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9-28 06:21:48

胸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 总结我科近几年的护理经验。方法 术前术后心理护理,充分评估及常规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及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功能锻炼指导。结果 经过精心的护理,患者功能恢复好,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 良好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1 一般资料

本科从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共206例,男120例,女86例,年龄18~62岁。受伤原因:车祸70例,高处坠落80例,重物砸伤56例。骨折部位:胸椎骨折76例,手术70例,伴有神经损伤6例,腰椎骨折130例,手术110例,伴有神经损伤者20例。

2 术前护理

①生命体征的监测及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血压的变化及生命体征并作好记录,由于早期生命体征不稳定或合并有胸腹部脏器损伤等。②心理护理:由于手术风险较大、术后需要绝对卧床,责任护士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了解并评估。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说明手术的目的和大致程序,告知患者需配合的事项和术前应注意的问题,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配合。③术前准备:术后卧床静养会使肠蠕动减慢,会增加尿潴留、腹胀、便秘的发生率。术前完善各项常规检查,术区备皮,备血,禁饮禁食的指导。并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保持大、小便通畅。观察患者的睡眠情况,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3 术后护理

①病情观察及生命体征的监测:护士应重视术后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当天仔细地观察患者双下肢感觉及运动状况,并详细记录。术后患者应去枕平卧硬板床,头偏向一侧,Q1 h测量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观察切口有无出血,保持切口引流管及导尿管通畅,防止管道扭曲、折叠、受压。准确记录24h引流量,一般术后24~48 h引流量小于50 ml且色淡即可拔管,拔管后注意观察伤口情况,如有不适症状出现、立即报告医生;术后24 h可侧卧或俯卧[1]。②饮食指导: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营养、富含纤维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多饮水。③预防便秘:长期卧床患者易发生便秘,可遵医嘱使用开塞露肠道,利于大便排出。指导患者每日按摩腹部,进行顺时针环状按摩,促进肠蠕动有利大便排出。大便干结者,注入开塞露后用手指抠出。④预防泌尿系感染:保证患者每日饮水量2500~3000 ml,增强自身冲洗作用,如患者留置尿管超过3 d,遵医嘱给生理盐水+庆大霉素行膀胱冲洗,2次/d、尿导口每日用消毒棉球擦2次。每日定时开管(3~4 h)一次,可训练膀胱收缩功能。⑤预防褥疮:胸腰椎骨折患者长期卧床,须每2h轴式翻身一次,经常察看按摩受压部位。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床整并按摩骨突处皮肤,给患者骶尾部垫水垫及护理垫。神经损伤的患者双足跟、腘窝处垫水袋换防褥疮。⑥预防肺部感染:指导患者做双上肢扩胸运动及呼吸功能训练,进行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定时翻身、拍背,注意保暖。⑦康复训练:术后当天麻醉消失后可进行自主四肢运动及轴试翻身,术后第2天进行直腿抬高训练,开始可被动抬高、再主动抬高,双下肢轮流进行,术后第3天为防止挛缩畸形,开始锻炼股四头肌及小腿三头肌肌力,术后1周进行腰背肌锻炼,身体要保持正确位置,其要点是按照疾病的特点,被动运动,在主动运动能力基本恢复之前,必须经常给患肢各关节作全范围被动运动。锻炼原则:尽早开始锻炼、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次数由少到多,动作幅度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指导患者在床上自行活动双上肢,比如扩胸、握拳、屈腕、屈伸、外展、内旋肘关节等[2]。⑧心理支持:心理护理贯穿疾病的始终,针对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心理诱导,增强信心,使患者从心理上和身体上都尽早融入社会。随时动态了解患者的心里情况,及时给予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的症状及减少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等,促进术后康复。

4 小结

及时的治疗和良好的护理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恢复肢体功能的重要因素,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降低病残率。使患者早日恢复自理生活能力重返工作岗位,从而降低医疗费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刘联群.骨伤科专病护理路径.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 王培霞,黄秀军,史书霞.骨科实用护理手册.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效果观... 下一篇:妊娠期补充爱乐维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