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冬季足部护理

时间:2022-09-17 06:21:58

糖尿病患者冬季足部护理

编者按 气候变化与疾病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疾病都有季节性高发的特点。冬季是各种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这些早已广为人知。但事实上,由于冬季生活方式的改变、寒冷应激的影响或是激素替代剂量调整不当,使得某些内分泌疾病非常容易在冬季发作或加重。虽然内分泌疾病的确诊及治疗方案的确定一般需要专科医生来做,但对于社区医师来说,如何初步识别这些疾病以做到及时转诊,并指导这些内分泌患者做好冬季防护尤为重要。因此,本期专题就冬季易发的几种内分泌疾病的防治作一介绍。

糖尿病足是在下肢血管及神经病变的基础上继发的感染,可导致足部组织损伤、溃疡乃至坏疽,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该病治疗花费高,对生活质量影响大,严重者可致残、致死。据统计,糖尿病足患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左右,在每年的非外伤性截肢患者中,有>50%是糖尿病患者。

许多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无论是肢体末梢循环还是神经感知功能均较差,而寒冷刺激可引起外周血管收缩使下肢缺血进一步加重。在冬季,如果糖尿病患者不注意保暖或取暖时防护不当,很容易造成下肢缺血加重或烫伤而发生糖尿病足。

[病例介绍]

取暖不慎烫伤足部,但患者浑然不觉

患者,男,70岁。由于其所在的小区没有通暖气,室内温度较低,夜里患者常常用毛巾包着热水袋暖脚。近日清晨醒来时发现右脚被严重烫伤,足背布满大水疱,严重部位的皮肤表层已经脱落。

对于正常健康人而言,很少会有这种情况发生。而患者因患糖尿病多年,血糖长期控制欠佳,导致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对温度及疼痛的感觉完全丧失,以至于被严重烫伤却仍浑然不觉。对于此种情况,如果发现得晚一点儿,恐怕患者要面临截肢危险。

[知识讲解]

糖尿病足的高危人群及临床常见诱因

高危人群 所有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感觉神经异常、足部畸形(如拇外翻)或胼胝、长期吸烟的糖尿病患者皆为糖尿病足的高危人群,平常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糖尿病足。

临床常见诱因 ①穿鞋过紧或鞋底、袜底不平导致足趾挤压伤或足底磨擦伤;②用热水袋暖脚或洗脚水温度过高导致足部烫伤;③足癣没及时发现并治疗,导致感染在足部扩散、加重;④足部干燥、皲裂,未用润肤霜护理而造成皮肤裂伤;⑤修脚、剪趾甲或鸡眼处理不当,导致足部损伤;⑥对足部的小伤口未及时发现、正规处理而继发感染;⑦没及时处理胼胝(老茧),导致足底受压损伤。

冬季糖尿病患者如何做好足部保健?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候逐渐转冷,温度降低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肢体末梢循环不良,如果不注意正确保暖及防护,极易发生糖尿病足。因此,在冬季,如何做好糖尿病患者的足部保健就尤为重要,特别是下面这些细节问题需要格外注意。

注意足部保暖 由于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的感觉减退或丧失,对温度感知迟钝,稍有不慎就易烫伤。因此,不宜直接用热水袋(瓶)、电热毯、电热器等暖足,取暖的最佳方式是室内空调或暖气,或者睡觉时多加些被褥。

选择舒适鞋袜 最好选择吸水性和透气性俱佳、袜口宽松的纯棉袜子,不穿带补丁或有破洞的袜子。另外,袜子应每天换洗,保持清净。不要赤脚走路。穿鞋前,应检查鞋内是否有小砂粒等异物,鞋子有破损要及时修补,以免伤及足部皮肤。

每天温水洗脚 洗脚水温度以控制在40℃左右为宜,切忌水温过高,以免烫伤皮肤。有感觉神经病变的患者可请家人感受水温或用温度计测试。洗完脚后,用浅色、柔软的干毛巾擦干,保持足部尤其是脚趾间干爽,注意查看毛巾有无血渍或渗液。

足部皮肤护理 皮肤干燥者,可给脚涂上润肤霜并轻柔按摩,注意不要将护理霜涂抹于足趾间或溃疡伤口上。对严重的足跟皲裂,可以使用含尿素的特殊皲裂霜。

每天检查双足 看看足部有无红肿、水疱、皲裂、擦伤、脚癣、渗出、溃疡及足趾变形,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处理。

正确修剪趾甲 剪趾甲时应先横着剪中间,再修剪两边,切忌把边角剪得过深,以免新长出来的趾甲嵌入软组织内,成为“嵌甲”,损伤趾甲周围的皮肤,造成皮下组织化脓性感染,引发炎症。另外,对足部的水疱、鸡眼或胼胝,最好请专业人员处理,不要自行挑破、修剪。

以上重点介绍了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护理,但这还远远不够,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能忽视对血糖、血压、血脂、血液黏度等代谢指标的良好控制,这些是预防并发症的基础。冬季户外活动少、进食偏多,同时由于寒冷的刺激,患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加速肝糖原分解,抑制肌肉等组织对糖分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导致血糖升高。所以,冬季糖尿病病情较容易加重的季节,糖尿病患者在冬季应格外注意病情的监测与控制,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知识链接:糖尿病足的临床分级

按照严重程度,糖尿病足病的分期有多种,比较经典和实用的是wagner分级(表1)和Texas分级(表2),供社区医生参考学习。

上一篇:1―2月“中国好书” 下一篇:流感来袭后,警惕亚急性甲状腺炎“造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