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子宫颈癌术后盆腔复发或转移40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9-16 04:33:20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子宫颈癌术后盆腔复发或转移40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子宫颈癌术后盆腔复发或转移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40例宫颈癌术后盆腔复发或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三维适行放疗治疗,随访3年,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 结果 随访1年,均存活,随访3年,存活38例,生存率为95.0%,随访期间不良反应以放射性直肠炎和放射性膀胱炎最为多见,其次为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和骨髓抑制。 结论 三维适行放疗治疗子宫颈癌术后盆腔复发或转移,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提高了生存率,降低了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宫颈癌;复发;转移;三维适行放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816.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7(a)-0086-02

Clinical analysis of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on cervical cancer pelvic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 40 cases

HUANG Zhi-tang QIU Kai-tao HUANG De-cheng

General Radiology Department,People's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Zhongshan 5284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treatment of cervical cancer pelvic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09 to March 2010,40 cases of cervical cancer pelvic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data,were made of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treatment,outcomes and adverse were followed up for 3 years.The reaction was evaluated.Results 1-year follow-up,all patients were alive,three years of follow-up,38 cases were survival,the survival rate was 95.0%,the follow-up period the most common adverse reactions to radiation proctitis and cystitis,followed by digestive system adverse reactions and bone marrow suppression.Conclusion Th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for cervical cancer pelvic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can obtain a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to improve survival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radiotherapy adverse worth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Cervical cancer;Recurrence;Transfer;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Clinical efficacy

子宫颈癌(cervical carcer)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在我国已婚妇女中发病率居首位,外科治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再次手术难度增大,因此术后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影像技术和计算机高速发展,使三维适行放射治疗(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RT)技术不断成熟[1],在肺癌、鼻咽癌、颅内肿瘤的诊断中广泛应用,并取得成功经验,三维适形放疗可提高肿瘤的照射剂量,同时能降低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特别是在宫颈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治疗中[2],成为主要治疗手段,本文介绍本院应用3DRT治疗子宫颈癌术后盆腔复发或转移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40例宫颈癌术后盆腔复发或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5~68岁,平均(58.5±3.4)岁,鳞癌22例,腺癌10例,鳞腺癌6例,未分化癌2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强化腹腔、盆腔CT检查或病理活检证实,仪器:西门子Vertix FD直接数字化X线机、西门子Emotion16螺旋CT机。患者先进行盆腔、腹腔CT强化扫描,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同时确定阳性淋巴结,患者仰卧位,上肢交叉抱肘,下肢自然下垂,体表做好标记。物理师、临床医生、影像医生确定扫描范围,将扫描结果传到Eclipse软件上进行数据处理,临床肿瘤医师将阴道残端、肿瘤、阳性淋巴结和周围器官用不同颜色的曲线进行标记,肿瘤区域(GTV)和GTV边缘外5~10 mm处(pTV)位置及照射剂量和最大照射剂量,物理师根据要求的GTV、pTV所需剂量及最大照射剂量作出放疗计划,传至瓦里安加速器23EX(TPS)执行照射,一般GTV总剂量为6000~7000 cGy,pTV总剂量为4500~5000 cGy,分为27~29次进行,1次/d,在5~6周内完成,局部肿瘤较大或与危及器官密切时,为防止器官接受更多的射线,在放疗剂量达到总量2/3时,重新CT定位,勾画GTV和pTV的位置及照射剂量及最大照射剂量。治疗期间,查血常规1~2次/周,CT观察肿瘤控制情况,自治疗开始计算生存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

1.3 入选标准

有宫颈癌手术史,术前、术后未行放疗治疗,有复发临床表现,经病理或影像学确诊,直肠黏膜、膀胱光滑、完整,盆腔外无转移,心肝肾功能检查能耐受放疗,KPS评分≥9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症状消失,39例患者病灶全部消失,1例因盆腔淋巴结体积过大,放疗后仍有病灶残留。随访1年,均存活,随访3年,存活38例,生存率为95.0%。治疗期间放射性直肠炎11例,占27.5%,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加,里急后重,伴血便或黏液血便;放射性膀胱炎10例,占25.0%,表现为尿频、尿急、血尿等,未发现重度放射性膀胱炎病例;5例出现骨髓抑制,占12.5%,表现为白细胞降低(最低者达2.4×109/L);4例出现消化道反应,占10.0%,表现为轻微的食欲不振,所有患者经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均消失。

3 讨论

子宫颈癌是在子宫阴道及子宫颈管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年龄呈年轻化的趋势,随着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子宫颈组织学检查的开展,子宫颈癌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可能,多数Ⅱa期以前的患者可通过手术治疗,但因手术指征、临床分期的准确性在各级医院存在差异,特别是术后腔内后装技术未普及,术后复发难以避免[3],复发多来自晚期宫颈癌治疗后,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复发率高达45.8%,对于复发患者,不少学者行再次手术治疗,提高了患者生存率,但手术创伤大、难度大、并发症多等因素未能广泛开展。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前后2野全盆腔对穿照射加适量腔内后装[4],无论如何照射,都不可避免地照射直肠和膀胱,在直肠及膀胱所在区域照射面积是恒定的,在区域内剂量受到限制,不能提高肿瘤区域照射剂量。

三维适行治疗需要准确判断肿瘤体积及周围组织,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方法准确显示宫颈肿瘤与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是三维治疗研究的热点,Wu等采用双盲法请放射诊断医生、放射物理师在CT和MRI图像上勾画肿瘤靶区[5],对肿瘤体积进行统计,并得出结论,肿瘤靶区范围的准确性与肿瘤病变照射剂量及肿瘤控制率密切相关。三维适形腔内放疗靶区覆盖以评估DVH参数为主,传统的A点系统同时被使用,美国学者使用D100、D90作为靶区剂量评价标准,欧洲推荐使用D90、D100来评估靶区剂量覆盖范围,D90更稳定[6],应用更广泛。三维成像系统为评估剂量体积关系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助于开展放射治疗后正常组织并发症剂量学研究,在分次近距离治疗中,肿瘤自身体积的变化,肿瘤及周围组织会引起高剂量位置发生变化。

近年来,三维适形放疗在宫颈癌复发或转移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计算机系统,三维空间上通过三维集束或拉弧聚焦[7],肿瘤得到均匀且剂量分布一致的高剂量照射,高线性能量传递可有效杀死对X线及γ线抗拒的乏氧细胞,提高治疗效果,肿瘤形状与放射剂量一致,周围组织及器官受到较小的剂量照射,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8],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生存质量。特别是对于肿瘤体积较大的患者,能更明显地体现这种照射的优势,三维适行放疗克服了大面积照射的弊端及缺陷,其理论依据是根据女性盆腔三维数字化模型构建技术,周围脏器及肿瘤体积通过CT三维重建测量的高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定位肿瘤形态、体积、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根据结果制订个性化放疗方案[9],最大特点是高剂量分布于肿瘤三维形状高度重合,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本组资料中,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提高了肿瘤局部控制率,间接降低了远处转移率。三维适行放疗治疗子宫颈癌术后盆腔复发或转移,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提高了生存率,降低了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庄甲花.全盆腔脏器切除加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20例临床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07,22(4):411-412.

[2] 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79-211.

[3] 宋晓磊,欧阳振波,陈春林,等.女性盆腔三维数字化模型构建的方法及其意义[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3):216-217.

[4] Mundt AJ,Tujian AE,Rotmensch J,et al.Intensitymodulated whole pelvic rdiotherapy in women with gyneeologic malignancies[J].Int J Radiat Oneol Biol Phys,2010,52(5):1330-1337.

[5] 杨淑芳,王海琳.宫颈癌三维适形放疗与二维放疗计划的比较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2007,33(3):69.

[6] 李爱苓,孙建衡,晁红霞,等.子宫颈癌放射治疗致放射性膀胱炎378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产科杂志,1995,30(12):741-743.

[7] 肖锋,宋晖,魏丽春,等.宫颈癌调强放疗膀胱受照剂量的评价[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1,18(6):463-464.

[8] 李慧灵,冯梅,陈娜,等.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对宫颈癌放疗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疗效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08,23(4):604.

[9] 李瑛,韩波,林志国,等.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疗效[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9,37(4):352.

(收稿日期:2013-03-07 本文编辑:郭静娟)

上一篇: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测定的诊断作用比较 下一篇: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瘢痕子宫妊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