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莱阳村庄地名探究

时间:2022-09-17 04:42:37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莱阳村庄地名探究

摘 要:地名之中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它从一个特定的侧面记录了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莱阳村名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莱阳人的实践活动。文章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莱阳792个村名的音节结构特点、平仄情况以及词汇构成情况;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了莱阳村名反映的莱阳特有的地理与人文环境。

关键词:莱阳市 村名 语言特征 文化内涵

莱阳,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千年古城。关于莱阳地名的由来,大致存在三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莱阳城北边有莱山(即今旌旗山),莱阳处于莱山之阳,莱阳因此山而得名。第二种说法是:西晋时莱阳属于昌阳郡,昌阳城位于今天市区东南方向二十三里左右的昌山之阳。再唐朝初期,迁昌阳城到今天的莱阳市区。此后唐庄宗为了避讳其祖之名“国昌”,更改“昌阳”为“莱阳”。第三种说法是:汉朝置挺城于今市区南十里左右的东西古城处。但是这里屡遭水灾,有人看到从地里钻出五只羊朝现在县城方向跑,跑到城南关温泉,便钻进泉去,遂定城址于此,名之曰“来羊”,“莱阳”乃其谐音。

莱阳有趣的地名文化引发了本文写作的动机,本文综合运用地名学、文化语言学、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各学科的知识,分析莱阳市辖的5处街道、13处镇的792个行政村村名的语言特征及其文化内涵。

一、莱阳村名的语言学分析

(一)莱阳村名的语音特征分析

1.莱阳村名的音节构成

通过对莱阳的村名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莱阳村名以三音节最多,占59%,双音节跟四音节也是主要的部分,没有发现单音节村名,不过存在少量的五音节村名。莱阳市辖5处街道、13处镇的行政村的名称音节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莱阳村名音节分布情况表

双音节 三音节 四音节 五音节 村名合计

城厢街道 9 21 5 0 35

古柳街道 8 21 3 0 32

龙旺庄

街道 7 22 9 0 38

冯格庄

街道 2 30 2 0 34

柏林庄

街道 2 24 9 0 35

沐浴店镇 10 61 14 0 85

团旺镇 6 29 32 4 71

穴坊镇 10 23 11 4 48

羊郡镇 2 21 1 0 24

姜疃镇 17 9 15 0 41

万第镇 10 39 15 0 64

吕格庄镇 1 13 4 0 18

照旺庄镇 1 36 8 0 45

山前店镇 9 24 5 0 38

谭格庄镇 23 43 18 0 84

高格庄镇 6 14 9 2 31

大夼镇 4 16 9 0 29

河洛镇 10 23 7 0 40

总数量 133 469 180 10 792

所占比例 17% 59% 23% 1% 100%

莱阳村名中的双音节村名有:枣行、儒林、和平、太平、市中、北关、南关、东关、西关、柳沟、道口、山子、埠前、沙沟、望市、夏庄、赭埠等。

莱阳村名中的三音节村名有:西至泊、城南村、吴格庄、西石硼、吴家庄、东柳行、姚格庄、盖家疃、辛格庄、鱼池头、留衣庄、四真庄、东赵疃、西柳行、左家夼等。

莱阳村名中的四音节村名有:宫家菜园、东林格庄、西林格庄、北郝格庄、七里地沟、南李家疃、西徐格庄、东徐格庄等。

莱阳村名中的五音节村名有:东中荆西村、东中荆东村、西中荆前村、西中荆后村、穴坊王家村、穴坊谭家村、穴坊李家村、穴坊邵家村等。

由莱阳村名的音节结构分析可以看出,莱阳村名中三音节村名占绝大多数,三音节村名符合汉语抑扬顿挫及具有音乐性的特点,所以占据大部分是情理之中的。莱阳村名中四音节村名所占比例居第二位,四音节村名大多是在三音节村名的基础上复合而成的。双音节村名在整体中也占很大部分,双音节地名简单明快,容易记忆,所以占很大部分也是可以理解的。五音节村名所占比例很少,大多是跟方位词联合组成,还有的就是跟镇名组合在一起,是由于组合而带来的音节变长。

2.莱阳村名的平仄组合

汉语声音的美主要体现在它的声调和节奏上,现代汉语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若把阴平、阳平合为平,上声和去声合为仄,则现代汉语跟古代汉语一样具有平仄的区别。所以古今汉语声调虽有变化,但体现汉语声调美的本质特点――平仄却依然存在。

下面是根据语料整理的对莱阳村名平仄情况的统计表:

表2:双音节村名平仄情况统计表

平仄情况 数量 所占百分比 举例

平平型 47 35.3% 东关、沙沟、霞留

仄仄型 27 20.3% 北旺、我乐、望埠

平仄型 28 21.1% 新貌、石岭、滩港

仄平型 31 23.3% 永安、凤头、院庄

表3:三音节村名平仄情况统计表

平仄情况 数量 所占百分比 举例

平平平型 120 26% 陶格庄、黄金沟、石龙沟、东村庄

仄仄仄型 20 4% 五处渡、豹础铺、小水岔、后万第

平仄相间型 329 70% 后石庙、前瓦马、史家河、徐家夼

表4:四音节村名平仄情况统计表

平仄情况 数量 所占百分比 举例

平平平平型 49 27% 南崔格庄、南薛格庄、南曹家沟

仄仄仄仄型 0 0% 无

平仄相间型 131 73% 北姜家夼、南马格庄、大梁子口

表5:五音节村名平仄情况统计表

平仄情况 数量 所占百分比 举例

平平平平平型 5 50% 穴坊王家村、穴坊李家村、东中荆西村

仄仄仄仄仄型 0 0% 无

平仄相间型 5 50% 前孙家鲍村、后孙家鲍村、西中荆后村

由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在莱阳村名中,全平声与平仄相间的占绝大多数,而全是仄声的所占比例很少,由于全仄声拗口难读,所以人们在命名的时候大多不以这种方式命名。平声声音洪亮,容易拼读,所以人们习惯用全平声或者平仄相间的方式命名。

(1)双音节地名(133个)

双平声:共47处,如东关、沙沟、霞留、西蒲、桥头等。占35.3%。

平仄相间:共59处,如新貌、石岭、滩港、永安、凤头、院庄等。占44.4%。

双仄声:共27处,如北旺、我乐、望埠等。占20.3%。

(2)三音节地名(469个)

平仄相间:共329处,如后石庙、徐家夼、青杨夼、地南头等。占70%。

平声相连:共120处,如陶格庄、黄金沟、石龙沟、东村庄等。占26%。

仄声相连:共20处,如五处渡、豹础铺、小水岔、后万第等。占4%。

(3)四音节地名(180个)

平仄相间:共131处,如北路格庄、东梁子口、中寨庄头等。占73%。

平声相连:共49处,如南曹家沟、东姜格庄、西姜格庄等。占27%。

仄声相连:无。

(4)五音节地名(10个)

平仄相间:共5处,如穴坊王家村、穴坊李家村、东中荆西村等。占50%。

平声相连:共5处,如前孙家鲍村、后孙家鲍村、西中荆后村等。占50%。

仄声相连:无。

(二)莱阳村名的词汇构成分析

莱阳的地理位置跟地势地貌,决定了莱阳村名中的通名并不是很多,具体统计结果如下表:

表6:莱阳市村名通名出现频率统计表

通名 出现次数 含有下列通名的村庄所占村名总数的比例(%) 村名举例

庄 219 27.65 留衣庄、四真庄、吴家庄

家 196 24.75 上步家、下步家、南汪家

夼 45 5.68 老树夼、儒林夼、芹子夼

山 42 5.30 太平山、光山、东富山

疃 39 4.92 东桃疃、西桃疃、车家疃、

泊 36 4.55 塔南泊、儒林泊、清江泊

埠 35 4.42 横岚埠、十字埠、小埠

沟 35 4.42 贺家沟、大龙川沟、地沟

河 28 3.54 西岔河、东下河、东石河

村 27 3.41 坊王家村、东村、后村

庙 14 1.76 前石庙、后石庙、观音庙

店 12 1.52 倪家店、旧店、焦家店

院 12 1.52 河东院、河北院、钟家院

寨 11 1.39 东后寨、南后寨、西后寨

崖 10 1.26 红土崖、护驾崖、河马崖

城 9 1.14 胡城、西古城、中古城

坊 8 1.01 穴坊、前发坊、后发坊

道 5 0.63 管道、岔道

港 5 0.63 滩港、芦儿港、簸箕港

路 5 0.63 大路、西路格庄

屯 5 0.63 曹家屯、天桥屯、沈家屯

湾 5 0.63 蚬子湾、三甲湾

岩 5 0.63 东北岩、前北岩、西北岩

宅 5 0.63 西朱儿宅、东朱儿宅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莱阳村名的通名数量不多,但是通名的种类分布并不单一。值得注意的是,通名使用的排名比较靠前的两个为人文地理实体类地名通名。

1.水文地形等自然地理实体类通名

(1)反映水文环境的通名用字有:河、沟、塘、湖、湾等。例如:南上河、北上河、东下河、东石河头、西石河头、蚬子湾、三甲湾、西至泊、姜家泊、乔家泊、梁好泊、文翘泊、石桥泊、安儿沟、高庄沟、花沟、鹤山沟、绵远沟,等等。

(2)反映地形情况的通名用字有:岗、洼、夼、山、崖、岩等。例如:太平山、谭山后、光山、东富山、谭家夼、左家夼、瓦屋夼、柳树夼、源水夼、中崖后、护驾崖、陡崖后、河马崖、崖东夼、西崖后、西北岩、东北岩、前北岩、西南岩、东南岩,等等。

2.街巷聚落、人工建筑等人文地理实体类通名

(1)表示自然村落的通名用字主要有:庄、疃、村等。例如:吴格庄、姚格庄、辛格庄、东赵疃、后赵疃、姜家庄、冯家疃、迟家疃、大吕疃、小吕疃、董家庄、河北鲍村、乔家鲍村、张家鲍村、前孙家鲍村、后孙家鲍村、邱家鲍村、西薛村、东薛村,等等。

北方村镇中,自然村落以“庄”为通名的比比皆是,尤其在平原地带更为常见。莱阳市是个农业大市,以“庄”为自然村落通名的现象也很常见。

(2)人工建筑物的通名包括宗教类建筑物通名和一般人工建筑物通名。前者包括庙、寺、庵等,如:西祝家庙、东祝家庙、韩家白庙、朱家白庙、庄家白庙、李家白庙、杨家白庙、观音庙、刘海寺,等等;后者包括楼、寨、桥等,如:视家楼、李家楼、钟家院、黄埠寨、北寨头、南寨头、桥头,等等。

(3)反映手工业生产、商业活动的通名有:坊、窑、店、埠、集、港等。例如:范家埠子、赵家埠子、朱家埠、倪家店、焦家店、于家店、簸箕港、芦儿港、王家窑、宋家窑,等等。清代,聚落大量兴起,逐渐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得一些人群密集的地方有了集市和店铺来满足村落百姓的衣食之需。至今,人们都很热衷于去赶集。

二、莱阳村名的社会文化因素分析

地名的历史是民族文化历史的见证,地名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研究地名,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个地方的社会文化心理和地域文化特征。

(一)莱阳村名与当地的地理环境

1.莱阳村名与地形地貌

自然地貌地名中,以带“夼、山、崖、岩”字的地名最为明显,莱阳地形为低山丘陵,山丘起伏和缓,沟壑纵横交错。

由于受北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季风型半湿润气候的影响,夏季容易下大的暴雨,所以容易形成洼地,也就是“夼”,“夼”是“大”与“川”联合起来表示“夏季暴雨洪水季节汇聚大水的洼地”。以“夼”命名的村庄最多,例如:谭家夼、左家夼、瓦屋夼、柳树夼、源水夼、桑家夼、北侯家夼、西孙家夼、板夼、芹子夼、老树夼、儒林夼、南姜家夼、北杨家夼、李家夼。

以“山”命名的村庄数量位居第二位,例如:太平山、谭山后、光山、东富山、西富山、芦山、南山后、鹤山口、立儿山、赤山、荆山后、东昌山、西昌山、北山后、铎山前、龙盘山。

以“崖”命名的有:中崖后、护驾崖、陡崖后、河马崖、崖东夼、西崖后、马崖口、红土崖、黄崖底。

以“岩”命名的有:西北岩、东北岩、前北岩、西南岩、东南岩。

2.莱阳村名与水文

莱阳境内500米以上的河流、沟溪共有187条。由于河流众多,所以莱阳村庄中以“河、湾、泊”等命名的特别多。

以“沟”命名的有:北曹家沟、安儿沟、高庄沟、花沟、鹤山沟、绵远沟、李家沟、闹沟头、贺家沟、大龙川沟、地沟、柳沟、沙沟、石沟、七里地沟、鞠家沟、黄花沟、榛子沟、桃花沟、张家沟、尧家沟。

以“泊”命名的有:西至泊、姜家泊、乔家泊、梁好泊、文翘泊、石桥泊、菜园泊、北泊子、中泊子、南泊子、西半泊、东半泊、南半泊、雨泊、东马家泊、西马家泊、塔南泊、儒林泊。

以“河”命名的有:蚬河社区、南上河、北上河、东下河、东石河头、西石河头、西岔河、西龙河头、东龙河头、前河前、后河前、大河口、史家河、东岔河、东河北、西河北、西下河。

以“湾”命名的有:湾儿口、蚬子湾、三甲湾、龙湾泊、湾头。

(二)莱阳村名与当地的人文环境

1.莱阳村名与社会心理

(1)地名反映老百姓的美好愿望

老百姓渴求社会稳定、生活安宁、身体健康,因此常用“安、平、顺、康”等寄寓着美好愿望的字眼来给地理实体命名,这类地名在莱阳村名中有许多。

例如:永安、龙潭庄、东贤友、西贤友、胜利庄、宝山、龙门、望市、文翘泊、沐浴店、安乐庄、我乐、东富山、西富山、望埠、新貌、太平庄、北旺、中旺、南旺、卧虎庄、平兰、万柳、龙盘山、旭日庄、安儿沟、安里,等等。

(2)地名反映图腾崇拜

中华儿女被称为“龙的传人”,这可以充分说明中华民族对龙图腾的崇拜,这种感情自然也体现在村庄的命名过程中。除了用“龙”命名以外,人们还喜欢将凤、虎、牛、马、鹤、鹿、鸡、鸭、狮子等视为图腾。

莱阳村名中以“凤”命名的有两个:凤凰庄、凤头;以“虎”命名的有一个:卧虎庄;以“牛”命名的有两个:牛北城庄、牛百口;以“马”命名的有九个:前瓦马、后瓦马、马喊口、河马崖、马耳山、马崖口、东马山、马岚、西马山;以“鹤”命名的有四个:鹤山沟、鹤山泊、鹤山后、鹤山口;以“鹿”命名的有一个:鹿格庄;以“鸡”“鸭”命名的有两个:北野鸡泊、南野鸡泊。

2.莱阳村名与当地的历史演变

(1)地名反映古代军事活动

历史上的中国除了以军事人物、军事设施、军事活动命名以外,还有很多以军事基地命名的。

莱阳村名中带有“官”的村名有北官庄、南官庄、东官庄、西官庄、官道共五处。莱阳村名中也有以“屯、营、堡、盘、卫、关”等字眼命名的,其中“屯”指军队屯田的地方,如曹家屯、沈家屯、天桥屯、青埠屯、全家屯等;“营”指军营所驻地,莱阳村名中只有“李家营”这一个村名带“营”;“堡”指军队的防御工事,如胡家堡、磕堡石等;“关”指军队驻守的关隘要塞,如北关、南关、东关、西关。

(2)地名反映古代的道德观念

道德观念是人们对自身、他人以及所处世界的系统认识和看法,中国哲学领域的传统道德观念始终围绕着“仁”“义”“礼”“忠”“孝”等方面,我国有很多地名就在这方面表现得非常突出,如:湖南的孝感市、江西的安义古镇、江苏的忠字街等。莱阳此类地名数量很少,仅有护驾崖、邀驾岭等几个而已,但是我们却可以从它们身上看出莱阳人民爱国忠君、重视品德的传统道德观念。

3.莱阳村名与宗族宗教文化

(1)地名反映人们的宗族观念

作为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我国的各类姓氏往往伴随着浓厚的政治文化色彩,同时直接体现了我国的传统宗族观念。老百姓喜欢在住所的地名上冠以本族的姓氏,以明确划定本族领地。

莱阳村名中这类反映宗族观念的村名非常之多,例如:宫家菜园、李家营、视家楼、李家楼、西祝家庙、东祝家庙、钟家院、韩家白庙、朱家白庙、庄家白庙、李家白庙、杨家白庙、谭家夼、乔家泊、张家沟、尧家沟、门家沟、韦家沟、大韩家、小韩家、大黄家、王宋、苗家、小汪家、朱崔、苏家、夏家、高家、沈家、步家、张家、留家、范家埠子、赵家埠子、朱家埠、倪家店、焦家店、于家店,等等。

(2)地名反映人们的宗教观念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宗教对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包括政治、伦理道德、建筑和文艺等方面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宗教一直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

在中国,主要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遍布我国的诸多道观、庙宇就是不同宗教在中国巨大影响力的具体例证。莱阳村名的命名也与宗教有一定的关系,莱阳村名以“庙”命名的有十四个:西庙后、东庙后、西祝家庙、东祝家庙、庙西、庙在头、韩家白庙、朱家白庙、庄家白庙、李家白庙、杨家白庙、前石庙、后石庙、观音庙;以“仙”命名的有三个:洞仙庄、逍仙庄、吕仙庄;以“庵”命名的有一个:张家庵。

4.莱阳村名与当地的经济贸易和商业

在我国的农村往往有许多带有“墟、集、铺、店、场”等的地名,如莱阳市的范家埠子、赵家埠子、白石埠、垛埠店、滩港、东滩港、后店、横岚埠、豹础铺等。可见,地名能够折射出当地历史上商业、手工业、畜牧业,工矿业等方面的经济情况。

莱阳市村名中反映港口贸易活动的地名有:滩港、东滩港、簸箕港、港口、五处渡、芦儿港。

反映商业贸易集市的地名有:倪家店、旧店、焦家店、于家店、沐浴店、大明店、北小店、垛埠店、大店、南小店、山前店、后店、埠前、赭埠、南埠。

反映手工业生产活动的地名有:茂芝场、草场泊、西曲坊、东曲坊、穴坊王家村、穴坊谭家村、穴坊李家村、穴坊邵家村、前发坊、后发坊、李家窑、王家窑、宋家窑。

反映农业生产活动的地名有:张家灌、朱耩、田家灌。这些村名反映了胶东半岛中部的莱阳人民特殊的农业种植方式,由于特殊的气候原因,所以本地区需要对农作物在旱季进行灌溉,“耩”就是一种古老的农用工具,用来灌溉和施肥。

参考文献:

[1]牛汝辰.中国地名文化[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3.

[2]李如龙.汉语地名学论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3]褚亚平.地名学论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4]齐沪扬,陈吕来.应用语言学纲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戴昭铭.文化语言学导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5.

[6]李力.地名文化现象透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3,(1).

[7]李如龙.地名词的特点和规范[J].中国语文,1980,(2).

[8]汪虹波.地名的民俗特征[J].中国地名,1993,(3).

[9]王彦.山东地名中的山东方言[J].民俗研究,2002,(2).

(黄斐 广西南宁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530006)

上一篇:从《老人与海》探讨英美文学的翻译风格 下一篇:PPT在中学语文教学使用中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