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职工教育培训促进企业效益提升

时间:2022-09-17 06:17:33

加强职工教育培训促进企业效益提升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当今国有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实现做大做强目标,必须具备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而培训正是企业吸引与稳定人才的重要措施。因此,对快速发展中的石化企业,需要通过加强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打造出一流的员工队伍,以适应未来企业发展的要求。

一、充分认识加强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员工教育培训是企业育才、用才、聚才工作机制的需要

我们所在企业是一家集石油化工、盐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为一体的特大型炼油、化工、化肥、化纤联合企业。 公司始建于1966年,经过40多年的建设发展,截至2011年底,已累计加工原油2.83亿吨,生产乙烯1198万吨,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百强企业、全国企业管理“金马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数十项荣誉称号。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目前存在人才流失严重,部分专业人才奇缺、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等现状,同时还存在工艺设备和人员的老化,人力资源开发的产出效益需要加强,从这些方面看,要提升企业在经济效益,还要从提高职工素质,加强职工教育培训方面下功夫。

2.教育培训是提高员工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员工中中级职称者不足3.2%,高级职称只占2.5%,大专以上文化的仅有3%,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们相当一部分员工素质无法适应日益严峻的竞争要求,拿我们所在的国家一级企业来说,员工中(基层管理人员除外)具有中级职称人员占全体员工的13.1%,包括技师和工程师所有员工之和。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占4.27%,大专以上文化的职工有24.26%,比例还是比较高的,但还应该看到,高中及以下文化的员工还占有16.17%。所以说对于在职员工来说,加强教育培训特别是后续教育是学习知识、提高素质的主要途径。

3.员工培训是培育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凝聚力的关键性工作

通过培训,可以增强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增强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凝聚力及团队精神。同时员工培训是提升员工技术、能力水准,达到人与“事”相匹配的有效途径。员工培训的另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岗位培训,岗位人员上岗后也需要不断地进步、提高,参加更高层次的技术升级和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培训,使各自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达到岗位规范的高一层标准,以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

二、当前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分析新形势下的员工教育培训主题工作,致使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滞后形势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发面:

1.培训缺乏系统的规划

一个科学的运作良好的培训体系应该是紧紧围绕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是为推动员工、部门和企业的绩效服务的,培训的内容应该完全根据企业的战略和业务发展的动态变化而制订,使企业的培训不仅是作为战略沟通和贯彻的工具,更是针对组织的核心能力的需要,为持续性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同时企业培训要达到让员工从被动的“要我学”的观念转变为“我要学”,让员工能真正尝到培训带给他们的好处,通过培训,员工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技能,提升他们的绩效,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和对工作的满意度,虽然当前许多企业治理者能够认识到职工培训的重要性与必须性,但在具体实践中往往没有长期、系统的教育培训计划。

2.对员工教育培训的认识不足,缺乏应变措施

一是由于受经济运行规律和企业文化观念的影响,以及教育培训管理者自身对教育理论、培训方向、方法、内容认识不够,简单的认为企业教育培训就是办办培训班而已,没有把教育培训与企业的发展目标融为一体,没有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热点,生产技术的难点、重点,在培训过程中,常常出现内容、方式、课程与企业总体目标联系不紧密,使培训流于形式。

二是工学矛盾突出。一方面部分企业上至高管层,下至基层管理者没有把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作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支撑,整天忙于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问题,拒绝或消极被动地参加教育培训活动。另一方面培训部门安排的培训与生产脱节,如培训安排在生产任务较重的时节。

3.企业培训师队伍素质普遍不高,与培养新型实用人才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培训师资不完备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岗培训中作为培训者的员工,虽然在技术方面有优势,但缺乏培训技巧,效果并不是非常好。二是有些专职教师本身的知识更新,业务进修和技能培训不够,很少有前瞻性的继续教育机会,因而往往是培训课时,教师现学现教,现炒现卖。三是讲授理论课的教师偏多,培训现代新知识、新技能的偏少。

三、做好职工教育培训的实施办法

1.转变思想观念,营造学习氛围

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管理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各种复合型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日趋迫切,教育培训机制亟待创新。培训要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培训内容要涉及面广,企业职工教育的全员化、全面化、终身化,这是企业职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育内容上应有意识、有步骤地全面化发展,把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创业创新精神、企业文化与职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融为一体。要加强宣传力度,让培训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深入人心,对员工培训教育要给人、给钱、给物,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学习氛围;要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员工从学校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加强员工对“危机”意识的引导。

2.加大教育内容更新,创新教育培训方法

一方面应结合石化企业发展的实际,充实培训教材的内容,认真开展多层次培训。包括企业领导层的培训、中层及骨干的培训、一般员工的培训。另一方面,努力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在教育培训工作中要注重方式的多变与新奇,还要充分开发和运用远程网络教学培训等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增强教育效果,从而真正实现教育培训的目的。现在,我们的企业已经开发了远程教育培训体系,随时进行职工培训。部分单位实施了在线考试,把高科技运用到培训中来。还在日常培训中强化大规模培训的理念,让职工培训深入到工作和生产中,创立了新颖及有效的培训方式,一批专业技术人员、班组长、培训师成了各方面的带头人,实现了企业从自我奋斗型向学习型转变,使企业培训获得了质的飞跃。

3.全面加强培训的跟踪考核

一是要做好培训前的调查,增强培训的目的性,提高培训的质量和针对性。培训内容的设计要与企业规划相结合,与受训者要求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技巧相一致,使培训工作有助于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在实际教育培训中,必须强化学习内容的引导,明确不同岗位职工在不同阶段应该学什么、怎样学。二是把日常行政手段、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引入教育培训中。行政手段主要是对职工个人进行培训的最终评价,可以拿出绩效工资的10-20%作为培训奖惩基金。每半年进行考核奖励,按照五档方式进行,最后一档不得奖,前四档逐一递减,用行政的办法督促职工自觉学习和培训。三是建立健全职工教育培训评价反馈机制。建立教育培训评价反馈作用机制就是为了及时准确的把握教育培训具体效果以及巩固以往教学的成果,及时纠正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错误与偏差。针对不同的教育培训对象应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主题和培训形式或有针对性的设置课程,进行有的放矢的因人而教。对培训过程实行监控,培训结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便于随时调整培训方向、改进培训方法,从而提高培训质量。

上一篇:进出口工业危险品监管现状浅析 下一篇:浅析高职院校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