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当代绘画写生训练

时间:2022-09-16 01:28:06

浅议当代绘画写生训练

摘要:写生在中西方漫长的绘画发展历史中一直给绘画创作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生机。它是艺术家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生活、提高精神素养和审美境界以及收集素材、训练绘画技法甚至是进行艺术创作的最直接途径。

关键词:写生;绘画;真实

古今中外艺术史的发展表明,写生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写生则是一种感受生活与自然的能力,是对客观事物深刻认识的过程,是借鉴传统锤炼技能的过程,是创新经验的积累过程。

一、绘画写生的价值

1.写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人离不开自己生活的环境,人通过看到的、接触到的、体会到的事物来充实着自己的经验,所表达的也来自于这些体验中。自模仿自然的艺术开始,艺术家们就通过写生的方式不懈地研究着自然,试图找到世界的规律和艺术的真谛。写生不但作为艺术研究的一个方法和桥梁,同时还是创造艺术作品的一种方式。艺术家在感受到客体对象之后萌生了强烈的主观意识,加之对表达客体的不同性质的选择以及艺术家自身技法和艺术趣味的积累,使艺术家的写生作品与真正的客体对象产生了距离,这就产生了源自写生的艺术作品。

在西方,面对自然直接写生的创作方法从达芬奇、安格尔到库尔贝到印象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及表现主义的诸多艺术家,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艺术作品。

2.写生是人体悟自然的桥梁

在自然面前,写生不是从属于自然的关系,而是在人与自然的交流中流露的真实感受,是主客体相融合、协调、平衡后产生的心灵表达。古希腊的克里索斯托认为“大自然的美胜过所有的艺术品”,流,使自己融于自然之中,发现别人未能发现的真实和美,就像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当人越是感受深刻,越是彻底详尽地表达对对象的理解,主观的情怀就越是能够彻底地表现出来。相反如果轻视自己的真实感受而肆意抒发自我,画面的物象就会变得空泛概念,失去情感。艺术家需要把握的是把通过对自然的感悟和理解真实地表现出来,而不是对自然进行表面的反映。

人要尊重自然,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在与自然的对话中找到自己的语言,使写生作品体现出个性独特的魅力。“道法自然”,才能“中得心源”。

3.写生是理解借鉴前人经验的途径

中国画论一直强调学习绘画要“识古人,识造化”。通过临摹前人的作品,可以继承传统的技法和艺术规律;通过去自然中感受,可以求证古人的传统和增强自身的认识,使绘画作品既有传承又有自我创造。

二、写生的基础训练功能思考

1.重新认识写生作为绘画基本功训练的功能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写生的基本功训练功能曾一度被局限在写实再现和技术训练上。但是美术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门技艺,而是获得一种思维方式和能力,即创造性思维和感受与应变的能力。所以写生教学应该解决的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的综合能力训练,是眼、心、手相协调的训练。就像郑板桥所说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的过程一样。

首先写生应该解决的是“看”的能力。“看”就是视觉思维的训练。因为绘画本身也是一种“看”的方式,看的方式决定着画的方式,其实这种“看”是视知觉。阿恩海姆认为视觉思维是能动的,视知觉的活动是视觉和思维积极结合的结果。初学绘画的学生在写生时,往往先被告知物象的物理性质,比如形状、空间、光线、色彩等的特征,过分强调了客观分析。这样,虽然可以让学生了解事物的规律,但是却会忽视人的视觉能动性,久而久之,会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概念化、绘画表达变得概念化,从而忽略了真正应该把握的个人感受,也就失去了对于艺术的主观、主动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学生学到了所谓的专业知识,但由于思维方式的单一造成了群体毫无个性的、雷同的写生作品,在艺术创作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变得很吃力,这样其实已经完全背离了写生的训练目的。事实上已经有人认识到了这种弊端和不合理。所以写生训练的基本功的功能应该是训练人具有客观的观察能力、真实的感受能力、主动的思维能力,最终达到艺术的创造能力。

2.新环境下写生训练的新探索

在新的绘画环境下,传统意义上的写生训练和教学观念已经完全不能符合当前艺术创作的要求,这种矛盾已经非常突出地显示了出来。专业的写生教学急需要有一套新的、系统的理念和实际操作方法。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要尽量突破自己惯常使用的手法,尝试新的表现形式,摒弃习作的思维方式,按照完整作品的要求完成写生。写生训练中不同专业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也相应地有所侧重。如对于设计类专业的外出写生课应强调“设计构成”的元素,如形体构成元素、色彩构成元素,这样就相应地要求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在写生过程中,对于画面的组织和控制要更有理性,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表达对象,这样学生就能从对自然的模仿中释放出来。如色彩风景写生,以分解色彩的色块、色点来表现,并且色块、色点的大小有变化,形式多样化。平面广告设计专业的外出写生课教学应突出装饰性造型的培养,让学生逐渐地从光影与空间中走出来,追求平面、简洁、含蓄、夸张、变形和抽象,强调学生的个性化表达。

三、小结

写生的意义在于是否能“真实”,生活的真实、情感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实,这样才能达到艺术的真实。正是因为艺术家对“真实”的追求,艺术才呈现出了多样的美的形式。

绘画者主观与客体对象的关系,也就是自然与艺术之间的平衡关系不同时,就产生了不同的艺术创作结构。从再现的艺术表现方式直至表现甚至抽象,所反映的其实都是艺术家对待客体的态度的不同和艺术家的“真实观”的差异。当艺术家侧重模仿和再现客体时,“真实”的标准就接近客观真实,艺术家的写生和创作就表现为再现的形式。在摆脱了主体与客体的单一对应关系后,客观的自然逐步被省略,艺术就走向精神的表现。

参考文献:

[1]德拉克洛瓦伦美术和美术家,平野译.辽宁美术出版社,1981年版;

[2]贡布里奇.艺术与错觉,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年版;

[3]易英.学院的黄昏,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4]王太庆译.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5]梁松林,陈新华.以写生求发展――对当代几派山水画写生的考察,美术学报,2003-10-15;

[6]张海东.创作与写生之浅议――重画写生的一点体会,文艺评论,2007-01-30;

作者简介:

李睿,男,1981年6月,广东省肇庆市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艺术教育系专任教师。现有职称艺术设计助理讲师,广东省肇庆市摄影家协会会员。研究方向:广告设计、教授课程PHOTOSHOP、摄影、广告设计等。

王秋菊,女,1982年10月,广东省肇庆市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艺术教育系专任教师。现有职称艺术设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室内设计、教授课程CAD、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原理等。

上一篇:中国戏曲舞蹈应吸取古典舞的身韵表现 下一篇:观《李斯特狂想曲》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