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馆藏结构分析的中文图书采访评价研究

时间:2022-09-16 10:45:56

基于馆藏结构分析的中文图书采访评价研究

摘 要:文章利用文献统计学的方法,对影响馆藏结构的诸因素如:图书的品种、复本、资金等进行统计分析,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以下简称广西图书馆)2007-2009年间入藏中文图书为例,对图书馆馆藏结构进行剖析,得出结论,并为今后优化馆藏结构,建立完备的馆藏中文藏书体系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馆藏结构 结构分析 文献采访 采访策略 中文图书

中图分类号: G25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2-0122-05

Evaluation of Chinese Book Acquisition based on Collection Structure Analysis

――Take Library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for Example

Xie Yaofang (Library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 Guangxi, 530022)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ollection structure such as type of books, duplicate, and fund by the method of bibliometrics. The data comes from the Library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2007-2009). This paper also put forwards som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optimize the collection structure and how to establish self-contained Chinese book collection system.

Key words:collection structure; structure analysis; literature acquisition; acquisition strategy; Chinese book

CLC number: G253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1)02-0122-05

1 引言

图书馆馆藏是图书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中文图书作为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馆藏建设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因此定期开展馆藏的调查和评价,了解现有的馆藏结构与读者的需求,合理分配图书采购经费,使得新采图书既符合入藏原则,又能够满足读者借阅的需求,找出馆藏发展目标,提高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水平是做好采访工作的前提。本文以广西图书馆近三年的新采中文图书为统计分析对象,针对不同学科的馆藏结构,运用统计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以便掌握近年来我馆藏书建设情况,为今后的馆藏书资源建设提供系统、科学的依据。

2 馆藏分类结构评价

图书馆馆藏文献数量再多,质量再高,但如果缺乏合理的结构,文献资源系统的功能难以发挥,因此,藏书结构状况是进行藏书评价的重要内容。[1 ]本文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为分类标准,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22大类及T类中的TB等也视为一级类目进行统计,根据本馆自动化操作系统ILASⅡ中的验收分类统计输出的统计表为根据,选取2007年-2009年入藏的中文图书MARC数据作为统计分析的对象(图书采购资金分配模式除外),统计3年以来共计108439种(分别为2007年入藏的26568 种;2008年入藏的37968 种;2009年入藏的44511种)图书,并除去抽样误差,得出了广西图书馆近年来入藏的中文新书的学科结构概况。选取的统计分析项目指标包括各类图书数量、平均复本量及各类图书的资金分配等信息。

2.1 馆藏学科分类统计分析

馆藏图书的分类统计分析既是检验馆藏图书结构合理性、系统性、科学性的最为直接的评价方法,又可为下一步制定和调整图书采访工作计划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2 ]表1是三年中收藏的各类图书品种和百分比情况。

广西图书馆是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为不同层次读者,馆藏图书结构具有综合性和公共性的特点。通过表1可以看出,各学科门类均有入藏,学科图书的入藏覆盖率达到了100%,各类图书文献所占比例基本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程度上,上下浮动的幅度不大,这显示了近三年的中文图书采访保持平稳发展的势态,与本馆的采选方针、采选原则相吻合。

从新书入藏总体分析显示:社会科学类图书(A~K类)占入藏总量的66.49%,自然科学类图书(N~X类)占25.44%,综合类图书(Z类)占8.07%。符合公共馆的馆藏配置要求。

从细类分析显示:学科入藏量差异比较大,连续三年平均入藏量最高的学科是I文学类,占入藏总量的18.01%,而入藏量最小的是V航空和航天类,仅占0.1%;入藏量列前10位的学科依次是:I文学类、K历史和地理类、T工业技术类、F经济类、D政治和法律类、R医药和卫生、H语言和文字类、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B哲学类、J艺术类,这10个学科的入藏量占总入藏量的86.27%,而其他12类学科的入藏量仅占总入藏量的13.73%;其中入藏量超过10%的有4个学科:I文学类(18.01%)、K历史和地理类(13.10%)、T工业技术类(12.60%)、F经济类(11.62%)。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这几类图书读者需求量大、利用率常年居高不下,二是这几类图书出版量相对其他类图书大得多,可选范围较大。目前状况,文学、历史地理中的人物传记、经济类中较热门的理财图书、工业技术中计算机类特别受公共图书馆大众读者欢迎。这说明在采购策略上,注重发展较快学科,出版物的热门和畅销图书品种仍然是图书馆收藏的重点。

从T工业类藏书中细类分析显示,TS轻工业和手工业、TP计算机技术藏书位居前列,TU建筑科学次之,也基本与广西产业布局相符。

2.2 复本量统计分析

采购过程中,将复本数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能够保证图书采购的品种齐全,从而保障馆藏质量。[3 ]文献复本的配置则主要是解决同一时间内不同读者对同一文献的需求,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文献服务。在采购总量和经费一定的条件下,复本数量与图书品种、单价呈负相关。在经费一定的情况下,复本数量少,能增加馆藏文献的品种,从而保障馆藏质量;如果复本量控制过少,会造成较高的拒借率,影响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通过表2显示,随着购书经费的逐年增长,采购的种数和册数也不断增加,并在2009年度首次超过10万册,表明财政加大了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投入,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购书经费得到了改善。然而,近年来随着书价的攀升,图书出版业的快速增长,购书经费仍显不足。

通过表3显示,本馆近三年新书入藏量虽然逐年增加,但与全国图书出版量相比,入藏率仅有13.07%(其中新版书达到23.75%),远远不能满足读者需求。因此,根据本馆的性质、任务,该馆采取了保品种减少复本的采访策略,始终将复本量控制2.50以下。

2.3 各学科购书经费统计分析

合理的资金分配方案有助于图书馆藏书建设目标的实现。随着图书采购经费的逐年增加,如何根据我馆的实际,寻找一个比较好的资金分配方法,合理地分配图书的采购资金,使图书的采购体现全局和长远的思想,实现结构合理、数量丰富的馆藏目标,达到图书采购经费效益最大化。[5 ]表5、表6分别是资金流向最高的前5位和最低的前5位的比列(以购书经费最多的2009年为例)。

资金分配的分析显示:资金占用额度居高的5类图书分别是I、 T、K、F和D类图书;资金占用额度较低的则是A、V、N、E、X类。

2.4 图书采购资金分配模式[6 ]

2.4.1 图书采购资金分配的研究方法

研究工作根据本馆的统计数据展开,影响资金分配的因素主要考虑本馆2005-2007年各类图书的平均价格、各类图书流通次数的统计数据。采用“经验+公式”的办法,建立能量化资金分配多个影响因素的合理分配模型,采用判断矩阵法确定分配指标值的计算公式中的权系数。

2.4.2 资金分配公式

设采用公式进行分配的资金总数为T,参加分配的各类图书共有n个。

2.4.3 分配指标值的计算

各类图书的分配指标值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

一般说来,重要的影响因素,相应的权系数就要给得大些;影响因素不很重要的,相应的权系数就要给得小些。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正确地使用权系数,影响因素的量化值要进行统一量化的处理。即,第i类图书的值取为该类图书第j个影响因素量化值与所有图书第j个影响因素量化值总和的比值。设资金分配中影响因素相对影响因素的判断数的取值可以由专家和了解馆藏、有丰富采访经验的实践工作者给出。判断数的元素组成的方阵称为资金分配的判断矩阵,即

以本馆为例,2008年图书采购分配资金总数约为200万元。影响图书采购资金分配的因素有很多,在本计算实例中,我们主要考虑2005-2007年入藏的各类图书平均价格、各类图书流通次数等影响因素,具体数据见表7。其中,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的取值,则需要借助历史惯例,或由馆外学科专家和图书馆专业采访人员讨论后给出广大读者都是以关心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寻找基本的科学常识和生活信息。因此流通数影响因素被认为最重要,重要程度取值为1.2,图书平均价格为1.0(见表8)。

2.4.7 计算结果说明

表9给出的是资金分配计算结果,结合表7和表9可知,图书采购分配资金明显倾向流通率比较高的I、T、K、F、R类,占分配资金总额的49.9%,这与我馆近几年来显示的图书流通借阅次数比率较高是一致的; Z和B类的图书,因为馆藏需要配置了一些地方文献和贵重的大部头,如:《中华再造善本》和《中国少数民族古籍善本集成》等,虽然流通量不多,但图书的平均价格偏高,高达上百元,仍得到平均水平以上的分配资金,符合该类的实际状况;G、D、H、J类借阅量也有一定的规模,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反映了读者热衷于阅读这些类别图书的实际状况,这几类图书的分配资金都接均水平;尽管N、U、V、X类图书的平均价格高于社会科学类图书,但因为借阅人数比较少,因此这几类图书采购的分配资金名列后面。

3 采访质量控制建议和对策

(1)根据公共图书馆的性质、任务,配置有特色的藏书体系。结合本地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发展优势,收藏有关的文献,为政府决策、资源开发等提供依据和线索,是不同省份和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形成地方特色的必经之路。广西图书馆是省级公共图书馆,贯彻广西地方文献求全、重点学科文献求精的文献采选方针,必须加强重点藏书和地方文献的建设。重点藏书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本地区科研、生产需要为准则;对反映本地区人文、地理、社会发展的地方文献要收集齐全,从而建成有地方特色的藏书体系。

(2)合理分配资金,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求。受经费所限,公共图书馆藏书建设的覆盖面一般较窄,不能满足社会各界读者对文献信息的广泛需求。通过近三年分析发现,对社会科学文献入藏较多,覆盖面较广,基本适应读者需要,但自然科学文献入藏比例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满足社会各界对自然科学文献信息的广泛需求。因此,应着重收藏文学、经济、法律、历史、医药卫生和环境科学类的图书,在采访中严格控制三大类图书的采购比例。

(3)正确处理读者阅读需求与图书长远收藏价值的关系。作为省级图书馆,担负着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书刊资料,搜集、整理与保存文化典籍的任务,因此采访人员既重视热门图书、畅销书的购置,又注重图书的收藏价值及一些潜在读者的阅读需求。采访人员在了解市场的同时,也要对本馆藏书情况作到心中有数,到流通、阅览及各部门听取意见,了解读者需要。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地调整采购工作,加强自然科学图书的采购;虽然文学类图书应适当减少,但也要保持一定比例,文学图书的品种应保持相对齐全。

(4)图书采访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多渠道采集文献,处理好预订与面购现采的关系;预订和地方文献征集关系。②把采访查缺补漏工作列入常规操作程序中,利用网络来搜集图书采选信息,保证采全率。③进一步提高采访人员的素质,有计划地安排采访人员进修学习,扩大知识面和更新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肖希明. 信息资源建设[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王玲,侯曼玲.馆藏结构分析及馆藏建设刍议[J]. 图书馆学刊,2005,(5):72-74.

[3]王玲,杨晓华.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的采后评价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3):97-100.

[4]中国图书出版发行网[EB/OL].[2010-09-20].http:///web.

[5][6]苏力,谢耀芳,莫霄.广西图书馆中文图书质量控制报告[R].广西图书馆科研项目,2008.

作者简介:谢耀芳(1962―),女,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采编中心副研究馆员。

上一篇:东莞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现状\成效及对策 下一篇:合理化馆藏结构特点分析及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