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患者生活方式的调查与健康教育干预

时间:2022-09-16 12:11:05

慢性乙肝患者生活方式的调查与健康教育干预

慢性乙型肝炎给患者的心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促进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解慢性乙肝患者的生活方式,对200例患者进行调查,并提供相应的健康知识宣教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0例,轻度78例,中度122例,均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会议肝炎诊断标准,其中男145例,女55例,年龄15~65岁,平均39.7岁±14.2岁。

方法:⑴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及主要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具体条目:1饮食符合要求;2良好的休息;3合理适当的活动或运动;4家属照顾,即能接受到家属亲友良好的生理及心理上的照顾与关爱;5不嗜烟酒。所有条目分为符合(是)、基本符合、不符合(不是)3个层次。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对调查对象讲明填写内容和要求,由患者自行填写,30分钟回收,专业人员查阅后对遗漏的条目由患者自行补正。于入院初期(入院2~3天内)及时行健康知识宣教后发放。共回收入院初调查表200份,知识宣教后调查表192份。最后以“符合(是)”及“基本符合”为计数记分。⑵知识宣教方法:1书面宣教:所有对象在收集第一份调查表后,即对其生活方式进行评估、汇总,同时给患者发放《慢性乙肝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处方》,介绍疾病不同时期乙肝患者的饮食、休息和运动方式及意义,强调吸烟、饮酒对肝脏的危害性。2与患者及家属面对面沟通:如讲解家属对患者关照的重要性,使家属理解身心关爱是患者康复的有效保障,以取得其配合与支持。3加强对生活方式薄弱群体的宣教:对首次回收的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生活方式中存在的缺陷较多的薄弱群体,在进行宣教时对其作为重点对象,注重针对性,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理解程度,反复耐心进行指导,例如饮食指导中,从饮食种类到烹调方式、钠盐的摄入量等等,并注意观察其效果。

结果

健康知识宣教前后慢性乙肝患者生活方式比较,见表1。

患者的一般资料与生活方式的关系,见表2。

讨论

慢性乙肝患者生活方式存在着缺陷:据估计,10%~20%的慢性乙肝最终将转化为肝硬化和肝癌。在本次调查中,大专以上组高于小学、中学组,干部、职工组高于农民组。说明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和干部、职工人员接受医师饮食指导的依从性较好,饮食指导应强调个性化,家属是患者饮食的协调者,也是健康知识指导与监督的对象之一。合理的活动与运动对于增强机体免疫、调节情绪都十分有利。对于慢性肝炎,如病情较稳定可逐渐增加活动,包括气功、太极拳等。部分患者对于此项目坚持不足。农民组高于学生组;农民高于干部、职工组及其他组。而如何使患者正确地掌握活动时间,活动方式以及活动量,使之成为慢性乙肝康复的有效措施,仍然是医务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

知识宣教能有效地改善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针对调查对象存在的生活方式缺陷,在患者住院期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并注意了解其对健康指导的依从情况,注意对生活方式薄弱的群体重点进行讲解和宣教。

参考文献

1王季平.传染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240.

2王颖,徐礼文,黄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社会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3,18(7):491.

上一篇:长春市朝阳区2008~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彩超体检... 下一篇:实施人性化个性化的眼科健康宣教初探