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模式的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时间:2022-09-16 09:16:15

基于PBL模式的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点多,实践性强,更新速度快。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需求与发展。现代计算机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基于问题式的学习过程(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它把学习内容设置到真实的操作环境当中,强调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将实际问题的解决作为最终目标。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PBL教学法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陈旧的教育思想,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深层次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为主要目的。

一、PBL教学模式分析

基于问题式的学习过程集中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与“教”的基本思想,是一种以实际问题为操作内容的和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主要目标的学习过程。在提高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培养学生养成终身学习意识方面的作用已被广泛认同。PBL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逐步引导下,围绕具体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和研究活动。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现实问题目标为核心,以分组讨论为主要形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环节操作能力与自我思考分析过程,目的是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挖掘出相关的隐性知识,并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学生、教师和现实问题是PBL教学模式的三个基本要素。学生是问题的参与者和解决者,是负有责任的自我发展的学习主体,并具备一定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教师是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时的指引者,与传统教学不同,在PBL实施过程中教师并不以讲授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而是通过组织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来进行学习,使学生在共同合作的过程中,逐步构建探究性、开放式的学习环境。现实问题作为学习的动机是教师组织课程建设的核心,这些问题与真实环境联系十分紧密,没有固定的标准与答案,通过这些问题的构建来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构建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二、PBL模式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PBL作为一种蕴涵着先进教学理念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个体的学习热情。将PBL教学法应用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建构,提高计算机专业素养,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PBL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归纳为以下环节。

1.问题情境的设计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问题情境设计的依据。教师在设计实际问题情境时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构建恰当的问题情境,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程度、难点和误区,顺应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来解决问题,以便能够更加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设计问题情境时,我们可以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2.共同学习,分组讨论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PBL教学模式不仅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更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就要求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积极思维。同时,教师要对设置好的问题和学生共同进行讨论,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在学生不明确具体任务和内容的时候,起到启发、指导、明确目标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可以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样不仅能够对基本的知识点有所加深和巩固,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实际问题的真实性和复杂性,在PBL教学模式中通常需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各个小组可共同努力完成某一项任务,或各个小组独立完成某一任务后,再与其他小组共享相关数据和信息。

3.明确思路,解决问题

自主性学习过程是PBL教学模式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所必备的基本特征。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和责任感,并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主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能够主动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知识的学习不再是教师强加给自己的“任务”。由于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学生对所学内容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遇到的难点进行指导与培训,要做出恰当的演示,并举出相关实例,要从理论角度和实际操作环节来启发学生的设计思路,抓住知识的核心本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此外,对部分优秀的、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知识容量,满足其个性发展的需求。

4.总结评价,交流合作

PBL教学模式主要强调问题的解决以及对潜在知识的掌握,是建立在学生团队协作基础之上的个性化操作。通过PBL教学过程的实施,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在同一个学习小组内,由于学生的基本性格特点和认知能力不尽相同,学生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也会不同,所以在小组内部要让学生之间充分沟通和交流。此外,我们还要不断丰富知识评价体系的多元性,即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全面的、客观的评价。

三、PBL教学模式需注意的问题

1.学生个体因素的差异

PBL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核心的,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方法。在PBL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因素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等内容。学生是新知识学习的主导者,要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掌握解决该问题所需的方法。在这个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挫折感是学生最有可能的感受。因此,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只有明确了自己的目标,才能在逻辑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本质的跨越和发展。

2.问题设计的技巧

设计问题是PBL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关系到学生能否自我构建相关知识体系,同时影响到PBL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时的效果。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对问题的设计格外关注:(1)问题的操作性。问题的设置要明确,要与学生的实际环境或兴趣紧密联系,要能够代表真实环境中遇到的问题,任务必须是可操作的。要能够使学生很好地对知识、推理和学习策略的进行有效性评价。(2)问题的整体性。在设置问题时,我们要从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入手,紧扣基本教学内容,使各个分散的知识点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使学生从宏观上对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3)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的设置不能过难,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留出自我发挥的空间。

3.不能忽视传统教学形式

传统教学形式是以基本课程内容为讲授核心,以基本知识点为载体,学生参与和讨论的实践环节相对不足,但其对知识的把握和传授有着很强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讲解,又要充分挖掘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PBL教学法有一定的适应过程,以便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果。

基于问题的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它能够真正体现“以学生个体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先进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PBL模式更好地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有待于深入思考和不断尝试。我们将努力探究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断推进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与改革。

参考文献

[1] 谢仁恩,陈曙光.浅谈PBL在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代企业教育,2008(18).

[2] 常本勤.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计算机教育,2010(2).

[3] 高鹭,周李涌.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思路与方法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08.(3).

[4] 韩玮娜,常亮,阎芳.PBL教学中教师的转变及作用.数理医药学杂志,2008(4).

[5] Barrows.H.S.A.taxonomy.of.problem-based.learning.methods.MedicalEducation,1986,20(6).

上一篇:如何提高制冷教学质量 下一篇:地理疑难问题的教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