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

时间:2022-09-17 07:15:48

对提高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

【摘 要】本文从成本会计课程特点出发,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方面提出一些思考,希望对提高成本会计教学质量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9-0126-01

《成本会计》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有着必然的联系。主要内容阐述了成本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定义、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产品成本的计算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等。

一、成本会计课程的主要特点

(一)费用分配方法多、公式多、计算量大。

成本会计具有方法多、公式多、计算量大等明显特点。从成本会计的内容上看,产品成本构成要素有原材料、燃料及动力、工资及福利费等六项费用;从费用分配方法看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法、代数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五种方法,;制造费用的分配有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年度计划分配率法四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有约当产量法等七种,;产品成本的计算基本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三种,还有分类法和定额法两种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各种方法都有多个公式,对于计算复杂的方法,还涉及多张表格,计算量很大。

(二)实践性强、系统性强

成本会计课程是一门与实际联系,操作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整个教学过程从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到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都离不开对各种原始凭证的汇总,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学生因为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整个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流程不了解,对所学知识理解较抽象,造成学生在成本计算过程中计算能力不强,更弄不明白数据的来龙去脉。该课程系统性很强,前面学习的费用分配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到后面一直需要用到。

二、对提高《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

(一)加快教材的更新和完善。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教学资料,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料。教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目前成本会计的教材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重理论轻实践.成本会计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很多教材往往对理论知识注重得较多,而与实践有关的原始凭证没有附上。如:对于费用归集问题讲述过于简单,没有系统的讲述。书上的例题,直接从费用的分配表开始讲解,没有附上对应的原始凭证,也没有相应的例题告诉学生这些费用是怎样归集的。学生忽略了原始凭证一记账凭证的编制―明细账的登记(费用的归集)-费用的分配这样的操作流程,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理解不透彻。如果能附上相应的原始凭证,那么就能让学生知道数据的来龙去脉,学习效果也就会好得多。

(2)部分内容过于简单,讲解不全面。

如平行结转分步法,教材要么没有从不同的生产方式下(即没有分装配式生产和连续式生产)来讲解,要么对约当产量法和定额比例分配法没有进行相应的例题讲解。很多同学对于某些数据来源难以理解,造成解题过程混乱和计算结果的错误。

(二)改进教学方法.

多年来,成本会计一直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机械、呆板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造成教学效果差,所以教学方法必须改进:

(1)一体化教学,理论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教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成本会计整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可以强化成本会计知识的具体实际应用。师生双方通过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模拟实习环节中进行综合性的技能训练,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2)采用案例教学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既能加深和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同时,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还可以发现理论学习上的薄弱环节, 从而有针对性地去弥补和加强, 促进理论的学习。

(3)对比法进行教学.

因为成本会计中以计算为主,一种费用的分配有多种方法,公式多,很容易混淆。如果逐一记忆,学生的负担会很大。通过对同种费用处理的不同方法进行归纳对比,找出各自的特点,从而加强学习效果。如: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中,共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和顺序分配法五种。直接分配法与交互分配法进行比较,直接分配法仅仅只是对辅助生产车间之外的受益对象进行了分配,而交互分配法不仅要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分配,而且要对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对象进行分配。交互分配法与计划成本法比较,交互分配法要分两步,第一步是对内分配(交互分配)即将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除以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总的劳务量(含辅助车间之间提供)得到的分配率,只分配给辅助车间;第二步是对外分配,也就是把交互分配前发生的实际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对象进行分配。计划成本法也要分两步,先根据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和各受益单位的受益量进行分配,然后再将计划成本分配额与“实际”费用(待分配费用+按计划成本分入的费用)之间的差额进行调整分配。然后,对两种方法每一步逐一比较,尤其是对第二步的比较,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交互分配法有加分入的费用,也有减分出的费用,而计划成本分配法只有加分入的费用没有减分出的费用。通过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的比较,不但加深学生的记忆而且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关于教学手段.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高水平的成本会计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通过网络或社会调查,取得反映各生产工艺过程及特点的图片资料,通过工艺流程图片的观看。能使学生了解产品加工工艺过程和产品计算过程,了解什么样的生产类型,应采用什么样的成本计算方法。通过成本会计多媒体教学,能够解决教学中抽象问题,使之具体化、形象化.能使学生对成本计算全过程的数据流程一目了然,对成本计算真正地心领神会。

(四)考核方法。

传统的考试方式主要是在课程结束时进行闭卷考试。这种考试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平时放松学习,考试临阵磨枪,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成本会计除课堂上讲解例题外,主要是由学生做课外作业。应将期末考试与平时阶段性考核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加强平时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蒋贤品.胡双丹试论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消费导刊2010(1)

[2]尚伏雨 论"成本会计"课程教法改革 -继续教育研究2010(6)

上一篇:关于气候资源所有权问题的几点看法 下一篇:语文教学的审美艺术铸就学生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