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语文教学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17 02:28:48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职业技能人才,其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至关重要,其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就业以及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职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中职语文对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意义,分析了中职语文职业化教育教学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就怎样通过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了浅谈。

【关键词】中职教育;语文教学;中职学生;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1-0065-02

我国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的本质区别就是职业能力。通过中职语文教学能够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其职业能力。可以说,中职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中职语文课程的优势特点,将职业精神教育有效渗透到教学当中,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中职语文对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职业能力是专业技能素质的重要表现,其主要指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应当具备的技能素质以及行为能力,具体包括专业能力、工作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这些都是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

中职语文作为学校最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其不仅要教会学生正常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解决工作、学习、生活问题,同时还要让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及基础能力,为专业课学习和未来的职业能力发展提供知识和力量源泉。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性,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对于其世界观、价值观和完善人格的形成,以及良好职业道德、职业心理、职业品质等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语文教学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可以理解为:

一是培养职业能力是市场对人才的发展需求。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社会大生产加快,社会工作分工变得较为细致,每个人可能只承担工作里的某一环节。很多用人单位虽然对中职学生技能要求较低,部分岗位技能只需短期培训即可上岗。然而用人单位大都看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尤其是团结协作能力、爱岗敬业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要求较高。二是培养职业能力是中职学生未来就业发展的需要。总能听见一些中职学生说如今就业难度大,所学知识无用,或者专业不对口,未来无前途等言论,这也确实是目前的中职学生就业现状,然而不能正确面对现实就是职业能力欠缺的表现。因此中职学生要想实现就业与发展,就必须提高自身综合职业能力。三是培养职业能力是对现行中职语文进行改革的需要。如今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着几大误区:一是认为开设语文课程浪费时间,应大幅削减课时。部分学校认为“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让中职学生学好专业课,掌握专业技能即可,其他都不重要,为此大幅度缩减包括语文课在内的文化基础课;二是认为语文课程是为专业课服务的而设立的。将语文课作为专业课附属学科来看待,作为工具学科来看待。三是认为过分看重语文学位的尊崇地位。部分教师使用高考或者普高思维来看待语文课程,想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内容,想完整地呈现语文知识结构,恢复语文学科的尊崇地位,不顾全中职特色及社会需求。实际上,针对中职语文的这些误区都是不正确不科学的,中职语文需要进行改革。国家教育部2008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课程的任务明确规定为: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新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明确了要以培养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因此,教师们应以此为依据认真做好和落实。

二、中职语文职业化教育教学的特点分析

就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而言,有其独特的职业化教育教学特点,具体表现在,在教育理念方面,中职语文教师应树立职业化意识;在能力培养方面,中职语文教育应注重职业化导向;、在教学过程方面,中职语文教学应明确职业化特征。

1.在教育理念方面,中职语文教师应树立职业化意识

就中职学校文化课来说,中职语文无疑是重要科目之一。通过中职语文教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变化的需要,明确教学为就业服务的意识,有效发挥中职语文的职业教育功能,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融入职业化元素和内涵。

2.在能力培养方面,中职语文教育应注重职业化导向

中职语文教学的定位应该从知识和能力职业化的视角出发,坚持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多样化人才培养之路。中职语文教学中关于“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训练,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化能力为导向,从而为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职业技能奠定坚实基础。

3.在教学过程方面,中职语文教学应明确职业化特征

中职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将语文教学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应该将语文教学要求与学生专业教育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教学内容的传授上应该按照专业以及未来职业发展要求弹性进行安排,并且对教学比重要适当给予调整;此外,中职语文教学还应该建立全面多元化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

三、怎样通过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怎样通过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是值得广大中职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树立职业意识,塑造职业形象,提高职业技能,增强职业文化四个主要方面进行培养。

1.树立职业意识

树立中职学生的职业意识关系到职业教育的成败甚至社会的未来发展。针对中职语文教学而言,树立中职学生的职业意识有利于更好地完成中职教育培养技术人才的重任。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直接体现了教学观念,决定了教学质量,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按照各专业职业需求不同,要对语文教学目标给予适度调整,通过以职业化教育为核心的教学目标的调整,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指导和帮助学生设计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

2.塑造职业形象

一个人的职业形象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个人的职业生涯的发展。要充分发挥中职语文教学的作用,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学生塑造和提升自己的职业形象。为此,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变换教学角色的方法实现学生职业形象的感性塑造,从而使学生对职业形象产生感性的认知了解,同时指导学生塑造自己的职业形象。此外,教师还可以按照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特点,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给学生创造机会扮演各种角色,从而使学生对职业标准增强感性认识,逐渐塑造出自己初步的职业形象。

3.提高职业技能

通过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还包括一些隐性因素,主要有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方面。中职语文教学是蕴含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基础平台,而以隐性课程、文化传统、环境情境为载体的隐性教育,则是传递教学内容的有效途径。从目前来看,部分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仍然缺乏探究精神,教学方法模式单一,职业化教育程度不高。为此,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中职语文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要以职业实用性为主,全面提升学生隐性的职业技能。

4.增强职业文化

所有职业都需要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中才能形成和发展,中职语文教学应该按照中职教育对象的独特特点,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扩展语文课的外延与内涵,要引导学生摒弃功利化的职业观念,追求职业规范的内在性和真实性,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此外,职业文化与职业是紧密相联的,同时受到大文化环境的影响制约,因此就中职语文教学而言,应该以职业文化熏陶为契机,让学生逐步增强文化底蕴,通过语文教学真正意义上将职业化教育融入其中,这也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方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教学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认真加以对待。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服务的独特优势,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塑造学生的职业形象,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职业文化,真正培养好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群秀.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J].职业.2012,(08):117.

[2]费明磊.职业化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4):91-92.

[3]渠敬永.浅谈中职语文教学渗透职业素养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51.

[4]叶杰英.对中职语文职业化教育教学特色的探析[J].职教通讯.2010,(02):97-99.

[5]欧阳春燕;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6]刘琳;语文“情境教学”的现实与理想[D].福建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朱蓓蕾(1968―),女,辽宁葫芦岛人,文学学士,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育教学。

上一篇:浅谈TPR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运用 下一篇:辽上京、辽中京遗址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