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音乐在教育发展方面的开发利用

时间:2022-09-16 04:04:58

论中国传统音乐在教育发展方面的开发利用

摘要:传统音乐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音乐教育最宝贵的课程资源。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使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与学校音乐课程融为一体,更好地为音乐教育发展服务,是学校和音乐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让传统音乐通过民间系统的自发式传承与专业院校的灌输式传承,双向并重,双管齐下,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与发展。

关键词:传统音乐;教育;发展;开发利用

中国传统音乐在教育发展方面的开发利用,主要是指把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育中的课程资源,纳入到我国大、中、小学的音乐课程体系中去。这既是对音乐课程资源的进一步挖掘和补充,又是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保护,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弘扬。

教育部2004年12月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基本思路是:必修课程学科化,选修课程类型化,地方和学校课程特色化。全国各高校可根据各自的资源和特长开设相应类别的选修课,以充分发挥本校优势和地域优势,办出各自的特色。与此同时,按照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自主管理的体制。除国家课程以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一定的比例。根据《标准》编写的教材占教材总量的15%-20%。地方和学校音乐教育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曲艺音乐课程资源。

在开发、利用和保护中国传统音乐资源的策略上,各级学校应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和现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将当地的民间音乐资源纳入学校音乐教育体系,聘请传统音乐乐师来学校讲课,传授民间音乐的演奏、演唱技法,通过学校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来保护和传承民间音乐这一绚丽的宝贵文化遗产。

一、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现状

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包括了民间歌曲资源、戏曲音乐资源、曲艺音乐资源、民间器乐资源、民间舞蹈音乐资源等。它的开发与利用是音乐课程建设的新课题,是对音乐课程资源的进一步挖掘和补充,是弘扬、传承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和保护民族民间音乐资源的一个有效措施,开发与利用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应将之纳入学校音乐教育体系,建立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社会实践基地,加强民族民间音乐保护、传承意识的培养。

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音乐教育最宝贵的课程资源,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发挥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的作用,使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与学校音乐课程融为一体,更好地为音乐教育发展服务,是学校和音乐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民间音乐的传承分两类:一是民间自发性的世代传承,包括家族传承、师徒传承。二是在学府借助外力的传承。对濒危的民间音乐品种后者尤为必要。以前人们总把音乐院校与传统音乐的传承对立起来,现在这种认识有了极大的改观。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音乐院校是传统音乐传承的主渠道之一。目前,已有不少地方对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同时也进行了广泛的艺术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近年来,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又陆续聘请民间艺人进校演出、讲座,恢复了20世纪50年代的优良传统。这让民族音乐文化跳出课本,活生生地走到学生面前,树立了年轻一代保护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

蒙古族原生态艺术长调、马头琴、呼麦、四胡、乌力格尔(说唱艺术)、安代舞等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长调和马头琴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在蒙古族原生态艺术中,最先走进学校的是长调。目前,马头琴、四胡、呼麦等传统音乐艺术形式相继登上了内蒙古各大专院校的讲堂。

有的地区不但把中国传统音乐的表演艺人请进了大学课堂,还把原生态音乐纳入了高校音乐课程体系,进而办起了原生态音乐专业。如,2006年内蒙古师范大学设立“长调演唱与理论研究”、“马头琴演奏与理论研究”硕士点,在中国首次招收长调和马头琴专业硕士生,呼麦、四胡专业的硕士点建设工作也在筹备当中。福建泉州师范学院音乐系前几年就把南音办成了一个本科专业,使得南音这一古老的音乐艺术受到很好的传承与保护,台湾南音社团“汉唐乐府”每年都要到泉州挑选优秀毕业生来充实他们的音乐社团。

廊坊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这几年在开发利用传统音乐作为课程资源方面也采取了一些举措,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与廊坊市文化局一道举办《古乐新声》音乐会,举办廊坊市传统音乐研讨会,相继把廊坊境内的屈家营音乐会、军芦村音乐会、南响口音乐会等的老艺人请到大学讲堂讲授、演奏,让学生亲耳聆听这古老而优美的音乐,感受它的无穷魅力。下一步计划把屈家营音乐会等传统音乐纳入到高师音乐课程体系中来,力争办出自己的特色。

有人可能会担心,走进高校的原生态艺术是否会失去它的原生态?随着时代变迁和各民族生活环境的变化,原生态艺术包括原生态音乐自然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我们认为,学院里传授的传统音乐艺术都来自于民间,只要定期到民间去采风,经历了千年传承的原生态音乐艺术的基本元素是不会改变的,反而会发展得更好。传统音乐通过民间系统的自发式传承与专业院校的灌输式传承,双向并重,双管齐下,一定会发扬光大。

二、开发利用民族民间音乐的建议

1.充分挖掘民间音乐、戏曲、曲艺音乐资源

民间音乐资源是我国无形的宝贵财富和艺术遗产,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各民族的民间音乐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是当代音乐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戏曲、曲艺是音乐资源的一部分。一直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与戏曲、曲艺是相分离的,戏曲、曲艺这一资源在音乐教育领域里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目前,我国戏曲和曲艺的一些品种和表演形式面临危机,如果不采取一些保护措施,这一文化遗产就会被人们遗忘、消失。为了能使我国的戏曲、曲艺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们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在开发利用和保护戏曲、曲艺音乐资源时,思想意识要转变,要充分重视戏曲、曲艺资源的开发,把地方剧种纳入音乐教育体系,真正体现音乐教育的民族性,弘扬我国的民族各种形式的音乐文化。

2.建立民族民间音乐社会实践基地

民族民间音乐社会实践基地是学校音乐课程的基石,是音乐教育质量、特色的保证。目前,各地学校民族民间音乐社会实践基地还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也严重地影响了校外音乐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为此,各级各类学校应加大音乐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有效开发和利用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从音乐的功能上开发。建立的民族民间音乐社会实践基地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民族民间音乐的社会功能,提高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广泛的社会效应,为音乐课程教学服务。二是从基地的地域上开发。既要建好校内民族民间音乐实践教学基地,又要开发校外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和民族民间音乐社会实践基地,实现校内、校外音乐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基地有机结合,形成校内校外连锁互动、资源互补。

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对音乐课程资源的进一步挖掘和补充,是对现有音乐课程的充实与改革,只有从学校教育入手,不断地完善、不断地调整现有音乐课程,把必要的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才能适应社会进程不断发展的需求,使音乐课程更符合我国现有各类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同时也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最有效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音乐教育更具有民族性,才能使我国的音乐文化走向世界。

上一篇: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思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