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高学生体能为目标的体育教学模式探讨

时间:2022-09-17 07:06:29

以提高学生体能为目标的体育教学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0-000-01

摘 要 提高学生体能是高校开展体育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所在,然而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能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所以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体能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体能现状,提出如何转变体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体能的具体措施,对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能提升 相应对策

一、高职院校学生体能现状

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的体能明显低于大学生体能标准,很多大学生忽视平时的体能提升训练,许多高职院校由于条件有限,体育课程开展相对滞后,所以造成了这一现状,很多学生在体能测试时,出现跑不动或者跑步就晕的情况,这些反映了现代大学生的体能提升观念不强。作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重点,应该提高学生体能的重视,其中体育教学模式中就要考虑,如何提高大学生体能综合的体能素质,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体能偏弱的局面。

体育课堂教学的宗旨是以发展学生的体能为基础,提升大学生身体综合素质,让大学生达到一定的体能提升点,从而符合体能设定的标准,不要让弱体能者继续出现在教学过程中,体能提升就要让高职院校的学生达到一定的标准,在符合学生体能目标的基础上,更有加强体能的意识,为以体能提升为目标的教学做以良好的铺垫,并在目标上着重于体能提升,并达到一定标准。

二、完善体育教学模式,增强学生体能

在体育教学模式中,不同层次的体能训练一定会造成成果的不同,每个学生又有适合自身锻炼体能的选择性和自主认知观,所以如果想让体育体能提升发生改观,必然要让体能提升的必要性与学生思想进行融合,除了体能锻炼以外,更调动关于体能方面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以体能提升为目标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体能提升的基础上,达到一定程度的默契才是高职院校体能提升的最新特点;这种体能的发展和自身发展同样有很高的要求,更要要求每个学员都要有体能锻炼的意识,并达到一个相当熟练地训练程度,此时再加上教员的体能提升指导,这才是一个新的体能培养模式的特点和相对之前教学的升华点。

(一)纠正在体育教学中的误区

很多的时候教学的教员没有很好的技能和一定认知度,很多高职的教员的要求不是很规范,甚至可以说不熟悉该怎么进行教学,他们习惯走以前自身是学员时那种被教学的模式,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能不能得以较好的锻炼,且现在的模式发生了改变,要求更强调体能锻炼,并以提升学员的体能为目标,而真正的教学模式却很少涉及,所以造成有很多教学失误。

(二)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每一种教学方式都要让学生明白和了解增强体能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鼓励和支持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体能,组织丰富的课内和课外的活动,要让所有的学员明白,体能的提升是在日常发展中积累起来的,在不断锻炼中得到体能的提高。例如课内教学活动中,男生可以组织3V3篮球赛,女生组织进行排球赛,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学生可以在娱乐中提高自身的体能素质。课外组织学生进行爬山,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同学们去游泳馆,学习游泳。让学生感受到娱乐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三)建立学生体能档案,跟踪教学效果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前期建立每位学生的学生体能档案,摸清每位同学的体能现状,了解每位学生在体能方面的优势和劣势,比如,有些同学耐力很好,但是爆发力很差,一些同学则恰恰相反,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实践中,弥补自身体能方面的劣势。实时跟踪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计划,以满足不同学生不同时期的体能训练需要。培养血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训练中去,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三、高职院校体能提升后的展望

体育模式不再只是单单的传统方面的要求,而是不同于之前的硬性化教学方式,所以体育以提升体能为基础不单单是一种书面化语言,而是一种具体的时代的革命,所以学会去拓新,在传统上面去就留新是一种对所有的体育模式要求的新颖化要求标准,在实践中不乏理论,在实践中得以提升,在实践中增长技能;是所有教员和学员的共同理想和同样的目标,达到各种要求后的体育生涯是应社会化需求的整体教学模式,是时代的一种教学的新一程的里程碑,达到教学质量整体要求的同时,不只是学习,而是一种兴趣的培养,和人生的态度的良好塑造和思想转变,体育模式新颖,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模式,体育教学的具体化是提升体能的重要指标。

四、总结

体育教学的重点和核心在于提升学生的体能,只有学生的体能素质提高了,才真正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该重视和加强学生体能训练的内容,纠正教员在教学和认识的错误观点,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娱乐中达到提升体能的目的,建立学生体能档案,有针对性的开展个性化的体育教学,鼓励和支持学生的主动参与,引导他们意识到体能提高的重要性,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肖建国.从学生“体能素质”继续下降看体育课的改革[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10).

[2] 施伟忠.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改革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08).

[3] 胡振浩.高等体能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1).

上一篇:体育统计教学模式的研究 下一篇:田径专选学生能力培养优化设计与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