督。同时做到约束企业会计行为,增强信息的客观性、公开性与可验证性。政府对市场信息进行适度管理,通过政府财税部门、审计机构加强监督与防范,运用行政手段强化企业的外部监督。内部约束机制的建立:将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完善,严格规范会计核算的程序,使财务收支、财产物资的制度更加健全,为真实会计信息的提供奠定了良好的会计基础。加强企业约束机制,坚决抵制管理者违反财务规定的行为。

4.降低公众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成本,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中国公众投资者主要以中小散户为主,由于仅具备较弱的信息处理能力,他们属于信息弱势群体。因此,公众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成本降低更有利于信息反映到价格中去,从而使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并且通过尽量满足公众投资者的信息需求来实现。不能实现公众投资者满意度的信息主要来源于自愿披露的信息,这说明信息市场的自愿披露程度还不够,因此监管者应当激励管理层实行自愿披露,同时又加强对其披露行为的规范,向着使自愿披露的信息更值得信赖的方向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Alchain Arman,Harold Demsetz.Production,Information Costs,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J].The 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2003,

(2):27-30.

[2] Allen S.R.Ramana.Insider trading,earnings changes,and stock prices[J].Management Science,1995,(8):42-45.

[3] Holderness,Clifford. G.A Survey of Block holders and Corporate Control[J].Boston College working paper,2001.

[4] John Kose,Ranga Narayanan.Market Manipulation and the Role of Insider Trading Regulations[J].Journal of Business,1997,(2):217-247.

[5] Kahn Charles,Andrew Winton.Ownership structure,speculation and shareholder intervention[J].Journal of Finance,1998,(3):53-58.

[6] 陈洁.证券欺诈侵权损害赔偿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33-234.

[7] 吴青云.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事求是,2009,(3):45-65.

[8] 卢文道.证券交易所自律管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87-99.

[9] 周亚红.加强信息披露监管,维护证券市场健康发展[J].中国金融:证券市场,2004,(5):11-39.

[10] 宣风波.信息披露制度失灵的经济学分析[J].审计月刊,2005,(11):48-49.

[11] 叶林.证券法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54-158.

[12] 万迈.浅谈中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问题及其对策[J].浙江统计,2006,(2):22-24.

[13] 张喜梅.论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J].经济与管理,2004,(4):32-65.

[14] 顾肖荣.证券管理与证券违规违法[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98-101.

[15] 潘金生.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45-63.

[16] 史蒂芬·罗斯.金融市场中的披露管制:现代金融理论与信号传递理论的意义[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4):87-96.

上一篇:农村信用社的特征及内生风险的解析 下一篇:中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