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9-16 08:46:21

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为打破传统陈旧的教学思路和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学政治课教学改革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就。但部分教师在贯彻现代教学思想、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偏颇。试评论如下:

一、教学模式存在形式主义

当前广大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已发生了根本转变,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都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这一现代教学思想,但在具体操作上存在着形式主义的倾向。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标教学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日标教学相当流行,许多教师采用目标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法运用得好,可以对教与学起到定向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作用。但许多教师在操作中存在形式化。其一,教学目标导向片面,只重视知识性目标,忽视引导学生对能力及觉悟性目标的认定。目标条文的出示大多在上课伊始一次性完成,缺乏对教学目标的必要讲解,致使学生莫名其妙,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和定向作用。其二,目标出示之后被搁置一旁,忽视以目标为中心展开教学,以目标为标准评价教学效果,控制教学过程。

启发式教学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现代教学论中的启发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具体体现。其核心是通过设疑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启发和激励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并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但许多教师对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操作和运用上存在着偏颇。其一,从教学内容上看,忽视创设有深度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活动,只对最基础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多种形式的问答,反复诵记,以致出现靖蜒点水式的虚假活跃,把启发式教学变成了简单的问答式教学。其二,从教学方法上看,教师羞于言“讲”,结果问答有余,教师讲解不够,致使许多深层次的知识挖掘不出来,学生获得的知识支离破碎,不能形成整体知识网络。在有些教师看来,似乎“讲”就是传统课,只有满堂问才是现代课,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为从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很有限,他们对一些较深层次的知识,诸如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许多实质性的问题是很难自己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认知的。从教材内容着。教材中存在着许多较深层次的隐性知识和大量的德育素材,这些都是需要教师去揭示、去挖掘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适度的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的讲述,是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学习实效的。因此,课堂教学中必要的“讲”是不可缺少的,其实,不管什么教学方法都不能离开教师的“讲”,关键是要把握好什么时候讲、怎样讲、讲什么。其三,

从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看,教师虽注意提出问题,但有些教师却忽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特别是忽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总是把学生的思维指向纳入教师思维的框架中。这不利于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也压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五个转变”的贯彻“五个转变”作为现代教育论新观念,是教师如何使传授知识的过程成为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培养能力和开发潜力的过程。然而,部分教师在贯彻“把以教师发问为主转变为学生提出问题为主”的思想时,生搬硬套,盲目模仿,认为“五个转变”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以学生提出问题的多少来衡量一节课的好坏。还有些教师对学生实际情况了解不足,过高估计学生水平,致使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着边际,再加上许多学生受水平所限表达不清,更增加了课堂的尴尬。

二、“应试教育”的困扰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升学考试的导向使许多教师只重视基础知识,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思想道德品质以及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并且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这种负面导向,使许多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把教学瞄准应试。表现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忽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各种能力的培养,忽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更忽视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个性。这有悖于教学大纲的要求,有悖于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因材施教原则未能真正贯彻落实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但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主要表现在:其一,在教学方法上,一种方法面向全体学生,有统一要求,无个别指导,尤其忽视对程度差的学生进行具体帮助,不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其二,在对学生的要求方面,许多教师把教学效果的着眼点,仅仅放到优等生身上,缺乏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不能分层次教学以促进全体学生共同提高。

从运用启发式教学来说,教师要善于创设具有一定深度且能引起学生认识冲突的疑问,启发学生思考,避免仅在简单问题上教师问,学生答。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实起到主导作用,注意精讲点拨,揭示知识间因果关系,力求通过讲解使学生所学知识达到升华,形成知识网络。从“五个转变”贯彻来说,教师应抓住重点、难点,选择恰当、典型的资料、图片、漫画,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共鸣。从实施素质教育来说,应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努力促进全体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上一篇:初中课堂古诗如何教学 下一篇:浅谈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法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