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公共图书馆工作发展态势

时间:2022-10-18 10:29:52

网络时代公共图书馆工作发展态势

一 近现代公共图书馆工作发展阶段

近现代公共图书馆工作发展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传统的手工操作阶段。主要是依赖于传统的卡片目录,对图书馆馆藏进行组织,核心技术是手工标引、编目等传统的手段,这是一种先组式的资源组织模式。

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计算机和MARC的出现,图书馆进入自动化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从本质上并没有改变卡片时代的图书馆,它还是一种先组式,而且MARC本身模式面向图书馆内部管理的手段,要远远多于支持用户检索。

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的,图书馆发展进入了网络化、数字化新阶段。这个阶段,图书馆功能和特点发生演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使馆藏管理向信息管理演变,从书目数据库到文摘、全文数据库,所追求的是用IT技术对信息进行管理;随着数字图书馆相关技术的实现,正在向知识管理方向发展。通过基于语义网络、基于数据挖掘、基于知识发现的人工智能技术等手段进行知识管理。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数字图书馆追求的目标是知识管理系统。另一是图书情报工作的组织转向以用户为中心。传统图书馆,通常是读者必须按照图书馆已经组配好的资源体系、服务模式进行。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是以管理馆藏为核心的,在这个基础上向用户提供服务。当前,数字图书馆研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用户接口和知识组织。这体现了数字图书馆不管是通过网络,还是通过其他模式,向用户提供服务,用户流程,服务模式必须以用户为中心,这是一个质的变化。当代公共图书馆还处于这种变化的过程之中。

二 网络时代公共图书馆工作发展态势

在网络时代公共图书馆工作如何在原来基础上再提升,其发展态势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是建立信息资源整合体系。对于任何一个图书情报机构来讲,不同载体、不同类型和不同来源的信息资源必须进行整合。从资源层面上来讲,这里边涉及到很多问题,一是进行信息采集时如何进行整合,二是在整合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及时地集成产生的分布式的数据化信息资源,包括开放链接、跨库检索、一站式检索,还包括如何有效地整合图书馆管理和图书馆服务。

第二,是提供新型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也就是图书馆从单纯借还为主体逐渐地转向E-参考咨询(Elibrary),即从被动式的信息获取服务,向合作式的信息推荐方式发展。

第三,是提供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的本质问题,是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是允许用户定制的。传统图书馆是不能被用户定制的,从理论上讲,现代图书馆首先应该具有一套完整的机制,支持用户自助式地完成资源的获取。再就是进行信息推荐,不仅仅是基于图书馆员的智力智能推荐,而是要基于计量方法、文献分析方法、语义方法、科学计量等方法客观地进行。

第四,是开展以图书馆联合体为基础的馆际合作。当前,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通过单馆保障完成信息服务,必须是建立一个馆际合作、共建共享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的,该体系应该有更强的关联性和可操作性。

第五,是建设作为知识门户的图书馆网站。图书馆网站应是一个服务型的系统,是用户获取资源、发现知识的重要窗口,应该把图书馆从资源组织到信息服务整个的业务流程移植到网络平台上,共同维护,构建一个基于服务的、以用户为主的图书馆平台。

第六,是开展用户信息素质教育。以用户为中心,用户信息素质教育就变成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在复杂的分布式信息资源网络环境下,用户保持对信息的敏感性,保持信息技能的实时提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检索技能问题。

第七,是构筑数字化学术交流平台。随着数字化的日渐深入,我们不仅仅要考虑显性知识,还要开发用户头脑中的隐性知识。通过数字化学术交流平台,促进非正式交流,使研究人员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在交流过程中完成显性化。

第八,是创建用户主导的服务质量评价机制。这个问题属于服务创新的范畴,服务创新包括服务理念创新和服务方式创新。服务理念创新就是要追求“零距离、零缺陷、零投诉”的最佳服务;服务方式创新就是要追求“服务规范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多样化”。图书馆必须构建一种快速反应机制,能够很快听取用户意见。我们应该以“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审视资源与服务的关系。以前是经费决定资源,资源决定服务;现代图书馆应该创建用户主导的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即“需求决定服务,服务决定资源”,这就是当前发达国家图书馆所倡导的“需求决定论”。

三 公共图书馆研究应以现实问题为中心

开展公共图书馆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从实际出发,以针对性、实践性很强的现实问题为中心,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当前应研究的现实问题包括:⑴公共图书馆开放服务的理念与实践;⑵公共图书馆实现平等服务的途径与模式;⑶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成与设计;⑷区域性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机制;⑸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⑹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弱势群体研究;⑺Lib2.0与图书馆个性化服务;⑻公共图书馆服务绩效评估;⑼构建未成年人成长的文化空间;⑽乡镇图书馆建设与布局;⑾悦读服务推广研究等等。开展对这些现实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形成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持续、协调发展的格局,有助于建设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在上述诸多的现实问题中,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具有针对性的宏观现实课题。现就这个问题谈两点肤浅的看法。

目前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障碍,主要不是来自技术层面,而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缺陷与弊端。我国的信息资源共享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共享体系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所以政府的干预是必不可少的保障。但是单纯依靠政府的做法并不可取,应该采取通过组建图书馆联盟的形式来创新信息资源共享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能够有效克服长期以来束缚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的体制。图书馆联盟是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互惠的组织形式,是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大趋势。有了联盟,图书馆界才真正迈向信息资源共享,联盟不仅是图书馆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更是图书馆的一种新的内在力量的源泉。图书馆通过联盟能够增强购买力,分摊费用,共同拥有电子数据库的使用权;通过联盟给资源供应商施加影响以降低电子资源的价格,便于开展系统操作和维护方面的协作以及联合编目。因此,图书馆联盟被认为是网络时代图书馆合作最有活力和最具可行性的组织形式。

信息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主要是正确处理信息资源共享的利益平衡问题,应强调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共享活动中承担的责任和享受的权利均衡。长期以来,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缺乏一种利益平衡机制,在这种利益平衡机制缺失的情况下,必然会使参加共享的成员馆投入和回报失衡,因而对资源共建共享持消极态度。所以必须建立一种利益平衡机制,使参加资源共享网络的各成员之间,能够依据他们对资源的投入和贡献,获得相应的利益,这样信息资源共享才能有长久的动力。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创新,图书馆联盟必须明确规定成员馆的义务和权利,确定共建共享标准和监督措施,关注共建共享活动的组织和调控,切实解决成员馆之间的纠纷并进行合理的仲裁,科学地安排共建共享经费的预算、协调委员会的权限、任期和选择等利益平衡问题。

(本文系吴慰慈教授在2010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上的报告)

作者简介:吴慰慈,男,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一篇:国防科技情报知识价值最大化的决策研究 下一篇:东莞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现状\成效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